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公元766年,唐代大詩人岑參擬赴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任上,入劍門關,於七月抵達成都。在嘉州為官不過一年即被罷官,因時局紛亂而滯留成都。直到約769年秋冬之季病逝於客舍,岑參把生命的最後時光留給了成都。

三年多的時間裡盤桓於川,他對成都的風物也有相當的瞭解。《嚴君平卜肆》那首詩,提到的支機石,便是成都的一處名勝。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這是一塊褐色的大石頭,高2.12米,寬0.8米,半腰處有一圓錐形的淺窩。淺窩旁,曾有唐人銘勒的篆文“支機石”三字,如今早已蝕滅。背面的稜上,還有一道長方形的鑿痕。成都平原並不產大石,那麼這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放在此處又是為了啥?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機石真身位於成都市文化公園(文化公園 供圖)

岑參詩中所提到的支機石,明代學者、四川按察使曹學佺的《蜀中廣記》裡有一則神話故事,講述了其來源。

漢武帝時,博望侯張騫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走到河的盡頭,看見一個女子在織綿,她丈夫則牽著一頭牛在吃草。張騫問這是什麼地方,那女子指著旁邊一塊大石頭說,把它運到成都去問嚴君平吧。

張騫找到嚴君平,後者掐指一算,說:“怪不得去年我看星相,有客星侵入牛郎星和織女星之間,不想是你坐船跑到天上的銀河裡去了。”

原來,那塊石頭是織女拿來墊織機用的。那個淺窩,則是織機一隻腳的置放處。

這當然只是個傳說,編撰它是為了證明嚴君平有學問、有本事。而那條鑿痕,唐末五代的道士、前蜀戶部侍郎杜光庭也給它編了個靈異故事,以說明支機石並非凡物。說是太尉敦煌公喜歡新奇的事物,讓人從支石機上鑿一塊下來,以製作器物。敲鑿之時,周遭風起霧湧。停止鑿打則風霧消失,再次鑿打則風霧又起。這位敦煌公好奇心極度強烈,又叫人把它挖起來,結果這一次是天色昏暗,雷鳴電閃。

支機石的真正來歷,自然不是所謂織女的織機墊腳石,也非從天而降的隕石。張騫和嚴君平雖然都是西漢人,但前者去世多年後者才出生,二人自然不可能對話。嚴君平為張騫解惑的故事,自然也是“關公戰秦瓊”一類的附會。

從質地上分析,支機石很可能是來自龍泉山地區的白堊紀沙石。在“詩歌地理”系列的第一期,講到唐代時曾矗立成都街頭的巨大石筍。支機石和石筍一樣,都是大石崇拜的遺蹟,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觀照——或豎立於祭祀大典,或用作墓前之碑。

石上之淺窩,則很可能是在漫長的歲月中,曾在某一次戰爭中被用於支墊發炮石機所致。稜上的長痕,則可能是將大石放倒後在地上拖曳而造成的。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幽靜的支磯石街

岑參的詩和《蜀中廣記》裡的神話故事,都提到一個人,嚴君平。那麼,支機石跟他又有什麼關係呢?神話故事把支機石穿鑿到他身上,一方面,是因為人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能解釋疑難;另一方面,他當年的生活範圍,也的確就在支機石附近。

嚴君平是西漢時期蜀郡成都人,辭賦大家揚雄的老師。嚴君平本來姓莊,叫莊遵,君平是他的字。莊遵是傑出的易經學者、哲學家,他以《周易》闡釋《老子》,代表作為《老子指歸》,凡十萬餘言。到了東漢,班固寫《漢書》,其中的《王貢兩龔鮑傳》收錄了一系列的隱逸、清節之士,因為要避漢明帝劉莊的諱,就把莊改成了嚴,嚴君平其名由此得以傳世。

嚴君平精周易,通老莊,擅術數,他去世後多年建立的天師道,對他十分尊崇,將其奉為“真人”,世稱“嚴真人”。歷代為祭祀嚴君平而建的嚴真觀,就建在他當年的住所(人稱“君平卜肆”),也即支機石矗立之處。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到了明清,嚴真觀所在之處已成街市。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清廷對藏用兵,部分八旗兵暫駐成都。康熙五十八年,四川總督年羹堯上書,請求從在成都的八旗兵中選取一千人,作為常駐,以備使用。

