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成語大家耳熟能詳,來自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然而歷史上劉備和孫小妹的婚姻僅僅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並沒有什麼驚心動魄。孫權和周瑜也從未為難劉備。

偽帝袁術

這場戰役的原型是源自呂布與袁術的戰役。話說袁術既得傳國玉璽便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動希望能夠稱帝。

袁術首先派人去爭取南面的孫策,他覺得孫策年輕無知,又是自己的下屬,容易說通。不料二十三歲的孫郎得知此事,馬上請文壇健將張紘,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千字長文,引證古今,羅列了“九不可”,反對袁術當皇帝。袁術看了氣得差一點病倒。愁悶之中,他又把希望寄託在北面的呂布身上,於是便派出一隊使者前往徐州。這一次,他下了大本錢,從庫房中拿出一批金器、銀器、玉器、珍珠、錦帛作為禮物,要替自己的兒子聘呂布的女兒為妻。先等呂布接受聘禮雙方關係親密起來,下一次再告訴他自己稱帝之事,到時候他礙於情面自然要支持。如果呂布不同意定親,今後肯定也不會贊同我稱帝,那麼他就不能接我的聘禮,原物帶回,我至少不蝕老本。這便是袁術在孫策那裡碰壁之後,打的如意算盤。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袁術派來的使者極善言辭,見面後一番恭維話先把呂布捧得笑容滿面,接著他把帶來的幾十個禮品盒一一打開,廳堂中頓時映射著一片寶氣珠光,在場的人,包括呂布在內,眼睛都睜圓了。

這麼一筆厚禮可不能放走!再說與袁術結為親家,也可增強抗衡西面曹操、劉備的能力,呂布不假思索,當場便答應對方的請求。來使高興非常,很快回壽春覆命。

第一步成功,袁術精神大振,愁悶頓去,病態全消。於是在這一年二月的良辰吉日,到南郊的圓壇祭天,北郊的方壇祭地,正式登基當起皇帝老倌來。

袁術稱帝后不久,便開始實施第二步計劃。

在這年的春夏之交,花紅柳綠,水碧山青。當插滿彩旗的船隊停靠在南門碼頭時,使團受到熱烈的歡迎,鼓樂聲響徹雲霄,全城居民很快都知道:淮南的迎親船到了!

徐州上下喜氣洋洋,只有他的妻子和女兒除外。這兩母女因為面對遠別,抱著哭得同淚人兒一般。

許婚退婚

淮浦陳氏,是當地著名的官宦人家,在徐州享有很高的聲望。

陳珪拜訪呂布,開言問道:“聽說將軍要與袁術結為親家,可有此事?”

呂布對這位老前輩相當尊重,便恭敬回答道:“確有此事,兩天前已送小女到淮南完婚了。”

陳珪說:“老夫從沛國趕來,就是要勸告將軍,此事萬萬做不得啊!”

呂布吃驚不小,忙不迭問道:“何以見得呢?”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陳珪長嘆一聲,極為誠懇地說道:“將軍聯姻袁術,目的在於取得外援。取得外援是應當的,但是一定要選好對象啊!現今曹公奉迎天子到許都,輔佐朝政,名正而言順,他本人具有非凡的治國安邦之才,將遵天子之命平定四海,其前途無量。將軍自應與他同心協力,才能得到泰山之安。那袁術說地盤只有淮南一隅,區區一兩郡之地,實力連將軍的二分之一都不如,您怎麼反而去依靠他?袁術非分地稱帝,已引起天下公憤,他心中恐懼,故而向將軍您求親,這是利用您啊!目前普天之下,您看有誰支持他?將軍一旦與他結成親家,便將和他一起蒙受不忠不義之名,將如董卓那樣成為全國共討的逆賊,屆時袁術自顧不暇,豈能援助您?到時候恐怕將軍您的處境就危如累卵了!”

呂布越想越不對,越想越後悔,忙問陳珪道:“小女已經登舟上路,怎麼辦呢?”

陳珪見呂布改了主意,心中暗喜,立即答道:“這有何難!船行緩慢而馬行快速,只消派出五百鐵騎,由陸路直奔正南,在淮河上游攔截,即可追回令愛。”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呂布大喜,馬上派出五百幷州鐵騎,直奔淮河。果然不出陳珪所料,騎兵出發後的第三天,便在淮河北岸邊截住船隊。於是船隊又調頭退轉,駛回下邳城下。全城的居民很是奇怪:怎麼淮南的迎親船又來了?

