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当中层干部,一个中层干部的责权利有哪些?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当中层干部,一个中层干部的责权利有哪些?

体制内的中层干部是一个尴尬的阶层,在领导面前他是兵,在员工面前他是官,两种身份掺杂在一起,时刻转换,让人头晕目眩,经常角色错位,遭受上下两级的批评指责,像个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不讨好。

中层岗位是晋升领导阶层的必由之路,是每一个体制内成功人士的不二选择。可是对一些佛系干部来说,中层岗位是一个非常不讨人喜欢的位置,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实惠不多,事情不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整天忙忙碌碌还牵肠挂肚的,实在是得不偿失,不值一提,犹如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很多中层干部甚至千方百计想要辞去中层职位,宁愿当一个普通的职工,少受些罪,少受些累,少担些责任,可是往往很难如愿。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当中层干部,一个中层干部的责权利有哪些?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些干部职工不喜欢、不愿意担任中层干部的呢?中层干部有哪些责、权、利呢?结合县级单位的实际简要说明下:

一、中层干部的职责和义务

一是结合上级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带领制定本科室、本行业的长远发展和近期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细化数据指标和推进措施,给主管局编制总体规划提供素材和依据。

二是根据科室职能,重点抓好业务工作,包括常规性、例行性工作和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其中科室偏重编制方案、审核把关、监督检查、组织管理等宏观工作,下属单位偏重宣传培训、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和谁一块干都要求中层干部有明晰的思路和措施,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工作预案和解决办法。由于每个科室、每个行业性质不同,可能业务量千差万别。有的科室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有的科室却是清闲无二事。

三是纵向协调、横向沟通。工作既是干出来,也是协调出来的。对上要争取支持,同级之间要相互理解协作,乡镇部门要服从配合,保证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如果中层协调不下来,那么就要跟领导汇报,由领导进行领导层面的协调沟通。

四是审核把关。对科室上报、下发的请示、通知、工作方案、工作总结、数字数据、检查材料、财务票据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各项材料准确无误,并在上面签字确认。

五是做好学习培训及贯彻落实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参加参与一些学习、培训、会议,领会上级的新精神、新要求、新思想,回来做好传达部署和贯彻落实工作,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六是做好迎检接待服务工作。代表本单位接受各级领导的监督检查,进行工作汇报和解疑答惑,接受上级质询问答,并配合局领导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七是做好人员沟通协调,及时消除和化解科室人员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营造良好的科室运行环境,维护科室形象。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当中层干部,一个中层干部的责权利有哪些?

二、中层干部的权力

一是有本科室人员人事安排的建议权。领导想要安排或者调离本科室人员,基本上要先征求一下中层干部的意见建议,听取其想法和要求等等,通常不会搞一言堂,任意而为,或者先斩后奏,形成既定事实再通知中层。这样会给人留下独断专行、专横霸道的看法,有损领导的形象和威严。当然对于领导的安排,中层一般会全盘接受,并无二话。不过也有例外,如果中层强力反对,领导也会慎重考虑,权衡利弊,要么接受中层意见,要么将中层调离。

二是有部分经费支配权。像我们科室每年有数万元的工作经费,用于本行业公务接待、办公设施设备添置等方面开支,不再在局里列支。对于这笔资金,通常由中层干部制定资金使用方案,列出资金使用渠道和标准,使用后也由中层干部进行审核再到局里统一报账。当然只能用于科室业务方面的公务开支,其他不允许。

三是有对下属的考核和绩效评定权。原则上在对下属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时候,可以评定等级,并与绩效相挂钩。不过现在没有人愿意为了千儿八百的得罪人,给自己带来麻烦,都是充当老好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四是有工作安排权。根据科室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科室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将合适的业务分派给各人,保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对不服从安排的员工,有向领导建议调离或者其他处置的权力,以保证政令畅通,科室稳定。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实际如何,还得看个人能力。

五有额外奖金的分配权。对一些额外的临时性的奖金,基本上由中层干部根据个人贡献、成绩列出每人分配标准,提供给领导,由领导安全发放。一般来说,中层干部在奖金分配时候额度最高。

三、中层干部的利益

一是中层干部是单位的栋梁和骨干,是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的面前人,熟悉度和曝光率肯定要超过一般办事人员,领导眼缘很好,是晋升提拔的优先人选。也就是先是中层干部,然后才能提成领导干部,破格提拔微乎其微。至于能不能提拔,要看你的造化和机遇,也看你的功课做得如何了。

二是中层干部获得表彰的几率很大。作为科室带头人,科室的成绩就是你的成绩,科室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所以获得表彰奖励的几率非常大。相信每个中层干部都有厚厚一叠的表彰证书什么的,这些在职务提拔或者职称晋升时候可能用的着,至少好看点。中层干部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的机会也比一般办事人员高不少,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的也不在少数。

三是各种考核奖励奖金较高。像我们单位,年度考核奖是分三六九等的,中层正职比副职要高,副职比工作人员要高。当然由于资金总盘子有限,高出部分也聊胜于无罢了,更多的是心理安慰。

四是比一般工作人员能多认识一些人,如果擅长交际话,对人生会有所帮助。

当然如果部门拥有实权,工作强势的话,应该还有不少额外的不为人知的好处,只是这种好处即便拿得到,也未必能心安理得。

四、很多人为什么不喜欢当中层干部

一是事情多,责任重大。科室里的所有工作都需要中层干部带领着做,带头做。出现任何问题,领导不会责怪到具体工作人员,而是首先批评中层干部不会用人、管人,说你能力欠缺,并不会听你解释。有些领导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在他们眼里,所有的解释辩解都是托辞,都是不负责任的借口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谁有那么大的能力和水平能做到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出现失误在所难免,所以在单位里中层干部是挨批评最多的一类人,活脱脱一个受气包。

二是权力小,实惠寥寥。理论上有这权力,那权力的,其实所有权力都在领导那,中层干部啥权利都没有,更多的是做事的权力和服从的权力。平时貌似威风凛凛,神气活现的,实际上从上到下,没有人把中层干部当回事,表面上尊称为一句科长什么的,更多的是礼貌而已,没有人真心怵你。中层干部样样都做不了主,自然也就威慑不了人家,人家怵你干嘛?如果不能提拔到领导层的话,中层干部满打满算,每年最多能比一般员工多拿三五千就不错了,这点钱,实在是微不足道,也难怪让很多中层心有不满。

三是琐事多,牵扯精力。作为中层干部就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时刻被领导召唤,不管什么工作日不工作日的,没那概念,一声令下,随时随地都得去。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中层也经常被安排参与各种创建、值班、巡查、拆迁、维稳等非业务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层干部的身影。

四是隐患多,危机重重。中层干部需要对科室的所有工作负领导责任,可是谁敢保证每项工作一点事情没有,一旦出了,自己可能就要承担责任。尤其对一些有安全监管责任的中层干部来说,整天是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的,生怕出个问题葬送自己的前途和事业。

五是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领导用作替罪羊。有些领导把中层干部当做自己的挡箭牌,自己不好处理,不方便处理或者不想处理的事情都安排中层干部来做,这无疑把责任全都推到中层干部头上,一旦查有问题,有可能被用作替罪羊,白白替他人背锅。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当中层干部,一个中层干部的责权利有哪些?

对于很多年龄到杠,已经提拔无望的中层干部来说,当个有名无实的中层干部,每天殚精竭虑、劳心费力的,到头来还两手空空,一无所得,远不如当个小兵,等命令,听吩咐,干些现成事,省心的多,轻松的多,也现实的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