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等政協委員談中國經濟:危機應對要加大政策對衝力度

中新社北京4月16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或持續到今年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中國原有的宏觀調控思路解決不了疫情衝擊的問題,啟動危機應對模式正當其時,要加大政策對沖的力度。

16日出版的《人民政協報》發出劉尚希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對於中國經濟的分析及政策建言。

劉尚希指出,當前世界各國形成不同的疫情防控模式,最終效果仍難以估計,使得疫情影響較難預測。中國經濟很有韌性,但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仍應作好各方面準備。

基於全球疫情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甚至有可能持續到年底的判斷,劉尚希認為,中國啟動危機應對模式是正當其時的。要避免採用原有宏觀調控思路,原有思路解決不了疫情衝擊的問題;這種危機應對模式並不是逆週期調節、也不是強刺激,而是要加大政策對沖的力度。要明確當前宏觀政策的性質應是救援和政策對沖。

關於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作用,他建議,採用以公共消費為主的一攬子政策思路;並不是完全不要投資,而是把重點放在消費上,讓政府投資轉變到支撐公共消費這個軌道上。同時,激勵市場主導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也能激發部分潛在需求。應趁疫情加快政府數字化進程、改變運作模式,如產品服務市場、要素市場和金融市場智能監管的提升,有助於改善營商環境。

劉尚希提出,從財政政策角度看,減稅在應對疫情衝擊方面作用不大。更應考慮在哪些方面出臺政策、如何實施,在這方面多討論、形成共識,比討論赤字和債務高低要更好。

他特別強調,改革在當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應急救援政策能夠穩定短期預期,而改革能夠引導長期預期。此時,應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一攬子改革方案,從發文到變成落地,這對市場將會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也能大大提振市場信心。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監察組原組長蘇波就當前經濟形勢提出四方面建議,包含儘快制定出臺今年後三季度經濟發展的行動方案,把“擴大內需”作為今年經濟穩定發展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快高端技術裝備發展、調整提升製造業產業鏈水平,以及進一步加強國際經濟合作、促進互利共贏發展。

其中,關於全球產業鏈重構問題,蘇波認為,要警惕產業鏈逆全球化舉動,美歐近來已出現“製造業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等觀點。中國應依託製造業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優勢,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加快發展高端技術裝備,在新一輪產業鏈調整中佔得先機。對一些對外依存度較高的關鍵零部件,要減少斷供造成的影響,對一些“斷點”要佈局、打通阻點,保持全產業鏈安全。

關於解決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就業這一重大民生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徐福順注意到,截至4月9日,中央企業以及部分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共在線發佈招聘崗位8.41萬個,計劃招聘63.65萬人,其中定向招聘貧困農民工約7.46萬人。

徐福順受訪時提到,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加大穩崗擴就業工作力度,除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企業外,要確保實現2020年度接收高校畢業生人數、農民工用工數、新吸納就業人員總數均不低於2019年度,切實發揮國資央企穩崗擴就業示範帶動作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