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六部曲”全力推進辣椒產業革命

全國辣椒看貴州,貴州辣椒看遵義。遵義市作出“建設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的戰略部署後,緊緊圍繞“一城、兩市場、三基地、四中心”的建設目標,奮力譜好辣椒產業發展“六部曲”,全力推進遵義辣椒品種、種植、加工、流通、市場、品牌等全鏈條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紮實推進辣椒產業革命。

遵義市“六部曲”全力推進辣椒產業革命


一、注重保障措施,彈好政策設計的“前奏曲”。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建設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領導小組,比照省領導領銜推進農業產業制度模式制定了市領導領銜推進制度,並抽調市直有關部門業務骨幹組成辣椒專班。強化政策保障。去年,市委五次全會作出了建設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的決策部署。今年,印發《中共遵義市委 遵義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的實施意見》。強化資金保障。市、縣、重點鎮(鄉)財政預算安排辣椒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億餘元,並積極爭取中央、省級專項資金和省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揉入辣椒產業發展,申報的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約2.5億元;大力開展辣椒特色保險業務,保險投保面積約10萬畝,保費300萬元,保額6000萬元,重點在播州、綏陽、匯川、新蒲新區、道真等地推開。

二、突出“標準化種植”,彈好穩產高質的“保障曲”。著力實施“換種工程”。全力組織開展100萬畝的辣椒“換種工程”,主推具有地域優勢和特色優勢的“遵義朝天椒”系列品種,職業椒農和規模種植區全部採用集約化標準化商品化育苗方式,實現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供苗、統一移栽,推動遵義辣椒標準、規模、規範種植,今年以來,實施辣椒“換種工程”14.11萬畝。

著力推進標準化種植。全面推行集約化育苗、深溝起壟覆膜定植、施用專用肥、病蟲綠色防控、質量認證等綜合技術措施,大力推廣“椒+菜”、水旱輪作、種養循環等模式。堅持示範帶動,創辦各級示範點419個近11萬畝,建設環蝦子辣椒市場優質辣椒種植基地90萬畝。圍繞規模優質辣椒種植基地,建設辣椒育苗大棚160餘萬平方、烘乾線120餘條、烘房1400餘間、冷庫71座共12.5萬立方等基礎設施,不斷提升辣椒的育(用)苗質量和採後處理能力。著力穩定種植面積。充分發揮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主陣地作用,結合“兩區”劃定工作,科學規劃辣椒適度規模種植區,今年以來,全市種植辣椒213萬畝、實現產量5.94萬噸、落實訂單104萬畝。著力實現科技創新。依託省辣科所、市農科院、遵義院士工作中心和辣椒科研團隊,加強與國內領先科研院校、企業的合作,高標準建立辣椒研發平臺,加強地方特色品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開展辣椒全產業鏈研發。目前,已在遵義院士工作中心設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鄒學校領銜的辣椒育種及資源創新工作室,辣椒質量檢測中心也在籌建中。不斷強化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營銷策劃團隊合作,以中國辣椒城為載體,正在籌建企業化運作的中國辣椒產業研究院。

三、強化主體培育,彈好強龍頭帶農戶的“交響曲”。推進職業椒農培育。切實抓好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在培育一批辣椒經銷商和經紀人的同時,重點培育以30畝左右為基本單元的職業椒農並穩定在8萬戶以上,今年已培育職業椒農4.5萬戶。目前,我市辣椒產業已帶動約60餘萬戶農戶增收致富,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推進龍頭企業培育。成功引進重慶劉一手、重慶德莊、重慶五斗米、四川香天下等知名企業入駐(今年引進的規模企業有貴州天源堂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規模2.36億,年產值約8億元,主要生產辣椒鹼、辣紅素、辣椒油等),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有辣椒生產企業60餘家、專業合作社200餘家、加工企業40餘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1家,培育了老乾媽分公司、貴三紅食品、旭陽食品、茯瑩食品、真辣食品、播州紅食品等規模加工企業。推進行業協會培育。成立了遵義辣椒行業協會,致力推進辣椒產業抱團發展、集群發展。組建遵義供銷集團辣椒專業公司推動辣椒“換種工程”。正在組建遵義辣椒集團運作遵義朝天椒品牌。

