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撒切爾夫人是歐洲第一位民選女領袖,也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創造了蟬聯三屆、任期長達11年之久的記錄。

作為英國乃至世界政壇的一位傳奇女性,撒切爾夫人無疑是那個時代的一顆璀璨的明星。她的傳奇色彩不僅在於她是英國曆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更在於由她主導的一系列改革,為英國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這本書,就從撒切爾夫人年少求學、組建內閣和譭譽交加的身後榮譽等方面入手,用翔實的歷史和獨到的見解,探討了撒切爾夫人如何靠個人奮鬥躋身政壇,成為英國曆史上聲望僅次於丘吉爾的政治家。

本書的作者喬納森·艾特肯,英國著名作家、政治家。他曾在內閣中擔任英國財政部總秘書和國防部長,並且做了23年的國會議員。

一、小鎮女孩志氣高,政壇新星露頭角

1、成長之路

撒切爾夫人原名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1925年10月13日,她出生在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市的一個普通家庭裡。

瑪格麗特的父親阿爾弗雷德·羅伯茨是經營雜貨店的小商人,母親比阿特麗斯·羅伯茨是一位優秀的裁縫,像每個辛勤務實的家庭一樣,他們過著平和富足的生活。

瑪格麗特的父親是一位政治愛好者,他對政治的熱愛並不僅限於口頭談論,而是以火一般的熱情投入進去。這位雜貨店老闆勤奮好學,努力汲取作為一名合格政治家應有的知識,並且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演說技巧。

通過不懈的努力,他競選成為了格蘭瑟姆市的市長。父親的傳奇經歷,深深震撼著瑪格麗特,所以她從小就對政治有著濃厚的興趣。

瑪格麗特希望成為父親一樣的人,而她的父親則認為,女兒必將超越自己的成就。阿爾弗雷德·羅伯茨知道女兒是一個頭腦聰慧、個性嚴謹的女孩兒,這些性格都是成為政治家不可缺少的條件。

所以在生活中,他也有意識地鍛鍊女兒,給她最嚴格的家庭教育。

父親告訴瑪格麗特,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永爭第一,即使是坐公共交車,也要坐在第一排。

1943年10月,瑪格麗特進入了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化學系,進入牛津後,她不知疲倦地學習各種知識,先後獲得了理學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

而牛津大學又是一座有著悠久政治傳統的著名學府,在這裡,瑪格麗特由來已久的政治熱情得到進一步釋放和昇華。

瑪格麗特加入了保守黨協會,她花費很多時間去幹協會里無人願做的瑣事,而且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這讓她贏得了大多數人的尊重。

於是,她在1946年被吸收入黨,還被推舉為協會主席,得以代表牛津的保守黨人參加1946年保守黨全國年會,並在大會上發了言。

在這次大會上,瑪格麗特見到了保守黨內所有的頭面人物,他們的身世、政績都深深地吸引著她,讓她樹立了畢生追求的目標。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2、喜結良緣

1947年9月,大學畢業的瑪格麗特被BX塑料公司研發部錄用,她在那兒做研究員。但是她對工作並不是太上心,因為政治活動才是她感興趣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開始自學法律課程,並且經常乘車去看望在牛津大學結識的政界人物,積極參加保守黨的會議和群眾大會。

漸漸地,瑪格麗特被達特福德區的保守黨協會主席約翰·米勒注意到,米勒特意提名瑪格麗特為達特福德選區的議員代表。

在米勒的扶持下,瑪格麗特還參加了1949年、1951年的區保守黨議員選舉。但是當時達特福區屬於工黨的地盤,所以她兩次競選都沒有勝出。

然而,瑪格麗特天生就是個不服輸的人,兩次競選失敗沒有讓她灰心喪氣,反而更增強了她求勝的信心。

也正是因為她那種頑強的精神,給選民和輿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她引起了保守黨總部的注意。高層領導覺得,這位年輕的女候選人表現非常出色,一旦時機成熟,完全可以把她提拔上來,作為保守黨變革的新生力量。

雖然,瑪格麗特在達特福德選區的政治活動不太順利,但是在1949年的競選過程中,她偶然認識了詼諧幽默的丹尼斯·撒切爾,兩個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經過兩年的熱戀,1951年12月13日,他們結婚了,瑪格麗特也由此變成了撒切爾夫人。

丹尼斯·撒切爾比撒切爾夫人大10歲,是一個富商,擁有龐大的家族企業。他對撒切爾夫人疼愛有加,有了丈夫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支持,撒切爾夫人不再為生計發愁,她終於可以專心致志地去從事自己熱愛的政治事業了。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3、初露頭角

