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扛著鋤頭的詩人


一位扛著鋤頭的詩人


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灃河中游的馬王是西周豐京的京畿之地,誕詩經,生周禮,所以此地自古以耕讀傳家為訓。

七十年前,袁益善就出生在這裡。一米七六個頭的他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小眼睛,雖然兩鬢斑白,但說話聲音洪亮,方臉闊嘴厚唇,一看就是個莊稼漢。

在長安西片,袁益善是個名人。一是因為他急公好義,愛幫助人,當然也愛較真,認死理;二是他被稱為農民詩人,農閒之時常和一幫老哥們以詩會友,其樂融融。

他一邊幹農活,一邊自我吟誦,出口成章,完全陶醉在田壟之間。

袁益善是個不安生的人,他老伴說,愛逛,愛友人勝他自己。

一有空閒,就去訪詩友,慰老兵,上咸陽,下戶縣,反正沒見他安生過。用他的話說,只要沒把莊稼荒蕪了,自己撩不下的就是寫詩。

澆水來一首,除草來一首,掰苞谷來一首,揚場來一首,而且不止一首,反正只要有靈感,都要寫出來。

他深深知道,他首先是一個農民,耕作壟畝間。糧食為大,詩歌就是調味品,他樂在其中。

以大原村為圓,周邊聚集了不少詩人,老詩人有王老七,張建新,王竹林等;年輕一點的柏季坤,袁登攀,韓榮輝等。他常常閒來訪友,互暢心得。他還常常帶著一首詩上午就跑到了戶縣,去找詩人李景寧;下午又到長安城,去找詩人王淵平。

為了詩歌,他無怨無悔。

一位扛著鋤頭的詩人


生命不已,折騰不已。他就在折騰中,自娛自樂,保持良好心態。

今年的春節,疫情肆虐,大家呆在屋裡,直到春天來臨,這注定是一生最難忘的春節,也是最難忘的春天。

每一個發生,都是照見。

許多逆行者,如燈燭照亮了別人,犧牲了自己。

這一幕幕感動著國人,當然包含袁益善。他是流著眼淚寫著一首首詩。他關注著疫情的進展,跟著它喜怒哀樂,唯有用詩歌表達。

一位扛著鋤頭的詩人


沒想到一月餘寫了數百首詩,有鞭撻,有歌頌,有慷慨,有低沉。

國難之時,誰不輾側。

回過頭來,也是感慨萬千。

於是他渴望集結成冊。打電話囑我作序。

給年長者寫序,一直是我的忌諱。

上一次,是他說情讓我給王竹林老先生詩集作序,再三推辭,他竟然協同王老師驅車近百里到家裡來找我,我只好允了。

曾經都沒有拒絕掉王老師,今日又怎能拒絕了他。

雖然他的詩大多數只是順口溜,雖然並非完美,但是炙熱之情,躍然紙上。他的詩朗朗上口,鄉情鄉愁盡顯筆端。

我彷彿看到了他那顆滾燙的心。

譬如:

《禾苗》

前天借墒上肥料,昨日他事未曾瞧。

晨起漫步田園地,忽見禾苗已長高。

天天早晚皆如此,阡陌庒田農夫視。

耕作需要人勤奮,說話處事求實際。

《灃河》

灃河本從家鄉過,。水穿南北蕩清波

碧玉遍野黃金地,波濤洶湧氣磅礴。

老有所樂尚習學,師兄片言點化我。

您的只語值千金,好長時期獨摸索

《訪老兵》

昨日訪問老兵多,許多事情需倍合。

剛拍真實人叫我,感觸文字即興作。

碌碌無為難規範,夜晚深思熟慮多。

《厚愛》

尊姓大名告訴我,即是鄉黨又是哥。

誠蒙不棄多厚愛,幫我指正情熾熱

早晨起床家雜活,充電剛把手機握。

農民詩人袁益善,誠惶誠恐謝王哥

《笑看迎春花盛開》

全家蝸居仨出外,齊凡在地挑野菜。

袁立路途看小孩,乘程玩耍不下來。

田野防疫喜通風,堅持鍛鍊強體魄。

儘量不到人多處,笑看迎春花盛開。

他不光寫抗疫詩,而且慰問一線工作人員,捐助抗疫物資,讓人感動。

袁益善酷愛文學可見一斑。

本該是頤養天年之時,卻筆耕不輟,他說,寫詩就是養天年。

窗外,剛經歷了一場雨的早晨,春光明媚。我草就一篇薄文,以表讚美袁老,祝他這位農夫,像小草一樣,永葆青青!

一位扛著鋤頭的詩人


張軍峰,別號如如軒主、初玄行者,用過灃西人、鳳棲主人筆名。長安人,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長安作家協家主席、大長安文化藝術沙龍會長。有數百篇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娘》獲《散文選刊》首屆全國情感類散文大賽三等獎;獲辛卯年全球華人黃帝陵祭文徵文二等獎;《啞姑》獲第二屆《小說選刊》全國筆會二等獎。出版過長篇小說《方子渡紀事》、散文集《掬水向月》。策劃出版過多種文集以及策劃過大型文化採風活動以及詩歌朗誦會等。閒來抹幾筆,逸興而已。

文觀:我為我歌、我歌我心。不是詩人,但有詩夢。

2020.4.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