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雷神山醫院休院記

武漢雷神山醫院休院記

武漢雷神山醫院舉行休艙儀式。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新華社武漢4月16日電 春和景明,綠蔭蔥蔥。累計收治了2011名患者的雷神山醫院15日上午正式休艙。

貼上“封條”,揮手告別。百餘名醫護人員、志願者和連續奮戰了67個日夜的戰場揮淚告別。

“我們來這裡的時候有兩個目標:一是儘快地收治病人;二是我們所有的戰友能夠平安回家。這兩個目標我們都實現了!”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在當日舉行的休艙儀式上說。

據瞭解,雷神山醫院共有32個病區,可容納1600張床位。從2月8日收治首批病人,到4月14日患者“清零”。雷神山醫院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1918人康復出院。來自9個省市、286家醫院的16支醫療隊、3202名白衣戰士前來援助。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雷神山醫院的休艙具有標誌性意義,武漢市的醫療救治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效,武漢市的新冠肺炎救治和正常醫療工作都步入了正常的體系和正常軌道。

“在雷神山醫院,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所佔的比例約為45%。整體病死率約2.3%,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大概是4.3%。”王行環說。

武汉雷神山医院休院记

4月15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從“一床難求”到“床等人”,雷神山醫院一定程度上見證和解決了新冠肺炎救治難題。焦雅輝告訴記者,決定建設“兩山”醫院時,還沒有提出方艙醫院的想法,正是武漢市醫療資源“擠兌”最嚴重的時候。可以說“兩山”醫院的建設、使用對於短期內增加床位資源,收治患者、控制傳染源具有重要作用。

武漢雷神山醫院ICU護士長丁新波說,通常情況下,建一個ICU需要3至6個月,雷神山醫院僅用三天就建成了。床位不斷增加、各地的醫療隊不斷加入,為戰勝疫情增添信心。

記者瞭解到,儘管時間倉促,但雷神山醫院設備齊全、物資豐富。在建院之初,雷神山醫院便配備了呼吸機、監護儀、血透膜等設備,及CT、胸片等影像學設施。同時,針對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抗感染藥物充足。

奇蹟般的“中國速度”,源自舉國動員、齊心協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月25日,中建三局接到緊急命令,繼火神山醫院之後再建一座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雷神山醫院。

“短短几天內,2000多名管理人員、近2萬名工人聚集起來投入到建設中。”中建三局副總經理、武漢雷神山醫院運行保障工作指揮部副指揮長李勇憶起當初的緊急部署。

搭建3300套板房,完成近8萬平方米工程的建設,2月6日雷神山醫院驗收並逐步移交。這座醫院的建設者克服封城之困、寒冬之冷、物資短缺等重重難題。

雷神山醫院技術負責人王亮曾參與建設全國多家重點綜合醫院,他告訴記者,在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鋪設安裝15萬米電纜、150萬米電線、800臺通風設備,相當於建造了一所15至20萬平方米的醫院。“最緊張的時候,上萬名工人同時在現場操作。”

武汉雷神山医院休院记

4月15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醫務人員和後勤保障組、工人,還有志願者都實現了‘零感染’。所有醫療廢棄物都經過合規處理,實現了‘零汙染’。”王行環說。

焦雅輝介紹說,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在設計之初,借鑑了北京2003年小湯山醫院建設的經驗,但是建設標準之高、時限性之嚴、難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兩所醫院的建成體現了中國速度與中國力量”。

隨著雷神山醫院正式封艙,這座臨時搭建的醫院也完成了階段性使命,但它不會馬上拆除,還將保留一段時間備用。

公交車駕駛員朱正堂從2月15日開始,接送武漢雷神山醫院醫務人員上下班。

“感謝全體醫療隊員的無私奉獻。明天起,他們終於可以稍做休息了。”朱正堂說。

隨著最後一張“封條”牢牢地貼在病房的門縫處,昔日忙碌的“戰場”安靜下來。病區走廊上留下滿牆的手繪塗鴉仍釋放溫情與力量,這段刻骨銘心的抗“疫”時光也將被永存。(記者王作葵、姚遠、喻珮、樂文婉、黎昌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