1953年8月15日下午,撒切爾夫人產下一對龍鳳胎,男孩叫馬克,女孩叫卡羅爾。這個時候,距離法律課程的結業考試僅有四個月了。

撒切爾夫人找了一位育嬰師照看孩子,硬是咬牙通過了這次結業考試,取得了律師執業資格,並且當上了稅務法官議事所的見習律師。

在做律師的同時,她的注意力始終沒有離開過英國議會,她並沒有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律師事務上,而是為能進入議會上下求索。

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撒切爾夫人終於得到了回報。1959年的10月,她從芬奇利選區進入威斯敏斯特宮,成為保守黨下議院的普通議員。

雖然是普通議員,但是撒切爾夫人積極發表演說、參加辯論,並且向議會上交了自己提出的有關“公共機構”的議案,這篇優秀的議案引起了一場爭論性的演說,充分展現了撒切爾夫人一流的口才。

最後,這個議案經過撒切爾夫人修改後以152票的票數通過,撒切爾夫人也因此一鳴驚人。

1961年10月9日,此時撒切爾夫人進入議會不到兩年,就被時任首相的哈羅德·麥克米倫任命為年金和國民保險部的政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一職。

這是撒切爾夫人第一次應邀入閣,從而開始了前座議員的生涯。在任四年裡,她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1964年,工黨上臺,保守黨成了反對黨,好在撒切爾夫人保住了自己的議會席位,隨之進入影子內閣,並在多個部門工作過。

1970年,愛德華·希思領導保守黨再次獲得大選勝利,撒切爾夫人擔任了教育和科學大臣。

1974年2月,希思因為處理煤礦工人罷工不利而不得不提前大選,保守黨因此敗北下臺。

1975年2月4日,保守黨內部進行黨魁選舉。撒切爾夫人不認同希思的政治主張,她頂住壓力向希思發起挑戰。一個星期後,她成為大男子主義氾濫的保守黨內,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領袖。

此時的撒切爾夫人,開始把目標對準了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二、昔日強國今落魄,鐵腕娘子施新政

1、放手一搏

20世紀70年代,英國政壇風雨飄搖。執政的工黨無能,讓英國經濟嚴重惡化。1978年底,英國工人開展大罷工,學校停課,醫院關門,交通癱瘓,垃圾滿地。社會生活秩序的急速惡化,讓撒切爾夫人抓住時機,提出了對工黨的不信任案,最終把工黨趕下了臺。

1979年5月4日,保守黨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上臺組閣的權力,同時也向世人昭告了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乃至歐洲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首相。從這一天起,英國開啟了雷厲風行的“撒切爾夫人時代”。

當時擺在撒切爾夫人面前的是一個爛攤子:工業強國的榮光早已褪去,整個英國如同一個疾病纏身的病人。國內通貨膨脹率高達26%,工業生產比重也持續下降。

優越的社會福利成了政府沉重的包袱,政府債務年年增多。企業利潤持續走低,失業大軍竟然達到了300萬人。英國因此被其他國家譏諷為“歐洲病夫”。

面對這種情況,撒切爾夫人決定使用鐵腕手段,把英國這艘迷失方向的大船,拖回到正確的航線。

撒切爾夫人首先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在她的領導下,保守黨政府制訂了緊縮的財政措施,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同時,大刀闊斧地削減公共開支,降低財政赤字,力求收支平衡。

這套強硬措施剛剛推行時,英國的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出現了惡化的趨勢,撒切爾夫人的威信也降到了最低。保守黨內部出現了分歧,有人提出應該廢除當前的鐵腕政策,用寬鬆的辦法振興經濟。

面對黨內外的質疑,撒切爾夫人沒有退縮。她堅持認為,溫和的方式是治標不治本的,要想從根本上祛除英國的病根,必須推行強硬的改革。

為了讓她的貨幣主義政策推行下去,撒切爾夫人強力改組內閣,開除了溫和派的元老,提拔支持改革的人士擔任要職。

到了1981年秋天,撒切爾夫人的這劑猛藥終於看到了藥效,英國經濟開始好轉起來,通貨膨脹率大幅下降。到1983年大選前夕,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控制到5%以下,公共開支也被壓縮到較低水平。撒切爾夫人的支持率也開始回升了。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2、馬島戰爭

不得不承認,撒切爾夫人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近乎偏執的性格,她有一句名言:“你願意屈服就儘管屈服,但是我不會。”在她執政期間,除了經濟政策外,最能折射出“鐵娘子”強硬性格的,就是“馬島戰爭”事件了。

