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在歷史中退化!!!(脆弱的男性系列1)

男人,在歷史中退化!!!(脆弱的男性系列1)

男性一直被認為是強者,以具有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等在社會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他們是各級行政機構領導、公司老總、學者、軍人、警察,是家庭主要支柱,是社會的中堅。

其實,男人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堅強。今天,我們先從人類的繁衍方面講講。

在繁衍後代方面,男性非常自豪,女人每月一般只能排出一個卵子,而成年男性每天可產生幾百萬到兩三億精子,每次射精的精子數在一億左右。因此,男性常常認為生兒育女是女人的事,從不為自己的生育能力擔心。但現在,大家可能感覺到身邊男性不育的問題越來越多。

1991年在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召開的“環境對生殖影響健康國際研討會”上,科學家們警告:人類精子的質量在不斷下降。哥本哈根大學斯卡克教授報告:52年間,人類精子的密度下降了41.5%,射精量減少了19.1%。

1992年,丹麥科學家卡爾森等人在綜合了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61份研究報告後發現,從1940年到1990年,成年人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1.13億下降到6600萬,精液量從3.40毫升下降到2.75毫升。與1940年相比,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幾十年之後,人類甚至可能會出現“無精危機”。

1994年,比利時根特大學醫院的研究者報道,從1977年到1994年,精子捐獻者每毫升的精子數量平均下降了1000萬。

愛丁堡蘇格蘭生物生殖中心的研究發現,生於60年代後期的男性供精者,精子平均數較40年代的男性供精者少40%。

法國巴黎精子銀行的消息也不樂觀,捐精者的平均精子數大約每年下降2%,從1973年到1992年,總共下降32%。

1997年1月12日《參考消息》出現了醒目的標題:“芬蘭科學家公佈驚人研究結果,男人精子數量十年減半” 。

2002年3月,英國醫學研究會的一份科研報告稱,英國男子的精子數量在過去50年中減少了一半多,其它發達國家亦出現同樣現象。報告稱,1970年以後出生的蘇格蘭男子,生育能力較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男子降低25%,精子數量正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

芬蘭的研究人員通過30年屍檢記錄,發現精子數量逐年降低。

國外男性精子的質量下降使人震驚,那麼國內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據統計我國男性不育患者已達生育人口的8%-15%。2003年12月,《中華男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份題為《成都地區549名大學生精子質量調查》的報告,成都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通過對成都地區14所高校549名志願學生的精子狀況進行檢查,並將此檢查結果與國內文獻報道的結果進行對比,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論,成都地區的未婚男性大學生“將來不育症的發生率可能高於目前文獻報道的12%~16%,甚至超過1/3”。

根據廣州市第二醫院生殖助孕中心的統計,廣州市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50年前的1億至2億個,減少到了目前的6000萬至1億個。

2000年至今,上海市人類精子庫先後對近500名志願者捐獻精子時檢測發現,以2000萬個/毫升的精子密度為標準,約有50%的捐獻者精子不能通過嚴格檢驗。他們中,大都是在校大學生,多數人精子不合格,主要表現為精子數少、成活率低、活動能力差。

有關部門的另一項調查數據是:與20世紀80年代初期相比,在北京市從未有過性交史的青年每毫升精液含精子數目下降一半以上,精液量下降20%以上,每次排射精子總數下降65%以上,精子活動力下降25%以上,正常形態精子百分率下降20%以上。

在精子數量銳減的同時,精子的質量也在悄然衰退。上海市人類精子庫檢測發現,在捐獻者提供的樣本中,快速運動的精子數量、精子液化功能都呈下降趨勢;相反,其中所含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數量在增加。畸形、劣質精子的比例在增多,其活力、穿透力、致孕率在下降,這也導致男性不育的比例逐年增加。有統計表明,上世紀70年代男女不育症患者的比例為3:7,90年代這一比例已上升到1:1。

男人,沒有你想象中堅強!

男性精子是人體生長最快的細胞,也最容易受到各方面內外環境變化的影響,精子質量的變化,是男性生殖健康的晴雨表,反映著現代男子的生活質量。那麼,誰是隱性殺手?

在不育方面,迄今為止還有46%的病因無法查明。已知的有內分泌疾病、遺傳疾病、免疫、感染、外傷、神經系疾病、隱睪、精索靜脈曲張、肝腎等慢性疾病、藥物和放射治療、環境汙染、環境激素、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種種滲透於衣、食、住、行中的不良因素已明顯暴露出對男性的負面影響。相當多的證據表明,輻射、水汙染、內分泌干擾物等等都會影響到生殖健康,食物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會影響生育,比如食品添加劑、著色劑、防腐劑,以及一些農副產品可能殘留的農藥等合成化學汙染物。英國醫學家也研究指出,碳酸鹽類物質也有類似雌激素的化學結構。男性的“生活標誌”——抽菸與喝酒對男性生殖健康也構成了最普遍的威脅。濫用抗生素、激素類等藥物,以及越來越多的性保健品都會對生殖健康構成威脅。

男性生活質量普遍比女性低。相比之下,他們平均睡眠少、不注重飲食、參加體育運動時間少、接受健康體檢次數少等方面。文化程度高的男性精子密度,要低於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人群;城鎮戶口男性、使用電器數多的男性、精神緊張的男性,其精子數量與精子正常形態百分率都會比這些因素打分較低的男性要少。這似乎意味著,社會的進步以男性生殖健康的退化作為代價。

同時,男性生殖水平下降明顯,是多種疾病的先兆或警示。男性生殖健康形勢嚴峻,已成為社會問題。人們對男性生殖健康的關注程度遠不如女性。

男人,沒有你想象中堅強。關愛男性,珍惜健康,擁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