諸葛亮的遺策,劉備所器重的將星遭致滿門抄斬,身敗名裂

前言:在歷史上劉備對諸葛亮可謂魚水之喻,君臣一體,信任有加。諸葛亮也秉持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人生目標,傾盡畢生維護蜀漢安定,為振興漢室不停北伐,成為名垂千古的賢相名臣的楷模。

可是在臨終時的遺策,一向謹慎小心的諸葛亮,卻讓劉備所器重的漢中太守魏延死於意氣之爭,並被安上叛國的罪名,遭致滿門抄斬。

諸葛亮與魏延有多大的仇?魏延的忠誠有問題嗎?誰殺死的魏延?.......


諸葛亮的遺策,劉備所器重的將星遭致滿門抄斬,身敗名裂

魏延



一、劉備在世時,魏延深得其信任,和諸葛亮沒有往來。

² 歷史中的魏延出場很簡單,就是劉備在征伐荊南四郡的時候招募的私兵,地位低下,名不見經傳。直到跟隨劉備奪取益州才暫露頭角,升遷為牙門將軍。

² 隨後在漢中作戰中,蜀、魏定軍山之戰,陣斬夏侯淵,逼退曹操,劉備全勝告終。劉備返回成都的時候,沒有任命張飛、趙雲,反而破格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第二年,蜀漢政權正式成立,又加封魏延為鎮北將軍。

諸葛亮的遺策,劉備所器重的將星遭致滿門抄斬,身敗名裂

諸葛亮


² 短短兩三年,魏延由偏將成為了獨當一面的諸侯,其顯赫地位,直追關羽。在馬超、張飛、趙雲、黃忠等高級將領面前,劉備不顧全軍的議論,破格任用魏延,可以想見魏延的忠誠勇猛與軍事指揮才能深得劉備的信任。

² 而諸葛亮先是在荊州、後是在成都,與魏延接觸的機會極少,也不便於主動接觸來往。



二、劉備死後,諸葛亮為相,魏延是軍事北伐的重要依靠

² 此時,諸葛亮被封武鄉侯的同時,也封了魏延為都亭侯。諸葛亮準備北伐時,提拔魏延為副帥,兼任涼州刺史。還把相府司馬這種關係身家性命及後方穩定的職務給了魏延。足見諸葛亮對魏延的信任依賴之深。

² 公元230年,魏延以偏師西入涼州地區,途遇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大破之。魏延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授予“假節”。

諸葛亮的遺策,劉備所器重的將星遭致滿門抄斬,身敗名裂

劉備


² 關張馬黃趙的軍銜上都沒有“大”字。“假節”這個榮譽,也只有張飛、諸葛亮有過,關羽是“假節鉞”更高級。

² 基於此時諸葛亮政令軍令集於一身,這一切的任命和升遷,都是諸葛亮對魏延功勳、忠勇的肯定和褒獎。

² 魏延曾多次要求自帶奇兵從另外一條道路奔襲長安,因諸葛亮覺僥倖犯險而作罷。魏延雖哀嘆自己才能無法發揮,批評諸葛亮膽小怯敵,但並沒有其他詆譭或謀反行為。這隻能算是主副帥之間的作戰方案的分歧罷了。



三、虎頭橋之變,諸葛亮遺策的惡果

Ø 諸葛亮北伐,軍事依靠魏延,後勤則依賴綏軍將軍、長史楊儀,堪稱諸葛亮行軍打仗的左右手。可是兩人都瞧不起對方,經常鬧到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有時軍事會議上居然拔刀相向。此時還是軍中司馬的費煒則居中調解,左右勸說,諸葛亮死前才沒有惡性事件發生。

Ø 諸葛亮生前聽之任之,不忍心有所偏廢,不在組織上做相應調整,為將來變故埋下伏筆。

Ø 諸葛亮病危,就秘密招集長史楊儀、司馬費煒、姜維等安排退兵後事,決定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從退兵命令,就不管他,自行退兵。

諸葛亮的遺策,劉備所器重的將星遭致滿門抄斬,身敗名裂

楊儀


Ø 這樣的大事,沒有召集副統帥開會;如果不聽從退兵命令,就不管魏延了,那些軍隊也不要了;將軍隊指揮不給副帥反而給才能、德行、威望都欠缺的楊儀。整個命令都非常奇特,不合常理,也許當時發高燒糊塗了。

Ø 楊儀不敢去下令,反而叫費煒去,費煒去宣讀指令後,魏延第一反對諸葛亮死了退兵,第二更加不願意為楊儀斷後,甚至要費煒聯名奪回全軍指揮權,此時已涉嫌軍事政變。

Ø 費煒託辭請示楊儀走後,魏延就觀測到楊儀他們的軍隊開始自行撤退了。魏延一時負氣,做出了更加荒唐的舉動,率軍先行南撤,一路燒燬棧道,並且表奏楊儀叛逆。

諸葛亮的遺策,劉備所器重的將星遭致滿門抄斬,身敗名裂

馬岱


Ø 當魏延軍隊搶先攔截到楊儀的部隊時,楊儀讓王平上前交涉。王平抬出了丞相諸葛亮,喝散了魏延士卒。魏延和其子幾個人逃亡漢中,中途在虎頭橋被馬岱追斬。楊儀遂以謀反夷魏延三族。

Ø 諸葛亮在臨終選擇放棄魏延,應該還是擔心魏延脫離他的軍事策略,但是卻釀造了更大的慘禍,無形中蜀國陣亡了一員帥才。同時助長了楊儀的驕氣,後楊儀因得不到相位有謀逆之言,羞愧自殺。


諸葛亮的遺策,劉備所器重的將星遭致滿門抄斬,身敗名裂

魏延祠



魏延和楊儀,諸葛亮在世時北伐的左膀右臂,在他的遺策影響下,先後獲罪而亡。孫權曾說兩人

“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居然不幸言中,只是諸葛亮如果早期做些組織調動,臨終做更周全的安排,或許不至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