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權運動倡導者、革命家、詩人: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

八年風味獨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

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夫胸襟誰識我?

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

——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

中國女權運動倡導者、革命家、詩人:秋瑾

秋瑾

01隨父南北嫁湘潭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秋瑾,自小生活環境優越,父親秋壽南也不把她當女兒看,讓其跟隨哥哥們在私塾讀書,才思敏捷的秋瑾,自小便有了些才名。

一日,表兄要去學騎馬,秋瑾擋在他面前:

“表哥能去學騎馬,我也能去學,為什麼不讓我學?”

表兄一臉嚴肅:“你一個女孩子,學什麼騎馬呀!去繡花得了。”

秋瑾不服氣,跑到父親跟前,拉著秋壽南的衣襟:

“哥哥們都能學騎馬,我也要學。”

秋壽南本就是比較開明之人,也沒怎麼阻攔:

“玉姑想學就去學吧,跟著哥哥們別淘氣就成。”

一轉眼,這個為自己爭取權益的女子,長成了二十歲的大姑娘。

秋壽南此時正在湖南湘鄉縣任上,秋瑾也隨其住在湘潭。

秋壽南看中了義源當鋪的掌櫃王廷鈞,便把秋瑾許配給了他:

“吾家有女玉姑,與爾正相當,可與為妻。”

王廷鈞自是歡喜,由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開當鋪,秋家為官家,喜不自勝。

就這樣,一頂花轎,秋瑾被抬往了王家,成為了王家的媳婦,過起了生兒育女的生活。

寂寞庭寮,喜飛來畫軸,破我無聊。

試展朝雲遺態,費維摩幾許清宵?

紫玉煙沉,驚鴻影在,歷劫紅羊跡未消。

賴有故人高誼,贖得生綃。

環佩聲遙,縱歸來月下,魂已難招。

故劍珠還無恙,黃衫客風韻偏豪。

自敘烏闌,遍徵紅豆,替傳哀怨譜《離騷》。

但恐玉蕭難再,愁煞韋皋。——秋瑾《翠樓怨》

原本奢望的美好愛情,隨著婚姻的現實,慢慢的消退,與丈夫的思想不和,交流不到一處,讓秋瑾的婚後生活一直很抑鬱。

好在有唐群英和葛健豪相伴,談詩論畫,下棋撫琴,雙峰荷葉鎮,便有了這“瀟湘三女傑”。

中國女權運動倡導者、革命家、詩人:秋瑾

孫中山題詞:巾幗英雄

02隨夫北上見苦難

第一個孩子剛剛三歲的時候,丈夫王廷鈞買了一個戶部主事的官,秋瑾也就跟著他北上到了京城。

滿地的蕭條映入眼簾,此時的北京已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偏偏這個時候,八國聯軍又來了。

幾番折騰,秋瑾似乎看破了這時局,心裡籌劃著什麼,卻不料第二個孩子——女兒降生了。

八國聯軍走了,慈禧又搬回了紫禁城,王廷鈞也再次入京復職。

一路所見,更比前年糟,秋瑾心裡苦味泛陳,滋味難嚥。

蕭齋謝女吟《秋賦》,瀟瀟滴簷剩雨。

知己難逢,年光似瞬,雙鬢飄零如許。

愁情怕訴,算日暮窮途,此身獨苦。

世界淒涼,可憐生個淒涼女。

曰:“歸也”,歸何處?

猛回頭,祖國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內容腐敗,沒個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

看如此江山,忍歸胡虜?

豆剖瓜分,都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蕭齋謝女吟》

國難當頭,即便是女兒身,秋瑾也胸懷國運。

王廷鈞卻說:“婦道人家,只管相夫教子,國家大事豈是你能議論的。”

秋瑾不依不饒:“國也是我的國,你們男人有責任,我們婦女也有義務!”

“既如此,你就不是我王家人!不是我王廷鈞的妻子!”

“我本也不是王家人,我不是你的附屬品!如果非得限制我的自由,只能與你和離!”

秋家來人了,勸說秋瑾。

婆家放話了,威逼秋瑾。

這一切,讓鐵了心的秋瑾,不再回頭。

中國女權運動倡導者、革命家、詩人:秋瑾

秋瑾就義前

03一入革命處處家

1904年,對於秋瑾來說,是多麼特別的一年呀。

東渡日本求學,自費。

補習日語,對知識無盡的渴求與吸收;參加集會,對女權和革命深刻的理解;結識進步人士,創辦《白話報》。

用自己的才能,寫下抨擊封建制度、宣傳女權主義、號召革命救國的豪氣文章。

比如《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

比如《警告我同胞》;

比如《演講的好處》;

……

漫雲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裡度春風。——秋瑾《七律》

很快,秋瑾憑著優異的成績在日語講習所畢業,準備進一步學習。

但是因為自費,她又不得不踏上歸國之路,籌措下一次學習的學費。

這一回國,見證了國內革命形勢的瘋長,她毅然加入了光復會,與蔡元培、徐錫麟等接觸,思想更是解放,眼界更是高遠。

1905年,秋瑾又離開故土,去了日本青山實踐女校學習。

在日本,她沒有停止追求進步和步伐,與黃興深交,加入了同盟會。

萬里乘雲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比男兒還豪爽的氣度,惹得男人們也側目。

中國女權運動倡導者、革命家、詩人:秋瑾

秋瑾塑像

04熱血灑盡身後事

1906年,秋瑾未畢業就回國了。

因為她在學生中號召:抗議日本政府取締留學生規則!

對於日本的行徑,她不恥。

回到國內的秋瑾,如魚得水,徹底地與夫家脫離,做起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

先後在紹興女學堂、潯溪女校等學校任教,並大力發展了同盟會;

響應萍瀏醴起義,籌謀皖、浙起義;

創辦《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

到大通學堂主持校務,以此為據點聯絡革命志士,商定起義事宜;

……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

平生不借春光力,幾度開來鬥晚風?——秋瑾《秋海棠》

不靠夫家,不借伕力,自己一個人,獨自從容地行走在革命道路上,熱血澎湃。

1907年,安慶起義失敗,秋瑾的革命戰友徐錫麟犧牲。

消息傳到紹興,秋瑾悲痛欲絕。

很多人來勸她離開,暫避風頭。

秋瑾義正詞嚴:“革命如果需要流血才能成功,那我就用自己的血吧!”

她召集來大通學堂的所有革命者:

“吾輩今日跟我在此處,討論革命,如今時局不穩,伯蓀兄已經為革命犧牲,為了革命的未來,請大家先離開是非之地,保存革命的火種。”

1907年7月14日下午,大通學堂被清軍包圍。

7月15日凌晨,紹興軒亭,秋瑾32歲的韶華,結束在清軍的刀下。

嶺梅開後曉風寒,幾度添衣怕倚欄。

殘菊猶能傲霜雪,休將白眼向人看。——秋瑾《殘菊》

秋瑾的自喻,與眾不同,所以,她走了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

也替後來者們,開闢了一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