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小迪电话会 看中小房企如何“活下去”

去年有一位粉丝朋友曾咨询我一个问题:我们是一家区域性房企,现在万科、保利和融创都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说实话,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上周,拿到一份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在年报发布电话会上的讲话记录稿,快速浏览了一下,我突然眼前一亮:阳光100现在的做法,不正是上述问题的答案之一吗?

我们先来摘录阳光100财报的几个数据,看看公司的质地如何:

最亮眼的是净利润,同比增加12.24倍,至32.15亿元,归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5亿元。

毛利同比增加32.0%,毛利率提升至25.3%。

营业收入82.89亿元,同比增加9.4%。

2019年合约销售103.38亿元,转让住宅项目股权收入117亿元。

净负债率下降82.4%,至179.2%。

从我们老股民的角度来看,毛利、净利均有大幅增长,净负债率下降,表明阳光100属于困境反转型公司,转型已初见成效,股价理应很快走出底部。

不做面包,做面粉!

奇怪的是,出了这么好的财报,阳光100的股价并没有动起来。

当然,与A股不同,港股投资者偏爱腾讯、龙湖和海底捞这种大蓝筹,中小公司业绩再好,因为流动性的原因(中小股票成交量太小,大资金进去出不来),也几乎不考虑。

但除此之外,作为跟踪关注了阳光100十几年的媒体人,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市场把阳光100这次净利润的大幅飙升,理解为一次性的卖地收入,认为它的业绩不具备可持续性。

这也是易小迪在电话会上竭力解释的。

去年,阳光100把重庆一块最好的住宅用地,转让了70%的股权给融创;把广州后花园——清远的一个百万建面住宅项目,转让给了佳兆业。

媒体把这个理解成阳光100退出住宅开发的一个信号,其实不完全对。

在这背后,是易小迪为阳光100开辟的一个新板块:土地一级开发。形象一点儿来讲就是:阳光100不再赚把面粉做成面包的钱了,而要赚把小麦磨成面粉的钱。

易小迪的思路是,现在融创等头部房企,在住宅开发领域能力强,阳光100没必要跟他们硬碰硬,而自己的优势是很多土储拿得早,价格低,拿出来转让给头部房企,或者合作开发,就可以把套现出来的净利润,投入到自己已形成竞争优势的一级开发里。

因为近年来阳光100在街区综合体的运营上颇有成效,其“城市会客厅”的定位逐渐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所以在拿地方面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例如在武汉就以优惠价获得了政府配比的住宅用地。

从易小迪电话会 看中小房企如何“活下去”

柳州阳光100窑埠TOWN(街区综合体)

易小迪为新板块设计的操作方案是:凭自己在街区综合体和文旅方面的竞争优势,获取复合型地块,然后自己只做最擅长的,把住宅部分转让,或合作开发。

本质上,阳光100赚的是,商业运营带来的土地增值的钱。

在易小迪的眼中,只要这个模式转起来,那么,卖地就不是一次性收入了,而是循环往复可持续的。

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阳光100卖地的钱,还在投入另一个板块:喜马拉雅公寓。

关于喜马拉雅产品线,我也一直有跟踪报道,想了解的朋友可点击查看:“地产邦 | 易小迪的这个新发现 会成为房地产业的下一个超级风口吗”、“杨国强向左,易小迪向右 | 地产邦”。

从易小迪电话会 看中小房企如何“活下去”

重庆阳光100喜马拉雅

简单来讲,喜马拉雅的商业模式是:阳光100通过自己开发,或收购城市核心地段的烂尾楼,改造为面向外籍人士和国内高端商旅人群,带有“城市会客厅”等生活、社交配套的酒店式公寓,自持公共空间部分,销售给个人投资者,再由阳光100提供统一的经营管理。

财报显示,主要分布于二三线城市的喜马拉雅公寓,销售均价达到了27000元/平方米,天津天塔喜马拉雅甚至达到了49000元/平方米。

从易小迪电话会 看中小房企如何“活下去”

天津阳光100天塔喜马拉雅

电话会上,易小迪透露喜马拉雅和街区综合体的毛利在40%以上。在他眼中,住宅虽然好卖,但利润低。

事实上也如此,这几年大型开发商赚钱主要靠的是高周转,薄利多销。

在新房销售16万亿的天花板下,未来房企之间将展开残酷的存量竞争。

即使万科这样的头部房企,首要目标仍是“活下去”,保存实力,次要目标是,等待别人犯错,然后一口吃下。

那么,对于像阳光100这样的房企,在风险成本远大于潜在回报时,就不要去和别人硬拼,白白消耗自身能量。

因为如果没有碾压性的实力差别,成本会迅速升高失控,甚至导致自身的破产和毁灭。

最理想的,可能就是像阳光100这样,去发现、进入一些有空间、有壁垒的细分领域,涅槃重生为一家新的成长型公司。

希望这个答案,能让更多在非头部房企工作的朋友们满意。

从易小迪电话会 看中小房企如何“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