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最近重溫了《白鹿原》和《歡樂頌2》2部電視劇。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有人拿兩劇比來比去,不知看哪個好,以至於食慾不振,寢食難安。

還是小官說句良心話,又不是讓你嫁老公娶老婆,只能選其一,從一而終。前半夜看《白鹿原》,後半夜看《歡樂頌2》,沒毛病。

不過話說回來,那邊5個大美女,這邊一大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大老爺們兒,對比實在懸殊。有種女神和女漢子,哦不,女神和男漢子即視感。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好在《白鹿原》方能單挑五美的扛鼎大拿出現了,那就是田小娥。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自打李沁扮演的田小娥出現,《白鹿原》收視率上了個坡,破0.7。看這個情勢,還有繼續上漲的可能。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田小娥作為《白鹿原》里名副其實的顏值擔當和話題女王,一出現,就吸足眼球。扮演者李沁也躋身百度女演員熱搜榜前二十。

影版《白鹿原》也藉著電視劇的熱播,蹭了個熱度,穩居電影搜索指數第一位。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早有小夥伴放話,坐等田小娥出現才追劇。小官點評一句,你(有)太(眼)汙(光)。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一提到田小娥,就有人荷爾蒙沸騰,腎上腺素爆表。黃土飛揚的白鹿原,田小娥是唯一一抹亮色。有人不恥田小娥,認為她可與潘金蓮相媲美。有人同情田小娥,認為她單純善良,敢於反抗男權社會。

家族裹雜的男人鬥爭中,她的不明是非顯得稚嫩單純。歷史前行的滾滾紅塵中,她的不辨局勢顯得淺薄無知。一群女人小心翼翼匍匐於世俗陳規下相夫教子,她的大膽與性情,又顯得叛逆不安分。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田小娥的性格塑造,在《白鹿原》中的女性角色中絕對出挑。仙草的賢妻良母太過溫吞。白靈的堅強叛逆有些理想化。而冷秋月之流,被世俗陳規壓的透不過氣,卻不敢言喘一聲,又太窩囊委屈。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田小娥有三種女性都有的優點,又有她們沒有或者想有不敢有的性格特點。可以稱為,叛逆與傳統並存,善良並風情齊飛。所以成為一眾女性角色中最能調動觀眾激情的那個。

電影版《白鹿原》和電視劇版《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之所以不同,源於她性格中的不同面。

電影版《白鹿原》由王全安執導,張雨綺主演。該作品中的田小娥大膽,狂野,性感,嫵媚。她用自己獨特的女性魅力,把白鹿原的男人們攪的人仰馬翻。

張雨綺版田小娥剛一出現,眉眼間顧盼流離,沒看向任何人,卻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向她。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看黑娃吃麵,田小娥拿著菸袋,轉頭抿嘴一笑,風情妖嬈。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和吳剛版鹿子霖在土炕上戲耍,畫風格外狂野,桃色荷爾蒙爆膨。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張雨綺的出色表演,讓田小娥的形象在觀眾心中定格。卻也因為過度強調“情慾”,因戲份太多,被業界調侃為片名不如叫《田小娥傳》。

再看電視劇版中的田小娥,清純、風情中帶點倔強叛逆,卻和性感、狂野不沾。

捧出一碗麵,抿嘴一笑對黑娃說:

鹿相,你款款吃。款款二字,傳統女性的溫婉柔美一覽無餘。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裹了小腳的碎步姿態,使得嫵媚風情也小露尖角。

說起郭舉人對自己的虐待,告訴黑娃郭舉人說什麼他都不要相信時,眼中帶的恨意與狠意,又透出了內心的倔強和反抗。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有小夥伴說,李沁的田小娥沒有張雨綺妖嬈狂野。

這點區別在於創作者對原著的不同理解。

導演劉進表示,劇版的田小娥有所顛覆,她絕對不是人們所想的風騷,除了極其性感豐滿外,也要極其乾淨。

田小娥與白靈年齡相仿,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家族是一方面原因。白嘉軒寵溺白靈,家中男娃不進城上學,女娃卻送進了新式學校。田小娥父親貪財,將其嫁給郭舉人,也葬送了女兒的一生,家庭是墊定田小娥命運的重要一步。秀才家庭的出身,決定田小娥外表是個傳統女性。

也許受過秀才父親的耳濡目染,曾讀過詩書,所以骨子裡有叛逆的血液。因為命運的不幸安排,叛逆被激發,她通過依靠男性拯救自己。

可她畢竟與白靈不同。白靈叛逆的乾脆徹底,獨立的誰都不依靠。田小娥裹了小腳,沒有獨立生活能力,需要依附男性。這種不能獨立生活的叛逆,就更像小孩子在客廳撒了泡尿,不過是擾亂大人的遊戲而已。

田小娥善良痴情,為了救黑娃,而求到鹿子霖。同時她不辨是非,不分好壞,淺薄無知。不能看出鹿子霖的為人,還為鹿子霖所利用,成為他擾亂白家的一枚棋。

善良、傳統、倔強、風流、痴情、淺薄,這幾種相互矛盾的個性,同時存在於田小娥身上。

《白鹿原》電影與電視劇中的田小娥,你更愛哪個?


一千個人眼中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田小娥。

文化市場的碰撞,實際上是觀點的碰撞。影版的田小娥與劇版田小娥實際上是創作者對原著的不同解讀。有人認為田小娥狂野性感,有人認為田小娥善良溫婉,都是對於角色性格不同角度的理解。

這種不同角度的理解也源於文化產品的不同特點。電影需要在短短2小時內,講述一個讓觀眾願意買單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人性中最共通的部分就會被強調。

很多非原著黨可能不瞭解白靈,卻對田小娥有幾個男人瞭如指掌,田小娥有什麼理由不是女主角?電影版《白鹿原》導演王全安選擇田小娥作為噱頭,自然容易理解。

而電視劇體量更大,有時間靜水流深的展現人物性格的不同層次。同時覆蓋人群更廣,角色性格的塑造也更需要滿足主流價值觀。一個善良柔弱的女子,因為父親貪財,不幸嫁給個糟老頭子,從而變成個風流叛逆的美婦人,更符合觀眾對田小娥的審美期望。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如果說影版中的田小娥是朵有毒的大麗花,那劇版的田小娥更像是滴著露水的帶刺薔薇。

至於喜歡大麗花,還是帶刺薔薇,全憑各人喜好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