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在戰國時代末期,經過多年的大浪淘沙,原有的眾多小國大多己經灰飛煙滅,最後只剩下七個主要大國來做最後的較量。

其中綜合國力最為強盛的當屬秦國,其它六個國家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無不戰戰兢兢,瑟瑟發抖。

各國的有識之士皆憂心忡忡,為國家不明的前景而夜不成寐,焦慮不安。

還有一些奸佞之徒卻在藉助各種手段撈取不義之財,並大肆排擠忠良來謀取政治上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強秦越來越強大,而其它六國則如一盤散沙,愈加衰弱。

曾經當過霸主的楚國也在衰敗的軌道上越滑越快。在楚國國力日漸式微之際,出現了一位名傳千古的偉大愛國者屈原。

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屈原是楚王的本家,其祖止也是羋(音米)姓,因老祖宗瑕被封在屈邑,按當時的習慣,人們也稱呼他為屈瑕,此後即以屈為姓,子孫相傳。

屈原出生於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名平,字原,號靈均。當時正值楚國的國力江河日下之時。

楚國急需有治國安邦之術的人才來支撐危局,而做為楚懷王本家之人的屈原被寄予厚望,二十五歲就被任命為左徒一職。

屈原的學問淵博紮實,博聞強記,對如何治理國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口才極好,擅長外交,是個知識全面,能力出眾的棟樑之才。

面對秦國的威脅,屈原力勸楚懷王變法圖強,面對目前國力不足的現狀,又提出了與齊國交好,來共抗強秦的解決方法。

但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太大,難以同步。楚國之所以由強變弱,固然有其它方面的因素,但多任國君用人不當,奸佞當道則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到了楚懷王這裡,這種情況也絲毫不見改觀,朝堂之上,依然是奸佞當道,小人橫行。

由於屈原才華出眾,很受懷王青睞,一些奸邪之徒便又妒火中燒,必欲除之而後快。有一個上官大夫便一直在尋找打擊屈原的有利時機。

楚懷王曾指令屈原撰寫一部法律條令,屈原經過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不久便完成了法令條文的大部分內容,僅剩下一些收尾工作需要完成。

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上官大夫便準備將這部草稿據為己有,以便在楚懷王的面前邀功請賞。但又無法輕易搞到手,思忖再三,他決定親自上門向屈原討要。

這部草稿可是屈原嘔心瀝血才寫出來的東西,這部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法律依據,又怎麼可以私相授受呢?屈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的無理請求。

懷恨在心的上官大夫向楚懷王進讒言說:"大王讓屈原編撰律例,全國上下無人不知,但屈原竟貪天之功據為己有,每編完一條律令便說什麼′這事除了我,誰都幹不了′,全沒把大王的恩德放在心裡。"

楚懷王是個沒腦子的人,極易受人盅惑,從此便開始疏遠屈原。過了一段時間,更是貶屈原為三閭大夫,讓他去主持負責宗廟祭祀和王族子弟的教育等事務。

屈原從此遠離了權力中心,無法參對國家大事的討論與決策。

周郝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楚懷王又在一干小人的攛掇下,將屈原流放到了荒無人煙的沅湘地區。

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屈原對楚懷王極為失望,朝中諂媚小人得勢,忠良君子被排擠的不良局面讓他憂慮不已,在此期間,他有感而發,寫下了對後世文壇影響深遠的《離騷》。

周郝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秦王以通婚為誘餌,誘騙楚懷王去秦國會面,楚懷王意欲前往。

此時已經由流放地返回郢都的屈原勸阻說:“秦是虎狼之國,萬萬不可相信它,大王前去必受其害。"

但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說道:“秦王誠心要與我們交好,為什麼要拒絕秦國的好意呢?"