“馬島戰爭”是“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的簡稱。當時英國和阿根廷在這個群島的主權問題上,一直存有爭議。

1980年初,阿根廷爆發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民眾怨聲載道。阿根廷政府試圖通過對外採取軍事行動,來轉移國內矛盾。

1982年4月2日,當時的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下令出兵馬島。對此行為,撒切爾夫人強烈要求出兵遠征,她以極為強硬的態度壓倒了國內不同政見,表面上是經過議會表決通過的,實際上都是經她一手操辦的。

在一番激烈和艱苦的爭奪後,6月14日,英國打贏了這場戰爭,這讓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提高。在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影響下,撒切爾夫人領導的政府權威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所以,在1983年6月9日的大選中,保守黨再次以絕對性優勢擊敗工黨,撒切爾夫人成功連任,又創造了英國政壇上的一個奇蹟。

在第二個任期內,撒切爾夫人重點解決的是私有化問題。撒切爾夫認為,國有企業官僚主義嚴重、效率低下,而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還要為國有企業注入大量資金,實屬浪費。

於是,國家把國營大型企業分批出售給私人,過去由國家壟斷的企業也允許私人參加經營。

英國政府出售英國石油公司19%的股份,拉開了私有化改革的序幕。緊接著,英國電訊公司、天然氣公司、鋼鐵公司、自來水公司等壟斷巨頭的股票,都被賣給了民眾。

國有企業私有化後,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積極性,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經濟增長。而政府呢,也獲得了鉅額的資金,大大拓展了財政措施的活動空間。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3、再戰工會

不僅如此,撒切爾夫人在第二個任期還有效地處理了工會問題。當時西方的工會,不僅僅代表工人和僱主談判,給大家謀福利,也會通過暴力手段威脅工人不許復工,並以此牟利。但是民主政治給予工會以合法地位和相應的豁免權,這就讓罷工事件頻頻發生。

撒切爾夫人與工會的鬥爭由來已久。1981年,英國礦工工會向撒切爾夫人發難,要求為工會會員加薪,增加煤炭委員會補貼,限制煤炭進口等等。

當時,撒切爾夫人執政僅僅兩年,無力與礦工工會對峙,只好滿足他們的無理要求。但是一時的隱忍不代表屈服,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政府開始針對礦工工會的罷工進行了提早準備。比如提前儲備煤炭、減少依靠煤炭發電的電廠等。

同時,政府通過修改法律法規,以“促進工會民主化”的名義,逐漸剝奪了工會的法律護身符。

1984年,礦工工會又發動了新一輪的罷工,這次罷工的人數和停工的礦坑數日漸增多,但因為準備充分,這次撒切爾政府態度強硬、決不妥協,並調集大量的軍警保護仍在開工的礦工,採取一切能夠使用的方法打壓罷工勢力。

因為啟動了應急預案,罷工並沒有導致大規模停電,人們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國家經濟政策運轉。

所以,在僵持了362 天后,英國礦工工會被迫在 1985 年 3 月 3 日宣佈無條件結束罷工。這是 1926 年以來工會遭到的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撒切爾夫人給英國工會運動以沉重的一擊,從此英國工會運動一蹶不振。

到了1986年,英國通貨膨脹率進一步下降到3.8%左右,英國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德國。這樣,在一片利好形式下,1987年6月11日,撒切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再一次贏得了大選,撒切爾夫人進入第三屆任期。

在第三個任期內,撒切爾夫人把她的革命由財經和工業,擴展到了社會民生領域,進一步促進教育、衛生保健和住宅的私營化。

在外交政策上,撒切爾夫人一如既往地奉行“光榮孤立”政策,對歐洲一體化毫無興趣。在她的固執堅持下,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對歐洲事務也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

與此同時,英國經濟已經連續七年以4%的速度遞增,英國民眾的收入也得到了普遍提高。可以說在撒切爾夫人的帶領下,英國逐步走出了困境、重振雄風,再次躋身西方強國行列。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三、功成身退掛相印,晚年歲月無人問

1、稅改風波

如果沒有那項稅制改革,撒切爾夫人的傳奇可能還會再次書寫下去。但是,歷史就是如此的戲劇化。

1987年,成功連任的撒切爾夫人決定對地方稅制進行徹底改革。當時,英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資金來源於房產稅。這種房產稅的年繳稅額是根據每個家庭所有房產的租賃價值計算出來的。

