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如何“避坑”,看看装修行业的水有多深


家装如何“避坑”,看看装修行业的水有多深

1. 看似精美的效果图,实则难以实现:

效果图上展现出来的软装搭配、灯光、色调等,大多是利用专业软件反复修饰而成的。施工图也就画几张,并且极为不规范。

2. 设计师故意增项为的是多拿提成:

在大部分公司,设计师都是根据签单金额提成的,所以会存在很多销售型设计师,有的设计师在接单后,为了多拿公司的提成,故意增加装修项目,通过一番“设计”后,装修报价大幅高于原预算。

3. 设计师带你买材料为的是商家的返点:

商家给设计师的(这个行业潜规则,就像导游带你购物一个道理,做为设计师我实话说),这些都是行业的潜规则了。

4. 分拆项目重复报价

很多在分项报价中,同个工艺,换个名再收一道钱,还有就是单独一项的价格看起来便宜,但是其他项的价格又会很高。

5. 自己买的材料被调换:

进口的给你换国产的,或者换成高仿的,同品牌换型号的都有。

6. 全包套餐计量手段:

计算都是按多少钱每平米计算,一般按建筑面积。虽也有按套内面积的,按套内面积要除以0.75,这些套餐里包的材料一定要看品牌、型号及其数量。

7. 拎包入住就是个骗局:

看着价格很低,水电改造都要单独算钱,其实就是有低价格吸引业主到店。 被拎包入住套餐吸引,跑去迷迷糊糊交了定金,签了合同,后期和装修公司扯皮,花了一年半载好不容易房子装好了,住了一年,瓷砖脱落,墙面墙皮开裂,门把手掉了,卫生间漏水了,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上百万的房子,被活生生的糟蹋了。

8. 高端品牌,低端型号:

所有的公司都会说自己使用的是一线品牌,是好材料。然而不管任何品牌的材料都有不同型号,不同档次,成本当然也就不同。 某些商家对外宣传全部使用一线品牌,然而并不会告知消费者具体型号,结果在施工时才发现使用的是品牌中低端的型号,价格低廉,品质也不一定符合心中的要求,有的甚至还不如选择中端品牌的号型号。

9. 虚材料的损耗:

一般都会在报价单上设定一定损耗比例。但实际上装修的损耗到底有没有装修公司说的那么高我们也不得而知,最后其实很难核算实际损耗,多余的“耗损”材料自然就流进商家的腰包了。

10. 跑路:

很多装修公司亏本做生意,占领市场,有一些装修公司靠低价吸引业主换取流量,流量大了就可以压材料商的货款,后面资金链断了,就只能跑路,最终亏的还是业主和材料更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