年羹堯的奏摺得到批覆,清廷決定在四川駐八旗兵1600人,由成都將軍衙門管理。為八旗駐兵及家眷所建的住宅,即為滿城,嚴真觀就在滿城之中。

嚴真觀所在,最初建成的街道,名仁裡二條衚衕。“衚衕”是北方對里弄街巷的稱呼,一說源於蒙古語中的“水井”。因為嚴君平的名氣太大,這條街也被稱為君平胡同。

修築滿城時,在原嚴真觀舊址上,建立了祭祀“武聖”關羽的關帝廟。1905年,日本學者山川早水考察巴蜀地區,曾進入滿城,留下了關帝廟的影像。在他拍攝的照片上,綠樹蓊鬱,亭臺相望,拱橋臥於其側。曾經立於嚴真觀中的支機石,此時又在關帝廟的屋頂之下得到庇護。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滿城內的關帝廟 (【日】山川早水 攝)

關帝廟毀於清末。民國年間,君平胡同更名為支機石街。到了1924年,盧作孚先生在此處建支機石公園。據《成都街巷志》,因為戰亂紛頻,公園並未建成。不過,一張支機石公園的老照片,又給此種說法增添了疑問。由出版家舒新城1924年拍攝的公園大門,豎匾上“支機石公園”幾個字清晰可見,“機”字旁還掛著一盞玻璃燈。據古元忠《成都公園史話》一文,支機石公園又稱森林公園,僅大楠木樹即有數百株。(《圖說成都百年》引文稱,“其地有楠木近千株,俱百年物也。”)公園東臨同仁路,西至老西門城牆,佔地十餘畝,呈長條狀。原支機石廟包含在公園之內,進入公園大門就能見到聳立的支機石。園中數百株大楠林,在抗日戰爭期間被砍伐,“公園也就湮沒無聞了”。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機石公園老照片 (舒新城 攝)

1958年,支機石移入成都市文化公園。對於這個時間,也存在一些爭議,《成都街巷志》稱,“1985年,支機石終於得以移入文化公園”。然而,數位親歷者證實了1958年的說法。

據原四川師範大學影視學院新聞中心主任、《四川電影界》副主編王華回憶:1959年春節前後,他就讀於寧夏街小學時,一到四年級八個班的同學曾在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的帶領下,自帶鍋碗柴火,到文化公園搞野餐。同學們看到支機石,都非常好奇,更有調皮的學生用彈弓“瞄準”……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機石現在置身於亭子的保護之中 (文化公園 供圖)

土生土長的成都人、知青文化研究者謝光治,也曾在1970年代初,在文化公園見到過支機石。謝光治說,1958年成都擴建公園,遷移了很多大院裡的古樹名木,以及散落在街頭的文物到公園內。他回憶道,支機石曾佇立在文化公園湖邊,他還於1980年代初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建議修亭保護。又過了數年,再去文化公園尋訪支機石,發現已遷到小山頂,置於亭內。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成都從來都不是一個缺少歷史和故事的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許多舊時的故事也逐漸不被人們所知。不過,這並不影響天生善於將休閒和勤勉把握得恰到好處的成都人,在這裡繼續勞作、生活,讓古老的土地具有了當代的煙火氣息。此次所探訪的支磯石街,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街頭佇立了千年的大石,早已遷入文化公園。2006年,一塊一模一樣的,同樣帶著明顯淺窩標識的複製品樹了起來,如今就放置在支磯石街和下同仁路路口的覽勝亭旁。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機石複製品

按理說,因為緊鄰成都著名的“打卡”勝地——寬窄巷子,支磯石街的名氣也不算小。但或許是因為整條街道打造的風格都比較文藝復古,而顯得頗為幽靜。

支磯石街和下同仁路的交叉路口,依次坐落著寬窄巷子文物挖掘遺址-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建築都是灰牆青瓦木頭門,牆裡牆外的高大樹木在春日萌出新芽,各種綠色鋪滿眼。路口一側的牆上,鑲嵌著的古銅色牌子上簡單介紹了支磯石街的由來。“支磯石是古蜀先民大石崇拜遺物,隋唐即多有記載。民間傳說中成為天上織女墊織機的寶石。”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成都畫院就在支機石原址對面

