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他因为画画英年早逝

一生只为画画而活

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他就是——仇英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

约生于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仇英一生寿命短暂,只活了40多岁

然而,仇英在不长的艺术生涯中

却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他的名字和画艺在绘画史上永耀光芒

仇英是明代技法最全面的画家之一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

沈、文、唐三家,

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

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

在当时文徵明赞其为“异才”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出身很低微,早年也只是个漆工

就是帮着有钱人家彩绘栋宇的

由于整天拿着刷子抹抹绘绘的

时间长了也就喜欢上了画画

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

后来他的才华被文徵明、唐寅所器重

由于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后来又拜在周臣门下学画

他的成名离不开周臣的知遇和教导

更跟文徵明的赏识提携有关系

与今天的“同行是冤家”不同

那时候文人与画家之间更多的是

留下了互相交好的佳话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画画可不是玩儿的

他把画看的太严肃

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

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画画这个活极其考验耐力,眼力

精神长时间高度集中和紧张,非常有损健康

而仇英活了不到五十岁就英年早逝

原因不外乎于因为过分要求作画细谨而导致短命

可以说是他的确是一位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出生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70多岁了,文徵明和唐伯虎也近而立之年。但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年龄和他们相差悬殊的小孩,日后竟能成为同他们比肩的一代绘画大师。

仇英生在苏州太仓县一个平民家里,父亲是一个漆匠,虽说那时的苏州一带手工作坊林立,商品经济萌发,但仇英的家庭状况并不好,常常是饿着肚皮过日子。于是,他不得不在十二三岁就出来给父亲帮工,学做漆匠营生。提起漆匠,很多人都会带有一些鄙夷,但对仇英来说,那就是现实的生活,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莲溪鱼隐图》局部

仇英小时候性格倔强,当时坊间流行一种叫“二踢脚”的游戏,就是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横放在支撑脚的膝盖上,然后孩子们互相撞击为乐,如果谁的个头小,就会被撞得人仰马翻。这本应是大块头孩子爱玩的游戏,但瘦小的仇英总是能坚持到最后。其实他也没什么诀窍,不过是大块头向他撞来时,要么快速躲闪,要么咬紧牙关,支撑的脚死死咬住地面不放。这样时间久了,大块头反倒忍不住腿脚麻酸,长叹一声认输。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生活中的仇英也是一样倔强坚忍,当漆工要学会识色、调色,甚至是设计图案,还要经常跟画商画店打交道。也因此,年少的仇英常常能看到各种好画。每当有机会,他总是默默瞻仰一番,久久不肯离去。当然,贫穷的仇英买不起这些昂贵的画卷,他只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忍受着老板的白眼和有钱人的讥嘲。即便这样,他一有空就跑去画店,蹲在窗口,偷偷地描摹着,虽无人喝彩,但也十分快乐。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故乡总是安放不了肉身,和多数年轻人一样,大概十七八岁,仇英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离开了太仓,告别老病的父母,孤身一人来到繁华的苏州城,为心中的绘画梦想拼博一次。15世纪的苏州是社会与艺术的大熔炉,如同西方正在进行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艺术迸发的热情,正在点燃每一颗激荡不安的灵魂。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来到苏州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桃花坞落脚,一是因这一带手工业作坊云集,玉器铺、家具铺、镶嵌铺、扇子铺、灯铺、琴铺、金银器作坊应有尽有,画匠、漆工比比皆是,此时毫无名气的他只能先以自己擅长的漆工为生。二是因当时如日中天的吴门画家大都寓居于此,仇英早有耳闻。唐寅的“桃花坞别墅”自不待言,文徵明的“文衙弄”和祝允明的“三茅观巷”也在这里,可谓才俊云蒸,彪炳一时。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在一家手工作坊干活,白天兢兢业业地做漆匠,晚上就偷偷地作画,常常一画就是一个通宵。待到晨鸡高唤,他就快速地用冷水冲冲脸,便投入到第二天的辛劳中。有时作坊主派他到外面干活,他便趁机到一些繁华的庙宇、歌楼找一块地方作画。在喧闹的苏州城,当时像他这样的工匠和画人非常多,他就这样全神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上天确实喜欢眷顾努力的人,有一天,正当仇英一如以往地坐在街角画画时,文徵明发现了他。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徵明发现仇英时,当时仇英的画技并不高超,但在他雅拙的笔触中,却有一股淳朴的气韵在流动,这正是文徵明所欣赏的。通过和仇英一番交谈后,当听闻他艰苦的出身时,文徵明更不由得对仇英高看一眼。从此以后,他对这个朴实勤奋晚辈极力提携。

公元1517年,文徵明第一次邀仇英绘制《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岁,仇英大概不过二十岁,刚刚走上画画这条路,无论从画工还是心里,都没有达到成熟画家的境界。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文徵明的画

