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小波沒有去世,誰會是他的門下走狗?


如果王小波沒有去世,誰會是他的門下走狗?

在1997下半年到2000年以後,王小波和他的作品,可謂風行一時,洛陽紙貴。有不少人自稱是他的門下走狗。也有不少人愛引用他的文章,自稱特立獨行的豬。


如果王小波沒有去世,誰會是他的門下走狗?


有一位年輕的專欄作家,當時寫下文章,覺得王小波的事,震動了他,改變了他,給了他以慧命。他稱王小波是他的偶像。

但是,最近這十年,這位作家完全改變了。他的偶像不再是王小波,他不再提到王小波。他的信條,不再是自由和獨立,他建立了一個龐大而封閉的消費王國。他是這個王國的國王。在這個國度,他呼風喚雨。他灌輸信條給他的追隨者。他的追隨者,唯馬首是瞻。他說買什麼貨,就買什麼貨。而他從一個獨立作家變身成為一個帶貨大王。他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最好的國度。 他不能拿著好處,又違心地說著壞話。

他的這番言論,激怒了很多人。這些人都是他早年的寫作同道、媒體同行、抗爭時的戰友。

有的人寫文章批評他,反駁他。也有一位作家提到了他早年的精神偶像王小波,並且假設,如果王小波活到現在,那王小波,會不會也像這位作家一樣,變成一個利益至上的人?

這個假設其實是完全不成立的。不能以追隨者的選擇來指責導師,就像耶穌不能因為猶大的選擇而受到質疑。人人都需要為自己負責,導師是沒有辦法為他的學生負責的,何況是這種慕名而來的追隨者。


如果王小波沒有去世,誰會是他的門下走狗?


現在假想一下,如果王小波當年沒有去世,他和他的作品,會是什麼狀況?

王小波在去世之前,他的小說,出版非常艱難。哪怕他當時已經獲得了一個聯合報文學獎。

他當時已在開始在《三聯生活週刊》和《南方週末》開設一個專欄,以他風趣俏皮又直指人心的風格,講述常識。前面提到的,他的那位追隨者,後來成為專欄作家的人,其實也是在他去世後,讀了他的這些專欄,覺得被打動,心生嚮往,覺得自己從一個讀《中國可以說不》的人,變成一個嚮往民主和自由的人。

即便他的隨筆已經開始受讀者喜愛,王小波的小說,在當時仍是不被重視的。在他去世以後,他的作品風行一時,一版再版。出版業界從認為這是沒人問津的作品,轉為炙手可熱。我遇到一位出版社編輯,那位編輯洋洋得意的說,王小波的小說,曾在她的手裡經過,壓了半年。這位編輯,當時想表達的意思是,王小波的小說從她這兒過手,由於領導原因,她錯失了,成為一代名編的機會。從她的角度,這句話一方面是在推脫責任,責怪上級,同時又講自己曾經多麼牛逼,王小波尚且求了自己。但在我看來,這明明是這位編輯和她出版社的恥辱。他們不能判斷一個作品的價值。事後這麼講,更顯得不知羞恥,趨炎附勢。


如果王小波沒有去世,誰會是他的門下走狗?


我們假設王小波,如果沒有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那他只會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媒體專欄作家。而且,這些年他也會越來越失去發言的平臺。他的小說仍然會藏諸深山,不被世人認可。

人們後來追逐他的小說,其實是因為他已經去世。就像現在,大家喜歡談論海子。去世的人物才成為人物,獲得了不朽的榮光。就像王小波一樣,收穫了無數的門下走狗。如果王小波還活著,自然不會有這些跟隨者。這些跟隨者,跟隨的會是另外的人。王小波還是會像他自己堅持的那樣,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如果在豬的王國,他也會是那一個衝破柵欄的野豬。而不可能成為,一個順應時勢的帶貨國王。

所以當年追隨過他的眾人裡,後來成為帶貨大王的那個,跟他其實是並不無關係。很多追隨他的人,不過是追隨的名聲的耀眼光華,功成名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