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簡稱是晉,可為什麼又叫“三晉”

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100多萬年前就有古人類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相傳堯、舜、禹都曾建都山西。傳說中,堯帝建都於平陽(今山西臨汾),舜帝建都於山西永濟古蒲坂,禹帝建都於山西夏縣。

西周初年,周成王將自己的弟弟叔虞封在唐地。傳說叔虞的兒子燮父因為唐地有晉水,所以改國號為晉,這就是山西簡稱的由來。同時也認為唐叔虞是唐的領主,也是晉的始祖。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稱“晉,唐叔虞者”也正是這個意思。春秋時期,山西大部分為晉國領地,故山西簡稱為“晉”。


山西的簡稱是晉,可為什麼又叫“三晉”

所謂三晉,就是三家分晉的意思。三晉最初是指戰國時期的韓國、趙國、魏國三國的合成,韓、趙、魏三家原是春秋時期晉國六卿中的三個,他們在春秋晚期共同打敗了晉國執政的智氏,然後逐步掌握晉國的大權,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史稱"三家分晉",因此史書稱韓、趙、魏三國為三晉。(其地約當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現在三晉統指山西。)

“三國分晉”後,雖然晉國宣告滅亡,新興的趙、魏、韓濟身諸侯之列活動於中華舞臺;但晉作為公國,其烈公、孝公、靜公在狹小的天地中還有名無實地存在了28年。


山西的簡稱是晉,可為什麼又叫“三晉”

三家分晉在中國歷史上是戰國時代的開始(公元前403年),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將三家分晉作為開端,並提到三晉這個術語。晉,實際上也是後世對這一段歷史的統稱。我想,正如後人稱東漢末年的蜀、魏、吳為三國一樣,是泛指這一段歷史的。三晉既代表稱霸春秋的晉國,又包括躋身戰國七雄的趙、魏、韓。人們歷經二千數百年至今仍然懷念三晉,讚美三晉,把山西統稱為三晉,說明三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比晉更廣泛地體現了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發源地之一的內涵;說明三晉文化實現了北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對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做出的歷史貢獻;說明三晉大地地理優越,資源豐富,人才薈萃,是祖國的一塊風水寶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