楚懷王聽從了子蘭的建議,率人前往秦國。忠言逆耳的楚懷王剛進入武關便被秦軍拿下。

秦王令楚懷王交出巫郡和黔中郡來換取自己的自由,因被騙而暴跳如雷的楚懷王斷然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面對暴脾氣的楚懷王,秦王一時也無計可施,只好將他關押起來,以後再做打算。

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國不可一日無君,失去楚懷王的楚國眾大臣經過一番討論,決定派人去齊國接回太子橫,立其為王。

新即位的楚傾襄王隨即任命弟弟子蘭為令尹。

身在秦國為囚徒的楚懷王度日如年,悔恨自己不聽忠言,以致身陷囹圄之中。

不久,楚懷王乘看守人員鬆懈之機,逃了出去。別看楚懷王治理國家不行,在逃命方面可是把好手。

身無分文的楚懷王經過一番教科書般的反追蹤操作,他竟成功的由秦國逃到了趙國,但趙王懼怕秦國,又把前來求助的楚懷王趕出了國門。

隨即楚懷王就被趕來的秦軍又抓了回去。

一無所獲的秦王惱羞成怒,派出大軍攻楚,楚軍大敗,陣亡五萬餘人,丟失了十六座城池。

接二連三的羞辱讓楚懷王悲憤交加,積鬱成疾。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一隻麻雀也早被氣死了。

周郝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在秦國病逝,秦國這才讓楚懷王葉落歸根。

屈原得知楚懷王去世的消息後,不禁悲痛萬分,夜不能寐,他痛恨子蘭誤國,又哀傷楚懷王的遭遇,所以在他所作的詩歌中有很多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表達。

令尹子蘭聽說屈原對自己多有怨言,心中怒不可遏,他馬上指使人在傾襄王的面前編造屈原的各種劣行。

楚傾襄王果然上當,他在盛怒之下,再次將屈原放逐了出去。

周郝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國的著名大將,有“人屠"之稱的白起率軍攻楚,一路上秦軍勢如破竹。

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拿下了安邑,攻破了郢都,燒燬了楚國的宗廟,扒了楚王的祖墳。

秦國正式將楚國的都城郢都併入版圖,更名為南郡。

狼狽不堪的楚傾襄王倉惶出逃到陳地,遂定都於此。

得知國都被破,國君逃亡的消息。屈原欲哭無淚,悲痛欲絕。

萬念俱灰的屈原來到了汩羅江邊,在呼嘯的狂風中徘徊,他遙望故國淚流滿面,邊走邊吟唱著《離騷》中的詩句。

江邊的一個老漁翁看著他,驚訝的說:″您不是三閭大夫麼?怎麼會來到這裡?"

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屈原嘆了口氣說:″這世界滿是汙濁,只有我是乾淨的。眾人都處在糊塗的狀態中,只有我是清醒明白的,所以為他人所不容,被放逐到此地。"

老漁翁意味深長的說:″頭腦冷靜明白的人從不墨守成規,而是善於隨機應變,既然滿世界都處在汙濁的環境之中,您為什麼不試著隨波逐流?既然眾人都醉了,您也去喝一些,跟他們一樣的醉生夢死,那不也很好麼?為什麼非要在這裡自尋煩惱呢?"。

屈原面色凝重的說:“我聽說方洗過頭髮的人,在戴上帽子之前,必定會先去彈掉上面的灰塵,剛出浴的人也必定會抖落衣服上的灰塵再穿。我怎麼會同那些些汙濁之人同流合汙?我寧可葬身魚腸,也絕不能讓節操受到玷汙。"

說完,屈原賦詩《懷沙》一首,邊慷慨高歌,便抱起一塊大石頭走向江中深處,一顆巨星就此殞落。

做為文學家,屈原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文學巨匠,《楚辭》開創了中國騷體詩詩歌體裁的先河,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而做為政治家,屈原又是失敗的,他如一顆明珠混雜在亂石之中,必然遭受嫉妒和排擠。而清高的性格也導致他與所處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

眾人皆醉我獨醉的感覺是痛苦而又絕望的,在既不能改變他人,也無法改變自己的情況下,屈原的悲劇也就在所難免。

三閭大夫的生命悲歌


無論如何,屈原已經在國人的心中樹起了一座歷史的豐碑,而且隨著時光的推移還將更為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