撒切爾夫人認為,這種稅制不符合保守黨的思維。保守黨覺得富人多繳稅而窮人少交或不交稅是不合理的,他們特別反對由中產階級承擔向社會底層提供服務所需的錢。

於是,撒切爾夫人在第三個任期內,提出要用固定稅率的“社區稅”,來取代先前的房產稅,通俗說這就是“人頭稅”。

進一步說,除了被監禁的罪犯和18歲以下的學生,英國18到65歲的成年人,不管你收入多少,你都得按照固定稅率給國家交錢,這種無差別地按照人口徵稅的新稅種就叫“人頭稅”。

1989年,“人頭稅”首先在蘇格蘭地區開徵,次年被引入到英格蘭和威爾士。可是沒過多久,這項稅收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滿。好嘛,你實行“人頭稅”,讓居住在豪華房子的富人納稅減少,而擠在小房子裡的多口之家不得不繳更多的稅,這不是拉仇恨嗎?這不是加劇貧富差距、進一步造成兩極分化嗎?

於是,整個英國對“人頭稅”一片罵聲。1989年11月,全英反人頭稅聯盟成立,旨在協調各種抗議活動。

1990年3月31日,英國20萬人在倫敦特拉法廣場集會,抗議人頭稅的實施。當天夜裡,倫敦爆發一百年來最嚴重的騷亂,包括警察在內的100多人受傷,另外有幾百人被拘捕。撒切爾夫人的支持率和領導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就這樣,拒絕人頭稅的人越來越多,反對者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保守黨的支持率呈斷崖式下跌。撒切爾夫人被看成保守黨的累贅,而不是財富,保守黨內開始了一場逼宮大戲。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2、掛印而去

1990年11月20日,前國防大臣米切爾·赫塞爾廷在黨內選舉中,向撒切爾夫人提出了挑戰,並且得到40%的支持率。

但是由於各方得票率都不夠半數,只得進行第二輪投票。為了避免在第二輪中落敗,撒切爾夫人在第二輪投票前辭去了首相和黨魁的職務。

1990年11月28日,撒切爾夫人在丈夫的陪同下,走出唐寧街10號的大門,她向記者簡短說了幾句,就跨進汽車疾馳而去,結束了她11年的首相生涯。

輝煌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落寞和蒼涼。離開政壇的撒切夫人深居簡出,她的子女都定居國外,也很少有時間去探望她。

2002年10月,在她77歲生日的時候,壁爐架上只有4張賀卡。2003年6月26日,與撒切夫人相濡以沫半個世紀的老伴丹尼斯也去世了,撒切爾夫人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丈夫去世對撒切爾夫人的打擊太大了。2008年,她患上了阿茨海默症,曾經那個能把通脹數據脫口而出的鐵娘子,已經變得記不住自己到底吃沒吃早飯。

2013年4月8日清晨,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因中風去世,享年87歲。英國為她舉行了規格近乎國葬的葬禮,包括英國女王在內的600多位各界人士,都來送別這位傳奇的女性。

她葬禮當天,連英國那座見證歷史滄桑的大本鐘也停止了報時,用靜默向世人宣佈,一個時代終結了。


《撒切爾夫人》:蟬聯3界,任期11年,鐵娘子如何走上權力巔峰


回顧

撒切爾夫人降生在英格蘭小鎮的雜貨店裡,她卻從這裡一路走到了唐寧街10號,這在貴族政治根深蒂固的英國,本身就是一場革命。

她是英國曆史上,也是西方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首相,此後蟬聯三屆,成為20世紀以來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

在她任職的11年裡,英國面臨著諸多棘手問題。撒切爾夫人不畏艱難,以超常的膽量,帶領英國在馬島主權之爭中大獲全勝;在國內,撒切爾夫人開展私有化運動、打壓工會,開創了“小政府,大市場”的自由主義模式,併成為許多國家效仿的“撒切爾主義”。

回顧撒切爾夫人激盪的一生,她的功績和特定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但是我們卻不能簡單地說是歷史選擇了鐵娘子;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獨到的遠見以及堅定的信念支撐,就算面對歷史機遇,恐怕也難以把握。

同時,任何事業的成就,都不可能完美,也不可能沒有代價。撒切爾夫人當年的改革,作為一種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在全面打亂舊體制的同時,必然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尤其是她依託自由競爭來刺激經濟增長,讓效率和公平難以調和;而撒切爾夫人力排眾議的領導力,也同樣避免不了民眾對強勢領導人的不理解。

正所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句話用在撒切爾夫人身上再恰當不過。不管英國民間存在怎樣的非議,撒切爾夫人摒棄女性的柔弱,選擇以鋼鐵般的強硬,傾盡全部心力來維護國家的興盛,這些已足以讓我們仰視和敬佩這位“大英帝國最後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