四、加大宣傳推介,唱響品牌塑造的“合奏曲”。全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充分利用“香辣協調、品味溫醇”的獨特品質,充分發揮“遵義朝天椒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辣椒之都”“全國優質辣椒生產區”等地域品牌優勢,全力打造“遵義朝天椒”公共品牌,“遵義朝天椒”“蝦子辣椒”“綏陽子彈頭”等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品種,“貴三紅”“旭陽”“山裡人”等獲得貴州著名商標。全力舉辦國際辣椒博覽會。已經成功舉辦四屆國家辣椒博覽會。第四屆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於2019年8月17召開,來自英國、意大利、法國、匈牙利、墨西哥、韓國等國家的嘉賓和國際辣椒聯盟、重慶德莊集團、貴州老乾媽公司等國際國內知名辣椒行業組織協會、公司企業、科研院所和辣椒生產、加工、流通、經銷企業負責人等共計1200餘人齊聚遵義新蒲新區,世界辣椒聯盟授予遵義市“世界辣椒之都”稱號,第四屆辣博會共收集了34個簽約項目,總投資24.21億元。全力組織企業外出參展。組織企業外出到辣椒主銷區(如重慶、四川、湖南、北京等)的農展會、產銷對接會等,加強本地企業與市場的信息互通和產銷對接力度,提升遵義辣椒的市場知名度和產品競爭力。

遵義市“六部曲”全力推進辣椒產業革命


五、推進市場建設,奏好“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的“協奏曲”。推進現貨期貨市場建設。高標準打造提升中國辣椒城現貨交易、電子商務、信息發佈、質量檢測、倉儲物流、展示展會、商務洽談、期貨交割庫等軟硬件設施,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辣椒專業批發市場,省政府和省農業農村廳正在幫助爭取國家級專業批發市場,國內10餘省市以及印度、緬甸、越南等國家的辣椒進城交易,全市年幹辣椒交易量40萬噸,交易額約60億元,辣椒幹及辣椒製品銷往全國各地及國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力推進辣椒產業與“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在常態發佈中國遵義朝天椒(幹椒)批發價格指數的基礎上,省政府、省農業農村廳、省金融辦正在幫助對接大連商品交易所加快在遵義建設辣椒期貨交割庫,推動全國辣椒產品期貨上市交易。推進產地市場建設。圍繞重要產地鎮(鄉)集市,以規模種植區為核心,正在高標準謀劃建設200個產地市場,構建遵義辣椒市場網絡體系,目前已建設產地市場40餘個。推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重點建設蝦子世界辣椒食品加工園、石板世界辣椒調味品中心兩個100億級產業園,形成以新蒲新區、播州區、綏陽縣為核心,其他縣(市、區)為補充的加工企業集群,目前全市年加工油辣椒、泡辣椒、辣椒醬、糟辣椒、辣椒麵等八大系列辣椒製品約30萬噸,加工產值約35億元。推進產銷對接。不斷完善辣椒交易市場,以農業部定點的中國辣椒城為中心的辣椒交易市場是國內最大的辣椒專業批發市場,全市幹辣椒年交易量約40萬噸、交易額約60億元。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組織區域內的100餘家經營主體,採取“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企業+村委+農戶”等合作模式,大力發展訂單生產90餘萬畝,制定措施督促雙方全力履行合約,有效解決椒農烘烤和銷售問題,確保椒農增收致富。2018年,發展訂單辣椒83.1萬畝,帶動65萬農戶,180餘萬人增收,其中涉及貧困群眾10萬餘人。

六、聚焦利益聯結,唱響增收致富效益化發展的主題曲。一是村社合一效益化。堅持黨建引領集體帶頭,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全程參與辣椒產業發展,推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職業椒農”的組織模式,實現村社合一效益化。如匯川區高坪鎮通過每斤鮮椒收購股份經濟合作社提留5分進行年底分紅,按照60%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20%支持普通農戶發展,20%作為農業設施維護和改善支出,帶動整村脫貧發展。

二是資源入股效益化。農戶將土地資源入股企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建辣椒基地或育苗基地,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如播州區鴨溪鎮農戶將土地資源以800元/畝的價格入股山中寶、菻源、聚果堂等公司,增加收益;三是勞動就業效益化。農戶通過在企業、合作社務工實現增收。如播州區鴨溪鎮推行“反租倒包”模式,山中寶、菻源、聚果堂等農業公司以1050元/畝反包給群眾,群眾勞務收入戶均增收37800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