沿著街道往裡走,越發僻靜起來,即使正值午後,街道上也十分安靜。街道兩側都經過精心裝點,不論是紅綠相間的花草裝飾牆還是印著詩文的古銅色雕花窗,都頗有文藝範兒。人行道上隔幾米就是一棵高大的樹木,走路時還得當心別被其中某棵伸出的蜿蜒根系給絆了腳。

不知是不是為了契合這條街道的整體風格,街道上為數不多的幾家小店也走的是文藝風,不論是酒屋、茶室還是咖啡廳,都在花草映襯中有種優哉遊哉之感。當問起其中一家店的店主是否瞭解這條街的由來和歷史時,年輕的女孩有點不好意思地搖搖頭,並向我們詢問。抓住了織女、織機幾個關鍵詞後,她笑言:如此浪漫的由來,還挺符合現在這條街的定位。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磯石街文藝牆

和支磯石街一起同屬“慢生活市井文化街區”的,還有隔壁的泡桐樹街和幾百米開外的小通巷。如果說支磯石街是幽靜文藝的,那麼泡桐樹街和小通巷無疑就在這些特點上還加上了一個年輕時尚的定位。私房菜、小酒館、咖啡吧,各類小眾又特別的小店將這兩條不長的街道填得滿滿當當,成為不少年輕人消磨時光的不二選擇。他們或許也像那位年輕的店主一樣,並不瞭解這些有著悠長曆史的街道的來歷和故事,但依然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方法。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支磯石街附近的小通巷和泡桐樹街,定位時尚,充滿活力。上圖為小通巷,下圖為泡桐樹街

當天,筆者舉起手機對著身影掩藏在層層疊疊草木中的支機石複製品進行拍攝時,引起了經過此處的一名路人的注意。他站在一旁觀察了一會兒,但最終並沒有上前詢問。在我們準備離開時,發現他也拿出手機對著那塊石頭拍了起來,拍完以後還埋頭擺弄著手機,像是在搜索著什麼。

或許,就在那一天,支磯石街這些個舊時的老故事,就以這樣的方式被多一個人所知曉了。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一條街道,如果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該是何等的榮耀(給了廣告贊助費的除外)。而在古代成都,曾經有一個人,他的名字跟三條街都有關係。而且,此人還是一個視名利若無物的隱士。這個人叫嚴君平,而那三條街則分別是支磯石街、君平街和君平巷。

支磯石街:昔年君平賣卜處 今日網紅文藝範

▲嚴君平

嚴君平本來姓莊,名遵,字君平,西漢時期蜀郡成都人。他是傑出的易經學者、哲學家,他以《周易》闡釋《老子》,代表作為《老子指歸》,凡十萬餘言。

“無身者生,有身者死;趨利者逢患,求福者得禍;不召自來,不迎而遇……聽造化者,煞之不憂,生之不喜,然後與道為人,與天地友,長生久視。”

這段見於《老子指歸》中的文字,很能體現出他的哲學觀和生命觀:生命是自然的產物,奧秘就在自然大道之中。

搞哲學研究並不是嚴君平的職業,他的本職是算命先生——當然不是江湖上戴副墨鏡、自詡“半仙”的那種騙子,而是借用蓍草、龜甲等工具,形成一定的卦象,再以周易之理進行解讀。

即便在漢代,卜筮也是一種很底層的職業。然而,嚴君平卻樂此不疲。他認為這種職業可以為人言明吉凶,而這種禍福卻並非全由天定,可以靠人力轉換,其中有是非正邪之大道。因此,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卜筮者,就應當因勢利導,藉此改良社會風氣。有些人抱著整人害人之心來問命,嚴君平則給他指出危害,避免其走上歪路。對於當兒子的,就在解卦時講明應當孝敬老人;有兄弟的,就助其團結友愛;幫國家或個人辦事的,就讓他要學會忠誠。君平先生略加統計,發現超過一半的顧客聽從了自己的勸告,於是也從中得到了莫大的滿足感。

