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還是重生?美元資產還值得配置嗎?

爆發的疫情席捲全球,就連世界經濟引擎的美國也未能倖免於難,反而成為疫情的重災區。

股市連續熔斷、石油持續暴跌這些支撐美國經濟的基礎都出現前所未有的極端走勢,那麼,美元資產是否就此會全線崩塌,毫無配置的價值?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主題。

毀滅還是重生?美元資產還值得配置嗎?


“美元荒”能否持續有爭議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4月7—1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調升698個基點,從7.1104上升到7.0406。這一升幅已經超過3月23日至3月30日間的一輪調升,彼時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調升605個基點。

從一定程度上講,是“美元荒”的爆發,讓供求失衡推高了美元價格。據Wind顯示,美元指數從3月10日的95下方一路上漲,在3月20日達到最高的102.99,之後回落,3月30日跌至98上下,在隨後的幾天裡曾一度美元指數回彈到100上方。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自2月20日海外疫情發酵以來,美股出現顯著調整;3月10日之後,一方面美股繼續下跌,疫情繼續惡化,預期沒有改善;另一方面美債收益率上行,黃金價格也出現劇烈調整,代表流動性的市場指標迅速惡化,美國內外美元流動性緊張在全球蔓延,造成全球資本市場劇烈震盪。

有市場人士將此次美元荒稱為疫情的“次生災害”,受害者之一是新興市場,它們面臨貨幣貶值和資本流出的壓力。今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也出現下滑。

為何會出現美元荒?

1、美國企業在疫情下收入減少但支出不變造成的流動性需求大增,加劇銀行資金緊張;

2、波動率加大後,基金被迫全面拋售部分資產,進一步形成負向循環。

中金公司表示,目前,中美利差仍然維持高位,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內需開始逐步恢復,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的“增長差”從二季度開始可能逐漸擴大、“利差”可能保持相對高位。因此,隨著“美元荒”逐步緩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基本面支撐下可能出現升值壓力。

儘管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美元流動性最緊張的時候已過,但是仍有權威人士看跌美元。

其中,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認為,美元現在是世界流通貨幣,大多數人都通過美元借、存儲以及交易,所以世界急需美元。也是由於美元的短缺,從而使美元的地位得到支撐。

擁有生產世界貨幣的印鈔機,就相當於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資產,尤其是在這麼多人需要世界貨幣的時候。因此,我們現在對美元有短期的擠壓。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最終,將會結束。

因為,美元的短缺要麼會被不斷印刷的美元滿足,要麼它不會被滿足,而一旦出現後者的情況,這將會引發債務違約和債務重組,世界對美元的需求也將會減少。這時,美元將會走下坡路,那些持有美元債務的人也不將再想持有這些債務,美元會再次受到第二次打擊,美元將貶值。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也發出警告提醒,美國流動性危機緩解但未解除,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減輕但貶值預期上升。

美聯儲盡全力為美元護航

毀滅還是重生?美元資產還值得配置嗎?


美元資產保值是建立在美元不會貶值的基礎上。

一般情況,當發行的貨幣總量,超過社會財富總量時,貨幣就貶值了,反之就升值了。貨幣貶值對應通脹,貨幣升值對應通縮。

雖然08年金融風暴時,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轉嫁的風險使得美元保值,但現在美元的風險依然存在,而美聯儲也正想方設法在大量放水的同時保護美元資產不受損失,只是目前還沒看到有效的措施。

美聯儲數據顯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在4月8日自一週前的5.86萬億美元擴大至6.1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美聯儲4月8日國債持有量為3.63萬億美元,一週前為3.34萬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持有量一週變化不大,維持在約1.46萬億美元。此外,美聯儲貼現窗口貸款餘額大體上持穩,為434.5億美元,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工具餘額大體持穩,為330億美元,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便利工具餘額增至532億美元。

