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真能离开?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真能离开?

美日现在有一种声音,要把产业链撤出中国。

日本政府以新冠疫情为由,准备出资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以资助日资企业将其生产撤出中国的政策。

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也提出了一项类似的吸引美国企业撤出中国、回流美国的建议。

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immediate expensing)。

按照他的解释,这样就“等于我们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埋单。”

看到这个新闻,我笑了。

撤出中国,真的只是一个口号吗?

白宫经济顾问难道没有做搬迁的可行性分析吗?

在全球化分工如此细致的情况下,要撤出去谈何容易?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真能离开?


以美国为例,从真实的数据来看下美国企业回归美国的可行性,这部分企业多数是制造业企业。

制造业回流这个口号,从特朗普上台的第一天起就在举旗帜高喊,并且实打实的进行了减税。

减税还是在政府赤字的情况下大刀阔斧的进行的,特朗普背水一战,然而奥斯卡获奖的纪录片《世界工厂》告诉我们:

四年了,特朗普并没有成功。

要回答撤出中国的可行性,核心是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 哪些制造业在中国,哪些在美国,也就是全球制造业格局如何?

第二,对于已经在中国的制造业,还能迁回去吗?迁回去有哪些影响呢?

先说第一点,美国跟中国在制造业到底在全球是如何分工的?

这个话题其实小财女专门分析过,按照麦肯锡的分类,制造业分为三类:

传统制造业, 和车辆机械装备制造业,以及高科技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主要是包括基本消费品,本地加工品和资源密集产品,比如衣服,皮革,小家电,橡胶,金属制品,木材,石油化工等等。

装备制造业包括汽车,内燃机车辆和零部件,飞机等

高科技制造业包括制药,医疗,电子,半导体等

以下是根据美国2017年麦肯锡一个专门分析制造业的数据。原文叫making-it-in-america-revitalizing-us-manufacturing,标题也很有意思,美国制造业复兴,可见当时美国国内从上到下对制造业的渴望:

高科技制造业,拉动了美国制造业中的29% GDP,就业人口占11%,增长速度1.8%。

装备制造业GDP占制造业整体的23% GDP,就业人口占23%,半导体医疗等高科技增长仍然以2%的速度在增长。

第一类传统制造业占比48%的GDP, 已经是-1.6%的速度下滑。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制造业的整体形势是:

高端制造业仍然掌握在美国手上;

传统制造业经过过去三十年,逐步转移到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去了。

特朗普执政上台当年还在喊制造业回归,这其实是在说传统制造业要回归,因为中低端能解决广大基层人民的就业问题。

这就是整体制造业的宏观现实。

我们继续看下微观层面的企业,以下是根据2019年财富五百强的公司分布来看产业强弱;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真能离开?


在中高端制造业的以上9个品类里面,中国只有在车辆,计算机办公以及电子设备领先美国。

电子其实一部分属于传统制造业了,比如小家电的东西,而车辆大家都知道,是合资企业,属于“大而不强”。美国车企还是以通用和福特领先我们。

所以,整体上高端制造业,中国可以说远远落后于美国。

美国制造业中有9家接近千亿美元营收的制造业大公司。

包括4家制药和医疗器械(快捷,麦克森,美源伯根,康德乐);

1家电气(通用);

2家高科技公司(苹果和亚马逊);

还有一家航天企业波音900多亿美金很接近。

在医疗器械,半导体等细分行业,美国可以说掐住了中国的脖子,一旦美国断供,掐断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中国很可能无还手之力。

而在传统制造业中,中国可以说全面碾压美国: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真能离开?


包括最牛的基建采矿这些产业, 美国现在已经全面落后了。

也就是说,现在中美制造业的整体格局是:

高端在美国,中低端在中国。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真能离开?


再回到问题的第二点: 制造业企业能迁走吗?会带来什么影响?

现在的矛盾在于,中国想往上走,因为产业链不全; 美国想往下走,因为要解决失业率。

这样必然面临冲突,特别是在高端科技领域的争夺,美国必然要全面打压。

任何冒尖的企业都会被精确打击,比如中兴, 华为,海康等等。

对于已经迁回到中国的制造业部分,再回流到美国,我认为就是逆市场潮流,这一点跟美国所一直奉行的自由经济是相悖的。

市场把制造业设置在中国,自有市场的逻辑,不管是基于成本,工人技术,工艺,流程还是产业链等等,已经是市场最优的配置结果。

贸然因为政治原因,就把制造业迁回去,不符合全球化贸易4.0大趋势,也不存在可行性,现在很难迁走了。

美日要迁回产业链,是因为这次疫情来了之后,各个国家都明白了打造产业链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重点产品。

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真能离开?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影响,我觉得并没有新增,只是加速了这种趋势和变化:

1、国家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都会要求产业链要求掌握在自己手上,美国会如此,中国也会如此,日本德国亦然。

2、全球供应链将会变短,世界在往“扁平化的”的另一端在走,这是历史的倒退。

跟十年前比,全球经济联系将更加分裂,逆全球化是一场拖累全球经济的思维,绝不可取,打击其他国家的保护主义,就是继续“开放”。

3、技术保护主义将会盛行,欧盟,美国,日韩将会通过越来越多的立法去建立外资审查。

这样的背景下,技术很难去购买,汽车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技术换市场也不可行,

核心技术只能靠自研。

时代呼唤“钱学森”式的人物,因为高尖端技术要靠高尖端人才的大脑.

卡脖子的技术要倾全国之力去做。比如中兴事件暴露的半导体产业,比如这次疫情暴露的医疗设备产业,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会太多。

4、全球的产业格局将来可能会“划地盘”。

特别是中美之间,这个时候,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命题就凸显出来了。

现在国内有一种自吹的声音,认为自己很强大不需要依赖任何国家,任何产业链,这绝对是错误的。

虽然外部矛盾现在在上升,但是我们必须依赖外部环境,依赖外部产业链。

经济上要开放,开放才能团结最多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