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俗话说:不是猛龙不过江。洋品牌可一点都不“羊”,而且还很“狼”。这不单在照明圈子,普遍商品行业的国内企业主应该都有同感。你说媚外也好,“贱内”也罢,无损洋品牌在国内明星般的待遇。

不过,这两年看来,照明行业倒是“异类”。皆因飞利浦、欧司朗、GE等国际的一线品牌,不是“弃权”,便是“退赛”,还有被封装大王组团“收购”的;而松下、三星、东芝等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多年来毫无起色,现在已难与国产品牌匹敌。

从前,相对而言,洋品牌确实有着众多过人之处:品质过硬,管理规范,创意领先,美誉甚佳,注重形象,除了价格有时不亲民外。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国内品牌却“质量门”不断,还常被扣上“低价扰市”的帽子,仿佛一旦贴上“国产”标签,想高端难比登天,即使以高端代工身份“入赘”豪门,也是时有不求上进的表现。例如之前“国产部件‘掉包’致英国召回1.7万辆豪车”、“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制造的飞利浦(PHILIPS)牌LED灯泡发出了消费者警告”等等。虽然这些新闻事件有如“央视曝莞”,仍有许多可商酌的余地。但整体而言,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

集体抹黑很难个体漂白,唯有从起跑线上以差异化示众。于是,许多国内企业出生之时便“忘记”国籍,不仅改名换姓,还篡改“族谱”,杜撰“历史”。明明是在中山某镇出世,偏说产于德国、法国、意大利;明明是刚刚呱呱坠地,偏偏说是外国老龄品牌在国内的“子嗣”;明明是产品都还没开卖,偏偏说是规模外销转内销、、、、、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这些林林总总的说辞,归根结底无非两种手法::第一,是花数百到数千美元委托专业注册公司,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再不济香港也行)等地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其所有生产销售均在国内完成;第二,连注册的国外商标都省下,只是在国内建个厂,买一批设备,按国外某个标准生产,就宣称是“舶来货”,售以高价。这也确实算是“原装进口”,但是必须加个定语:“原装国产进口”。

面对揶揄或鄙夷,这类企业多会无奈“吐苦水”:没办法呀,改“土”为“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很严重,尤其是对一个新晋品牌,经常进门就问:“是进口的还是合资的?”一听是国产的,“哦,那就再看看吧!”如果不想办法跟“进口”、“合资”、“外资”沾点边,产品销售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说不准还没冲过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线就要拜拜了。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照明行业才刚刚起步,掐指算来,今年顶多算个“而立之年”。三十年挣扎,国内企业虽也有脱颖而出者,但毕竟屈指可数,且“成分”多偏向“行业品牌”之列,“大众品牌”的识别头冠仍属于飞利浦、GE、松下等洋货。

可见,即使洋品牌没有大举进军,大陆企业在自家后院就主动“粉刷”成“洋土”两派了。

事实上,在照明行业,洋品牌很难说得上能“大举进军”。就拿1988年便在大陆市场“粉墨登场”的飞利浦照明来说。1993年,其与上海亚明成立合资公司“飞亚公司”,借力后者国内渠道,磨合十载后的2002年,飞利浦攀登到了第一个销售高峰:在中国的销售额大约20亿人民币,接近5%的市场份额;又过了十五载后的2016年,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在国内的销售额达到60多亿人民币,但水涨船也高,其市场份额仍不到2%。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外资巨头入华之初,更多会带有政治和经济混合的双重色彩,随着市场成熟和政策开放,尤其是在形象建设和政府工程已经取得一定成绩,需要加强制造规模和染指经销渠道的时候,外资企业就会物色合适的“伙伴”。像飞利浦和亚明,GE和嘉宝照明,欧司朗和佛照等等。

外资企业也颇为“滑头”。开始时,为规避风险,一般采取占小股的策略,让中方合营者承担更大风险。等着开始报表好看之时,外方往往以增资扩股的方式,逐步扩大其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比例,直至取得控股地位。

不过,面对大陆市场的“人海战争”和复杂的经销体系,为了“迎合”和业绩,外资企业也往往愿意俯下身段,在政策和价格上作出种种让步,但同时新老渠道问题也在发酵萌芽。洋难“入”土,也属必然。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例如,2016年,GE照明却选择“终止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直接商业活动”,并“粗暴离场”,引起经销商的愤慨。尽管最后GE照明公开表态,事情得以妥善解决,但谁都未曾想到,GE照明在中国市场最后的结局会是这样。

又例如,欧司朗从2004年以3800万欧元收购佛山照明股权,到2015年卖出,11年间,强强互补的愿望落空了,但11年赚约9.21倍,上述股权在转让11年后,再次回归国资怀抱。似乎除了佛照和钟信才外,欧司朗和国资委都各自如愿了。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欧司朗、飞利浦、GE这三大照明巨头的举动惊人的一致,传达出的信号很显而易见:在国内竞争力较弱、利润率较低的通用照明业务已经成了他们的“鸡肋”。

商业本逐利而行,没必要以道德和情怀去衡量或揶揄。但愿掌控了大陆话语权的国产品牌不仅局限在本土品牌之间的无节操价格战,更应该关注如何在国际以及未来时空中稳占一席之位的价值战。

你眼中的“狼”,可能只是一只“羊”,还待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