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过度包装和过度营销还能走多久?

轰轰烈烈的双十一已悄然过去,双十二,双旦,春节,一轮轮的活动,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消费者的钱包,发起进攻。经过多年的孕育,高效的网购,华丽的包装,精美的文案,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优惠,已经把消费者的胃口和经验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没有好的包装,夺人眼球的设计,让人欲罢不能的噱头,不断突破下限的优惠促销活动,消费者就不会轻易地点击和关注,更别说买单消费了。

现在的产品,不提到网红就无人问津,不提流量就压根没有出头的机会,如果如极其平凡而扑通,就像极了少年的你,没有前路,没有希望。

早年间笔者对精美的包装和走心的文案,还会有些阅读的兴趣,现在完全放弃了这样的努力,因为这所有的一切就是需要成本的,越华丽,代价越大,商品不是靠包装和文案打动消费者的,这部分付出越高,消费者的成本越高,真实的获益越少。

疲于奔命于生活的年轻人,是没有喝茶习惯的,年纪轻轻就开始了养生模式,女生的奶茶,男生的啤酒可乐,简单快速直接就好。

茶叶曾经被赋予了很多礼品,贵重商品的属性,几年前不断有天价茶叶的出现,现在也渐渐地消声灭迹,不赚钱的东西,总是难以为继。

在笔者看来,过度包装和过度营销所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种畸形的发展方式注定难有可持续性,也注定不可能长久。

  • 谁来买单?喝茶的人,真正有意义的是茶叶本身,花了钱买了一堆喝完就扔的包装,是对社会极大的浪费,几亿,几十亿的包裹,是对物流,生态,环保,巨大的浪费。
  • 谁要包装?广告,营销,美工,这些趴在产品和流量上等着供应链闭环的组织,他们需要研究产品的定位,小包茶,大盒茶,要有噱头来让人买单。
  • 谁要营销?茅台当年被酒精勾兑酒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秉持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结果一样玩得市场节节败退。要不是有些无良奸商拿水兑酒,也许一个过度消费的劣质酒市场,还会开心的存在。营销的,吆喝的,未必是真正的靠谱。
  • 一点点刚刚好。笔者今年去了贵州云南一些地方,高山生态的好茶见识了不少,有些茶不用很贵重,一样好喝,包装极简,一样销路通畅。静水潜流,懂得自然懂。

茶叶的市场是可以被准确定位和细分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出好茶来,就会很好。

关于包装和宣传,就让市场自己去说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