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雖有抗“疫”配方利好 但行情拐點仍未到來

【天地網訊】

白朮是一種常用的大宗藥材品種,年需求量1萬多噸,一直是眾多藥商和藥農所關注的焦點品種之一,每到產新之際,無論白朮價格高低,交易始終活躍。在2019年,兩年生的白朮產新後價格一直在14元左右震盪,之後在今年春節遇“疫”,由於二號配方中含有白朮,該因素使得白朮的交易需求有所放大,拉動了10%-15%的漲幅,但是隨著抗擊疫情一定階段的勝利,白朮交易缺少真實大規模供求矛盾來提振,預計價格會有所迴歸,目前,白朮行情正處於下降中的趨勢。


一、產區基本情況


1.1產區分佈


白朮產區較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陝西、山西、山東、江蘇等地均產,目前主要產區分佈在安徽亳州周邊及河北安國周邊,亳州主要集中在魏崗、譙東、十九里、十八里、五馬、觀堂、沙土等鄉鎮,並且主導著全國白朮行情變化,其中 (魏崗、辛集、五馬、十九里鎮是白朮的產地交易集散地),而河北安國周邊主要為各地供應白朮種苗和一年生白朮成品。


1.2種植生產情況


安徽白朮一般多從安國購進種苗,畝均需種苗200-400kg,以2.5-3.5元/kg計算,種植人工100元/天,需2天時間,加上化肥、農藥與採挖等其它費用,白朮種植成本大約在2000-3000元,如果不懂管理會導致賠錢,也有夠本的,如果管理得當,白朮每畝產量400-500公斤(乾貨),按現在兩年生統貨價格13-14元/公斤,則每畝利潤達2000-3000元。2019年種苗價格又相對往年有所偏低,使得農戶的種植積極仍不小。目前,大白朮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小白朮種植面積略有減少。


白朮在生長管理過程中,一方面怕水淹和高溫,另一方面白朮種植是不能重茬的。同時歷史上曾出現多次在夏季受自然災害影響,很難保證其有正常的產量,導致價格的波動較為頻繁。


白朮雖有抗“疫”配方利好 但行情拐點仍未到來

上圖為:白朮兩年生無硫統貨,主要飲片加工與銷往藥廠


白朮雖有抗“疫”配方利好 但行情拐點仍未到來

上圖為,白朮一年生統貨,主要作為藥廠投料用


二、歷史價格回顧


白朮雖有抗“疫”配方利好 但行情拐點仍未到來


回顧近幾年白朮的行情走勢,一直處於變動期,在2015-2016年上半年白朮價格低落,加之種植面積縮減,有商看到這一契機積極購進,到2016年底統貨最高價漲至28元左右,進入2017年繼續穩步攀升,漲至29-30元,由於價格上漲刺激了藥農種植積極性,在2018年價格步步下滑,早期乾旱,8月中旬亳州及周邊地區儘管遭遇水災,但是總體種植面積大,總產量依然不少,並未擋住價格下滑的趨勢,統貨落至16-18元,2019年產新價格持續下滑,在生產過剩的情況下,貨量著實較多,行情處於低價徘徊階段,兩年統個價格13-14元,一年統個價格9-10元,產新後至今價格仍繼續呈小幅震盪趨勢。


三、後市分析


對於白朮未來走勢,從近幾年生產情況等分析庫存、產量,眾所周知依然屬於供大於求,2019年新貨產量達到2萬噸以上,其次,亳州逐漸累積積壓的庫存分散在各冷庫中,魏崗、辛集、大寺、十九里、五馬等產區的小販子手中也均有庫存量,各飲片企業仍有一定庫存待消化。如果白朮種植面積不調減,又沒有極端自然災害和較強的市場消化能力,將進入一個新的低谷調整時期,短時間內的行情難以提振,預計後市出現上漲的趨勢可能性也不大,總體行情處於震盪運行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