卜筮業從業者雖然地位不高,卻很能掙錢。不過,君平先生深知“錢是找不完的”這個道理,每日只給數人解卦指路,賺夠了一天的伙食費就收攤子回家。(岑參詩中有“至今杖頭錢,時時地上有”句,說的就是此事。所謂“杖頭錢”,指的是掛在杖頭用於買酒的一百文銅錢。)

當然,君平先生回家也不是虛度光陰,而是收了幾個弟子,給他們講老子的《道德經》;或者,在竹簡上寫他的《老子指歸》和《易學骨髓》。

君平先生的子弟,後來出了個大人物,就是與司馬相如齊名的辭賦大家揚雄。揚雄揚名於京師之後,多次在朝廷諸賢面前稱頌君平的道德文章。揚雄說,不要看諸位都是當大官的,我那個老師啊,還不一定想見你們哩。

揚雄有個官朋友叫李強,偏不信邪,覺得是在吹牛。後來機緣偶合,李強出任益州牧,就想檢驗一下揚雄那句話。揚雄告誡他:“你莫擺官威哈,要裝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可能還見得到他。不過,要是想讓他出山輔佐你的話,我勸你還是早日打消這個念頭。”

李強不信,到了成都之後,果然去見了君平先生。他對嚴君平居所的陰冷潮溼頗感不適,提議出去走走,曬曬太陽。“你到蜀地來,眾人都想捧場,要給你接駕。我們這一出門,擾民。”君平先生拒絕了,“再則,人家看見我跟你在一起,還會誤以為我跟你有啥交情,這也不好。”會面結果,李強被君平先生淡定而強大的氣場所震懾,根本不好意思把請他打工的話說出口。

當時四川地區還有個很有錢的人,叫羅衝,他對君平先生說:“你咋不出去當官呢?你要去當官,我可以給你提供車馬和服裝。”

君平先生卻回答道:“別,你這麼窮,還來救濟我,我哪裡敢收哩?”

“啥?我窮?”羅衝十分憤怒,“你知道我多有錢嗎?!”

“你不窮,為啥每天要熬更守夜,四處奔忙,這麼辛辛苦苦地掙錢呢?”君平先生道,“你看我,給人算算命,動幾句嘴皮子錢就到手了。現在還有幾吊銅錢,擺在桌子上灰塵都好厚了,還不曉得咋用。這不是錢多得用不完了嗎?”聽了君平先生的話,羅衝被瞬間“秒殺”,再也說不出話來。

對於名利場,君平先生總結了一句:“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總之,這個淡泊名利者活了九十六歲,一直到死都只是個卜筮者,這也證明他隱居於世並不是要走終南捷徑,所謂身後之名,完全是無心插柳。

曾經有人問他的學生揚雄:“一個君子,最怕在世上活了一輩子而聲名不顯。為什麼不借那些有名望者之手,成就自己的名聲呢?”

揚雄回答道:“君子立德為先,德立則名自立。梁齊楚趙等諸侯,都既富且貴,但他們的名聲是如何得來的呢?……蜀郡的嚴君平先生,深沉無慾,不結交有權勢者和富貴者,也不苟且求利。他長時間幽居而不改操守,這樣的人才是國家的珍寶啊。即便是隨侯之珠、和氏之璧,又豈能與之相比?”

前文提到,成都的支磯石街、君平街和君平巷的得名,都跟嚴君平有關。支磯石街曾叫君平胡同,而君平街則是修建滿城時,在其南垣所築的藍旗官街永濟衚衕。同樣是在民國年間那次滿城大改名中,永濟衚衕改成了君平街。今日之君平街,東起橫陝西街北口接陝西街,西至小南街南口,全長420米。

君平街東段南側,有一條寬不足4米,長不足兩百米的小巷子。這條小巷,原稱火巷子,因為重名,在1981年的地名普查中更名為君平巷。

當年的君平胡同(支磯石街),和今天的君平街離得很近,不到兩公里。君平巷則更是與君平街緊緊相連。這三條街的得名,都是為了紀念這位不想當大官也不想掙大錢卻有大學問的世外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