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流浪地球》這麼棒的電影被一星控評?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近日,對於《流浪地球》的激烈討論,已經像被木星引力吸走的地球一樣,脫離了軌道,偏離了電影本身,大家關注的是“打分”,進而上演了一場互聯網鬧劇。

《流浪地球》上映之初,豆瓣評分達到8.4分,隨著票房的飆升,主創團隊、以及媒體的宣傳,這部電影的呼聲越來越高,讚美之詞也越來越多。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但隨之反對的聲音也開始出現,打一星的人數急劇增多,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單純覺得不好看,看電影畢竟是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覺得不好看的權力,也都有打一星的權力,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第二類是簡單的“戰狼 PTSD”,在《戰狼2》之後,出現了一批反對“消費愛國情緒”,討厭“個人誇張英雄主義”的人。他們或許還沒有看過《流浪地球》,一星評論就先安排上了。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第三類人則是覺得戰狼迷、大劉迷的五星評價不中肯,存在鼓勵分,特意打了一星中和一下。

第四類人就比較被動,其實他們最開始對《流浪地球》的評價很中肯,指出了優點缺點,給了三星或者四星評論,但卻受到了死忠粉的攻擊,遭到謾罵。“三星觀眾”覺得自己言論自由受到威脅,一氣之下把評分改成了一星。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以上這幾類人有重疊,有迭代,有時間差,並不是分別明確的。

由於以上這些部分豆瓣用戶,給《流浪地球》打了一星,使得評分從8.5跌到了7.9。

於是《流浪地球》的粉絲們、吳京的粉絲們便攻陷了應用商店,給豆瓣APP刷一星,這完全是一種報復性, 行為。本質上,後者和前者其實是同一類人,沒有正義可言,沒有客觀可言。我看到的只是情緒、以及不理智。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至於流傳的有人花錢僱人刷一星的事,我個人認為不成立。

因為豆瓣評分有一處小“BUG”,舉個列子,比如《流浪地球》剛上映的時候,你客觀評價,打了四星,言辭有理有據,獲得很多贊,但是後來有一些死忠粉攻擊你,說你裝腔作勢,崇洋媚外,你一氣之下把四星改成了一星,但是你的獲贊數還保留著,還是被頂到了前面。這樣看起來,打一星的獲得了特別高的點贊數,好像是有人惡意刷的,其實不過是平臺機制造成的假象。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後來豆瓣也出來澄清,那位最受質疑的改分用戶,也聲稱是個人行為,所以花錢買差評這一言論並沒得到證實,也並不切實際。

情緒化、陰謀論、無理取鬧、人身攻擊……作為旁觀者、或者參與者的我們,在事件平息之後,會不會因為生活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感到心累以及失望呢?

在互聯網上,宣洩自己情緒是非常沒有成本的事情,所以大家會言辭過激。

更可惡的是一些情緒煽動者,出於對流量的渴望,他們往往會傾向某一種言論,然後自圓其說,這就會導致更多的人誤解這件事,矛盾也被升級……

一直上升到愛不愛國,我覺得看個電影發個評論並不能體現出來愛國情緒

試問那些“愛國人士”,你們真的是愛國嗎?還是把“愛國”物化成你敵對他人的武器?

熱度過後冷靜看待《流浪地球》差評,真是刷的嗎?真有那麼爛嗎?

就像《復活》這首歌中寫的一樣:自由的意志已經被彎曲成一座紫峰,形色的人們住進了各自的堡壘,他們相互觀望,相互敵視,把意識當成武器,把分歧變成仇恨,他們從來都沒有想明白,到底要為何而戰

為何而戰?黨同伐異而已、情緒使然而已

我認為每個觀眾都有權利有自由表達自己的喜愛與厭惡、更有權利打一星或是五星,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和電影本身的第一次交互上,而後摻雜進來的與電影無關的各種情緒、目的,令人作嘔。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是很好電影,吳京的愛國情緒不應被黑得那麼慘,豆瓣是個負責的APP,電影的發展離不開理智的批評聲。

而用一星去攻擊一星,用偏見去對抗偏見,我們只會越來越狹隘,權力也只會互相消解。

請給中國電影一些空間,請合理表達“愛國情緒”,也請重新審視權力以及自由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