据记载,当时文徵明“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皆不满。乃自设之以赠画履吉先生。”说是文徵明让仇英设色,改了两次都不满意,最后自己动手了。想必这件事对仇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仇英并没有感到委屈,反倒觉得自己有些辜负了文徵明的期望。于是仇英开始发奋地钻研设色,这使得他后来在设色上达到的高度很少有人能超越。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就连董其昌这个严苛的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仇英手上功夫的了得,尤其是仇英的青绿山水。他说:“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而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钱选)是也。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极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

这话大意是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但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没有雅气。五百年了,才有一个仇英。在青绿山水上,甚至文徵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的确,很少人能像仇英一样,把赭石、太白、石青、石绿这些颜色搭配得那么好,典雅又简淡。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浔阳送别图》局部

苏州自古学风既盛,前辈带后辈一直都是吴中的传统。公元1526年,唐寅去世,一代才子的文采风流就此终结,而这一年文徵明也以岁贡入京,授翰林诏待。对仇英来说,心中自是万分不舍,而文徵明对刚刚崭露头角的仇英,也十分放心不下。眼前唐寅既逝,祝允明也重病缠身,当时的苏州画坛除了周臣,更无第二人可以托付。于是文徵明让仇英带着自己的画,前往周家。

文徵明的面子周臣当然不能不给,而且他看了仇英作的《送朱子羽令沿山图》气魄不凡,大有前途,便欣然同意收下这个继唐寅之后的又一弟子。周臣或许想不到,他无意中收的这两位弟子,日后都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名。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浔阳送别图》局部

得到周臣的指点后,仇英的画技突飞猛进。仇英自小就是个极其认真的人,他临摹历代名画一丝不苟,几乎可以乱真。身处苏州这个繁华地,耳边自然少不了丝竹之声、歌妓之美,但仇英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是一心作画,还不时地把画寄到京城,让文徵明点评。

虽然找不到关于仇英勤奋学画的记载,但画为心声,从他留下来的一些画中,我们仍可以看见他长久的勤恳与谦恭。仇英的画很少有唐伯虎的洒脱挥霍,大都是苦心经营,工整典雅,笔笔落到实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认真的谋划。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从《汉宫春晓图》就足以探见仇英的画工之精妍,心思之细密。这幅长达近六米的画,描绘了皇家春季宫闱中嫔妃们(一百余人)的日常生活。画中有的在伏案读书,有的在梳妆打扮,有的在奏乐、在闲谈、在斗草、在扑蝶、在赏花、在刺绣。还有引人注目的围棋活动,棋坪上布衣寥寥,纵横棋道清晰可辨。画中的每位嫔妃各有姿态,各具姿色,充满了活泼快乐的气氛。

仇英一生中委实画了不少巨幅长卷,有一幅画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摹清明上河图》卷。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经历了早年的艰辛岁月后,仇英终于在苏州画坛站稳了脚跟,获得一席之地。他的许多作品为社会所接受,许多追慕风雅的商贾争相购买,众多收藏家也争先强后地邀请他作画。

这时的仇英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也不用再去做低贱的漆匠营生,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坦途。他的交游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开始和一些富家、收藏家相识,如项元汴、周六观、陈官、王献臣、徐宗成、朱子羽等。这些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仇英后半生的衣食父母,仇英基本是住到他们家中作画,也因此,仇英有机会临摹历代名家名画,饱览群书,这使他的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于是他雄心勃勃,在画风上也开始新的攀登。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是根据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创作的。说创作是因为仇英的《摹清明上河图》对照原图,无论在形制、大小、结构、情节、笔法、艺术表现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在清明节时的繁华景象。仇英绘制的是明中叶苏州城繁华富庶的景象。从保存情况来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长525厘米,高25.5厘米。仇英的《摹清明上河图》全长987.5厘米,高30.5厘米。仇英除了在前者的高度上有所增加外,长度几乎延长了近一倍。《清明上河图》大约绘制了五百多个人物,而仇英画了七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表情生动,有神采。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文来源美术史知识大全,图来源齐鲁美术馆馆藏作品。我们尊重原创《齐鲁鉴赏》所推的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书画|生活|志趣 互联网+书画新潮流

齐鲁鉴赏平台是为广大书画界人士、书画爱好者、学术界、企业界等多领域读者建立的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实时抓取最新艺术文化新闻动态的群分享平台。齐鲁鉴赏集齐鲁晚报齐鲁鉴赏版面、齐鲁晚报APP齐鲁壹点书画官方频道、齐鲁壹点齐鲁鉴赏号、齐鲁鉴赏公众号、今日头条齐鲁鉴赏官方号、齐鲁美术馆服务号等多个多媒体平台信息发布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精准的内容,与同道中人集聚一堂,共同探讨艺术见解,实现资源共享、学习与交流。

欢迎大家扫以下二维码进群。

【艺术故事】仇英堪称只为画画而活的绘画巨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