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對醫生的註腳。他們心懷悲憫,和死神過招,在閻王爺手裡搶回生命,可有時候他們面對的卻通常是繁累的工作和不理解的家屬,在拯救生命的同時卻還要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這部感動無數人的高分醫療紀錄片《人間世》,非常建議在全國各大醫院的大廳和病房播放,或許就能減少令人揪心的醫患矛盾了。

未來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到,而當突發疾病的時候,第一個趕往的地方就是醫院急診室,而護送他們的往往是急救車。救護車的原則是將病人送往就近醫院,可有的病人家屬卻寧願選擇較遠的大醫院,救護人員也只能無奈讓他們簽署免責書,這是他們避免爭端的一種妥協和讓步。

《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無知往往讓人無畏,無畏則容易做出危險的行為。在急診室的醫生遭遇過病人家屬的粗魯對待,監控視頻還原當時的狀況還讓人覺得氣憤,但是醫生轉頭就笑笑說多理解。

他們工資收入並不很高,與他們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貢獻來比簡直是性價比太低,有醫生說他們就是在為使命感而工作,為了自身價值的實現,拯救了多少生命和家庭。

《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四十八個小時未閤眼,主任醫生搶救了三個病人,有兩個成功搶救回來,最年輕的一個卻走了。我們都知道手術並不是百分百成功,任何事情都存在風險,可眼看著年輕的生命離去還是不免遺憾。

“他才24歲啊,他還那麼年輕。”

“他才18歲……”

“離開的最小的只有三歲。”

《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美好的生命才剛開始,還沒有好好的領略過這個世界的精彩就匆忙離去,留給親人的只有無盡的思念和傷痛,即使傷疤會痊癒也有抹不去的印記。但有些人卻選擇給這個世界留下更多,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在中國講究入土為安,對於死亡和遺體向來是隆重而忌諱的,對於遺體捐贈這種福澤社會的好事,卻有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產生風言風語,讓捐贈者的家屬甚至不敢將名字公開,怕被講閒話。

這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慷慨饋贈,心臟在別的軀體中跳動,眼角膜繼續看向這個多彩世界,其他器官也拯救了多個生命,這是非常具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我們一生會有無數的遇見,也會有告別。面對死亡的別離,或許真的不是一件好讓人接受的事情。

有時候生離死別的一瞬間不是撕心裂肺,或許在葬禮上哭都哭不出來。但是生活總是在平凡的細節上折磨人,在每一個瑣碎的記憶中,年輕的孩子對於將要去世的父親的感觸,最終化為一句“以後再也沒有人給我燒骨頭湯喝了。”聽著便鼻頭一酸,跟著落下淚來。

“至親離去的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悲傷,真正會讓你感到悲痛的,是打開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臺上隨風微曳的綠籮,那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還有那深夜裡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譁……”

《人間世》: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聽了更多的禱告


而告別之後,我們也要好好認真生活。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對生命有更多的思考,無數次的淚目,最終明白人生在世,只要健康活著,能開心的笑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