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縣:駐村第一書記變身“帶貨王”

“多虧了高書記給我找到了買家,要不然這幾千斤黑豆可都要爛在家裡了!”泗縣黑塔鎮潼南村貧困戶高崇玉數著嶄新的鈔票,心裡樂開了花,“有了這樣的好書記,咱們老百姓以後都得哼著歌過日子!”

高崇玉口中提到的高書記是潼南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宿州市黨史與地方誌研究室副主任高磊。從2017年5月駐村開始,他始終把群眾放在首位,察民之需、解民之困,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駐村幫扶的職責。

安徽泗县:驻村第一书记变身“带货王”

潼南村位於劉圩鎮北部,全村1268戶4777人,耕地面積7328畝,主要以種植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為主。傳統種植經濟效益低,為了鼓勵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殖業,高磊帶領兩名駐村隊員挨家挨戶宣傳扶貧政策,動員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在他的廣泛宣傳動員之下,該村貧困戶特色種養殖由2016年的28戶逐年增加,2018年達到87戶,戶均增收1960元,為貧困戶穩定增收奠定了重要基礎。依託特色種養殖,全村廣大貧困戶逐漸摒棄了“等、靠、要”的思想,紛紛依靠自主發展實現脫貧摘帽。

為了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經過長期走訪和市場調研,高磊發現了黑豆種植的廣闊“錢景”。

“黑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清熱解毒、改善胃腸道、降低膽固醇、抗老防衰等功效,被稱為‘豆類之王’,市場前景較為廣闊。而且我們潼南村水土環境非常適合黑豆的種植,因此我們才決定引導群眾發展黑豆種植業,實現脫貧致富。”談及種植黑豆的原因,高磊這樣說。

2019年,潼南村58戶貧困戶開始嘗試種植黑豆,在工作隊的幫助下,黑豆長勢喜人,當年即獲得了豐產。正當貧困戶準備將黑豆出售“變現”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斷了物流運輸通道。手裡的優質黑豆賣不出去,這可愁壞了潼南村的貧困群眾。

隨後,在開展“兩不愁三保障”摸底排查時,高磊偶然間看到了高崇玉家堆積的黑豆。駐村這幾年,高磊早已和村民打成一片,更是對農時農事諳熟於心。3月份正是準備春耕的時節,農產品滯銷會讓資金出現困難,勢必影響貧困戶脫貧的成色與質量。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儘快為這些優質黑豆找到銷路,幫助農民尤其是貧困群眾度過難關。

高隊長也是挺拼的,他把貧困戶黑豆滯銷的信息發佈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動員親戚朋友以及同事開展消費扶貧。在接到訂單後,再把大家購買的黑豆仔細包裝好,利用週末捎回去,並親自送貨上門。與此同時,高磊還順帶給貧困戶劉紅周家的小磨香油做了廣告,幫其銷售了1000多元的香油。

朋友圈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從根本上解決潼南村黑豆銷路不暢的問題,必須尋找到更加穩定的客戶。週末,他帶上黑豆樣品“逛”大型超市、“轉”農貿市場,一家一家地問、一戶一戶地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推銷’過程中,高磊找到了一家豆腐作坊,對方表示需要大量黑豆。但由於高磊帶過去的樣品量太少,無法測試出一斤豆子能製作出多少豆腐,因此未能達成收購意向。為了抓住這個潛在客戶,第二天,他開著私家車,拉上高崇玉家的一大袋黑豆,直奔宿州農貿市場。豆腐率測試達標後,他又自找車輛,把高崇玉家1600斤黑豆以每斤3元的價格銷售一空,獲利近5000元。沒過幾天,豆腐作坊的老闆打來電話,告訴高磊其淮北的豆腐分店需要2500斤黑豆,但欣喜之餘,200多里的路程讓高磊犯了難。他第一時間聯繫結對幫扶單位協助解決運輸問題,隨後泗縣公路局調派一輛工程車,把貧困戶的黑豆親自運送到了客戶手中。滯銷問題迎刃而解,這給貧困戶繼續種植黑豆吃下了定心丸。

“目前,我們潼南村已與該豆腐作坊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未來,村裡的優質黑豆再也不愁找不到銷路了。”高磊笑著說。(姚森 趙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