但是在疫情蔓延之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僅有3.8萬億美元。美聯儲近期也暗示,近期仍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這可能推動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至危機前兩倍,而這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美聯儲上週四突然宣佈加碼放水2.3萬億美元,包括買入近期被降級至投機級別的企業債,刺激美國垃圾債價格創199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明顯是應付未來幾個月大量企業債降級潮。

企業債再降一級,就會變成垃圾債,美聯儲此舉無疑是想保住這批債券,等於保住大批企業,包括波音公司。但是這背後隱含的訊息卻是企業資金面非常困難,經濟停擺愈長,企業資金儲備就愈少。

美聯儲上月推出無限量寬鬆,實際已打開無節制入市買債的缺口,除了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MBS)之外,還將設立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TALF),以支持由學生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小企業貸款等資產組成的資產抵押債券(ABS)。

另外,美聯儲又擴大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MMLF)的使用範圍,納入市政可變利率即期票據(VRDNs)和銀行存款證,並擴大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的使用範圍,納入商業票據。一堆新增的工具勢必令節節上升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擴張。

雖然美聯儲的一系列措施都是想保護美元資產的價值不被貶低,但能否有效還需時間來驗證。

仍有必要配置美元資產

毀滅還是重生?美元資產還值得配置嗎?


當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問,美元資產還適合配置嗎?

其實,從實際情況出發,美國的金融、軍事、科技創新,是美元的綜合實力保障,這些方面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美國仍是首屈一指的。而且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不是在縮短,而是越拉越大,這也屬於馬太效應吧。沒辦法,充足的資金,優越的體系和制度,讓全球的頂尖人才源源不斷的流向那裡,一進一出,差距只能越來越大。

2008年經濟危機,只有美國走出了泥潭,其他國家越陷越深。08年以來,美國持續了10年3輪的量化寬鬆,為何沒有發生明顯通脹?

08年金融風暴時,美國並沒有選擇刺破泡沫,而是選擇了濫印美鈔,拯救銀行,以泡沫維持泡沫。美聯儲是根據財富抵押來發行貨幣的,美國在其社會財富不變的情況下,大規模超發貨幣,按理說其國內應該會發生嚴重通脹的,但是卻沒有。

貓膩就在於,大量超發的美元沒留在本國,而是湧向了海外,大量的海外財富資產就變成了它的抵押品,相當於其他國家用自己的財富向美央行抵押換取美元。美國就是通過這個手段,大量超發美元,讓華爾街金融玩家們能夠繼續金融泡沫遊戲,既轉嫁了危機,又收割了全世界的韭菜,還沒讓本國通脹發生,可謂是一舉多得。但是其他國家就慘了,由於美元的輸入,導致本國貨幣超發,引發了通脹和資產價格暴漲。

所以,支持配置美元資產的人認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中率先於其他國家復甦,持續不斷的美元需求對美元幣值構成支撐。境外美元通過資本市場迴流美國,一方面推高美國資產價格帶來財富效應,另一方面壓低美國國內利率水平,通過結構化的金融產品為美國居民部門加槓桿提供便利。

從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美國消費力持續旺盛。美國的人口數量一直保持正增長,並沒有出現過日本2004年後的人口負增長現象,甚至比處於老齡化社會趨勢中的中國還要有韌性。

加息和縮表也在控制著美元的供給端,需求上升而供給預期下降,仍將成為推動美元上漲的直接因素。

從全球成熟市場來看,瑞士、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個人擁有的金融資產(不包括房地產、藝術品等非金融資產)超過三分之一都配置在本國之外。韓國、印度、法國、日本在海外配置的比例也都超過18%。相比之下,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居民的可投資金融資產中,境外投資的比例僅佔4.8%。由此也可推斷出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沒有海外資產的,即便是高淨值人群,投資比例也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如此低的境外投資比例,說明國內投資者增加美元資產的進程,還遠沒到需要考慮退縮的時候。

因此,當美國的核心價值還沒有被打破的時候,美元資產仍會在其他貨幣中鶴立雞群。在資產配置中,適當加入美元資產還是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