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六部曲”全力推进辣椒产业革命

全国辣椒看贵州,贵州辣椒看遵义。遵义市作出“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的战略部署后,紧紧围绕“一城、两市场、三基地、四中心”的建设目标,奋力谱好辣椒产业发展“六部曲”,全力推进遵义辣椒品种、种植、加工、流通、市场、品牌等全链条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扎实推进辣椒产业革命。

遵义市“六部曲”全力推进辣椒产业革命


一、注重保障措施,弹好政策设计的“前奏曲”。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领导小组,比照省领导领衔推进农业产业制度模式制定了市领导领衔推进制度,并抽调市直有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辣椒专班。强化政策保障。去年,市委五次全会作出了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的决策部署。今年,印发《中共遵义市委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的实施意见》。强化资金保障。市、县、重点镇(乡)财政预算安排辣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余元,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和省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揉入辣椒产业发展,申报的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约2.5亿元;大力开展辣椒特色保险业务,保险投保面积约10万亩,保费300万元,保额6000万元,重点在播州、绥阳、汇川、新蒲新区、道真等地推开。

二、突出“标准化种植”,弹好稳产高质的“保障曲”。着力实施“换种工程”。全力组织开展100万亩的辣椒“换种工程”,主推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优势的“遵义朝天椒”系列品种,职业椒农和规模种植区全部采用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育苗方式,实现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移栽,推动遵义辣椒标准、规模、规范种植,今年以来,实施辣椒“换种工程”14.11万亩。

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全面推行集约化育苗、深沟起垄覆膜定植、施用专用肥、病虫绿色防控、质量认证等综合技术措施,大力推广“椒+菜”、水旱轮作、种养循环等模式。坚持示范带动,创办各级示范点419个近11万亩,建设环虾子辣椒市场优质辣椒种植基地90万亩。围绕规模优质辣椒种植基地,建设辣椒育苗大棚160余万平方、烘干线120余条、烘房1400余间、冷库71座共12.5万立方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辣椒的育(用)苗质量和采后处理能力。着力稳定种植面积。充分发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主阵地作用,结合“两区”划定工作,科学规划辣椒适度规模种植区,今年以来,全市种植辣椒213万亩、实现产量5.94万吨、落实订单104万亩。着力实现科技创新。依托省辣科所、市农科院、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和辣椒科研团队,加强与国内领先科研院校、企业的合作,高标准建立辣椒研发平台,加强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开展辣椒全产业链研发。目前,已在遵义院士工作中心设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学校领衔的辣椒育种及资源创新工作室,辣椒质量检测中心也在筹建中。不断强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营销策划团队合作,以中国辣椒城为载体,正在筹建企业化运作的中国辣椒产业研究院。

三、强化主体培育,弹好强龙头带农户的“交响曲”。推进职业椒农培育。切实抓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在培育一批辣椒经销商和经纪人的同时,重点培育以30亩左右为基本单元的职业椒农并稳定在8万户以上,今年已培育职业椒农4.5万户。目前,我市辣椒产业已带动约60余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培育。成功引进重庆刘一手、重庆德庄、重庆五斗米、四川香天下等知名企业入驻(今年引进的规模企业有贵州天源堂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规模2.36亿,年产值约8亿元,主要生产辣椒碱、辣红素、辣椒油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辣椒生产企业60余家、专业合作社200余家、加工企业4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培育了老干妈分公司、贵三红食品、旭阳食品、茯莹食品、真辣食品、播州红食品等规模加工企业。推进行业协会培育。成立了遵义辣椒行业协会,致力推进辣椒产业抱团发展、集群发展。组建遵义供销集团辣椒专业公司推动辣椒“换种工程”。正在组建遵义辣椒集团运作遵义朝天椒品牌。

四、加大宣传推介,唱响品牌塑造的“合奏曲”。全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充分利用“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独特品质,充分发挥“遵义朝天椒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辣椒之都”“全国优质辣椒生产区”等地域品牌优势,全力打造“遵义朝天椒”公共品牌,“遵义朝天椒”“虾子辣椒”“绥阳子弹头”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种,“贵三红”“旭阳”“山里人”等获得贵州著名商标。全力举办国际辣椒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国家辣椒博览会。第四届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于2019年8月17召开,来自英国、意大利、法国、匈牙利、墨西哥、韩国等国家的嘉宾和国际辣椒联盟、重庆德庄集团、贵州老干妈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辣椒行业组织协会、公司企业、科研院所和辣椒生产、加工、流通、经销企业负责人等共计1200余人齐聚遵义新蒲新区,世界辣椒联盟授予遵义市“世界辣椒之都”称号,第四届辣博会共收集了3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24.21亿元。全力组织企业外出参展。组织企业外出到辣椒主销区(如重庆、四川、湖南、北京等)的农展会、产销对接会等,加强本地企业与市场的信息互通和产销对接力度,提升遵义辣椒的市场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

遵义市“六部曲”全力推进辣椒产业革命


五、推进市场建设,奏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的“协奏曲”。推进现货期货市场建设。高标准打造提升中国辣椒城现货交易、电子商务、信息发布、质量检测、仓储物流、展示展会、商务洽谈、期货交割库等软硬件设施,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省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正在帮助争取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国内10余省市以及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的辣椒进城交易,全市年干辣椒交易量40万吨,交易额约60亿元,辣椒干及辣椒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及国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力推进辣椒产业与“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在常态发布中国遵义朝天椒(干椒)批发价格指数的基础上,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省金融办正在帮助对接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快在遵义建设辣椒期货交割库,推动全国辣椒产品期货上市交易。推进产地市场建设。围绕重要产地镇(乡)集市,以规模种植区为核心,正在高标准谋划建设200个产地市场,构建遵义辣椒市场网络体系,目前已建设产地市场40余个。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重点建设虾子世界辣椒食品加工园、石板世界辣椒调味品中心两个100亿级产业园,形成以新蒲新区、播州区、绥阳县为核心,其他县(市、区)为补充的加工企业集群,目前全市年加工油辣椒、泡辣椒、辣椒酱、糟辣椒、辣椒面等八大系列辣椒制品约30万吨,加工产值约35亿元。推进产销对接。不断完善辣椒交易市场,以农业部定点的中国辣椒城为中心的辣椒交易市场是国内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干辣椒年交易量约40万吨、交易额约60亿元。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区域内的100余家经营主体,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委+农户”等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生产90余万亩,制定措施督促双方全力履行合约,有效解决椒农烘烤和销售问题,确保椒农增收致富。2018年,发展订单辣椒83.1万亩,带动65万农户,180余万人增收,其中涉及贫困群众10万余人。

六、聚焦利益联结,唱响增收致富效益化发展的主题曲。一是村社合一效益化。坚持党建引领集体带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程参与辣椒产业发展,推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椒农”的组织模式,实现村社合一效益化。如汇川区高坪镇通过每斤鲜椒收购股份经济合作社提留5分进行年底分红,按照60%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20%支持普通农户发展,20%作为农业设施维护和改善支出,带动整村脱贫发展。

二是资源入股效益化。农户将土地资源入股企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建辣椒基地或育苗基地,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如播州区鸭溪镇农户将土地资源以800元/亩的价格入股山中宝、菻源、聚果堂等公司,增加收益;三是劳动就业效益化。农户通过在企业、合作社务工实现增收。如播州区鸭溪镇推行“反租倒包”模式,山中宝、菻源、聚果堂等农业公司以1050元/亩反包给群众,群众劳务收入户均增收37800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