由悲轉喜的人是呂布的千金,她又回到母親的懷抱;由喜轉悲的人是迎親的韓胤,他被抓起來丟進監牢。

天子一怒

袁術派出的迎親船隊遲遲未歸,他這個新登基不久的自封天子不免龍心焦躁,便下旨讓人前去打探消息。當他得知呂布許婚又反悔,把迎親官韓胤押送到了許都,換回一顆左將軍的金印之後,真是氣得七竅生煙!須知迎親船隊受損的事小,傷了新皇帝的尊嚴則不可容忍。袁術立即召集群臣,商議懲治逆賊呂布的辦法。

當下便有那急於邀功的臣僚,獻上了一條七路圍攻下邳之計。他們說,呂布雖然驍勇善戰,比起當初的西楚霸王項羽,那就差得遠了。可是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最終卻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一戰,被漢高祖劉邦打得落荒而逃,被迫自刎於烏江渡口(今安徽省和縣東北)。那垓下在何處?就在下邳城南二百里不到的地方。而我們皇上新登基,正好像手提三尺劍掃平天下的漢高祖。所以這是上天啟示:只要用重兵圍攻之法,呂布就將是項羽第二,被消滅在下邳城中!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迷信讖緯預言的袁皇帝聽了,不禁龍心大悅,立即下達動員令,調集轄境之內幾乎全部兵力,湊成三萬多人馬。任命大將張勳、橋蕤為指揮官。另外,又派人聯絡新近從西面流竄到徐、揚二州交界地區的兩支武裝勢力首領,一個叫做楊奉,另一個叫做韓暹,合力進攻呂布。三家總共出兵將近五萬,分為七路,從東、南兩方,向下邳發起圍攻,頓時淮、泗之間,戰雲密佈。這正是:

袁家皇帝龍顏怒,七路強兵要報仇。

七路破敵

面對強敵壓境,身經百戰的呂布怕倒不怕,只是有些擔心,因為他的兵力不足。史籍說他當時“兵有三千,馬四百匹”,這個數字明顯偏低。呂布的人馬實際上將近一萬。不過,以一萬敵五萬仍然處於弱勢,短時作戰還可以,長期相抗則有可能吃虧。

就在呂布焦急之際,沛國的國相陳珪,卻來見他,為他指點迷津。陳珪此前因私事回到下邳家中,恰好碰上袁術、呂布交兵,他覺得不論是於公於私,都應當盡力幫助呂布。從公義而言,袁術是對抗朝廷的逆賊,呂布為朝廷命官,當然該助正壓邪。從私利而言,自己的家就在下邳,作為勸說呂布與袁術斷絕關係的出頭人,袁術是把自己恨到極點了,一旦下邳被包圍攻克,自己必死無疑,家族也將被斬草除根,所以在當前的特殊情況下,救呂布就是自己。還有一點,陳珪已經探知呂布注意到廣陵方面的動靜,如果自己為呂布出謀劃策取得成功,便可消減呂布對長子陳登的懷疑。由此可見,幫助呂布是一舉三得之事,他豈能不幹呢?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呂布見了陳珪,一落座便說道:“如今下邳招致袁術大軍的圍攻,根源直接就在你的身上,你說該怎麼辦?”

陳珪捻鬚微笑,緩緩說道:“將軍不必過慮。此番袁術、楊奉、韓暹三方人馬雖多,然而這只是臨時聯合的軍隊,更沒有早就商定好的戰略,彼此的關係必然難以長久維持。日前接到犬子陳登從廣陵送到的快信,他把這三人比作並排站在同一樹枝上的雞,絕對不可能長期共處,可以用計將其分開。”

有意提出陳登關心下邳的局勢並主動為呂布進計獻策,這是陳珪的護子之法。果然呂布一聽就興奮地問:“那元龍有何分離三敵之計呢?”

陳珪說道:“他請將軍派出得力的心腹之人,秘密去見楊奉、韓暹,勸他們與將軍合力反攻袁術,只消許諾擊敗袁術之後,袁軍的糧食、物資、兵器、家眷等,全部歸他們所有,他們必然轉而支持將軍。如此則定可大破袁軍了。”

陳珪言猶未畢,呂布先已拍起掌來,笑著讚道:“元龍智計,果然出類拔萃!不過救人救到底,現在就勞煩老前輩為我寫一封信給楊奉、韓暹二人,如何?”

陳珪心想,剛才你還“你”呀“你”地稱呼我,現在又叫我“老前輩”了,變得倒是很快。他並不與呂布計較,提筆立就,呂布隨即派心腹幹員送往敵營。

此時,袁術的大將張勳、橋蕤,會同楊奉、韓暹,已經到下邳城的近郊安營紮寨;並且相互約定略作休整,在兩天後一齊向下邳城發起強攻。楊、韓二人正在部署任務,忽然軍營管事官員悄悄帶進一個人來。聽了管事官的附耳低語,楊、韓二人立即屏退眾人,與不速之客單獨密談。來者先說明自己的身份,然後割破衣襟,從中取出呂布的信件,兩手呈上。二人展開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勳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

待二人看完,來使立即又補充道:“我們呂將軍說,擊破袁軍之日,其營中所有的戰利品,均歸二將軍所有,他絲毫不取,以報答二將軍之高義。”

楊、韓二將是何許人也,在此須得略作交代。楊奉本是董卓的部下,歸李傕指揮。李傕帶兵攻入長安,殺死王允,控制朝政,楊奉舉兵反抗李傕,自立門戶。至於韓暹,當時是黑山農民軍首領之一,受朝廷招安,活動在河東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縣西北)一帶。楊奉聯合韓暹,把漢獻帝從長安救出,並護送其回洛陽,呂布信中所說的“二將軍拔大駕來東”,即指此事。不久,曹操又領兵殺到洛陽,把漢獻帝搶到手,遷往許縣,楊、韓二人被趕走,只好率領部下流浪到東面的徐、揚二州交界地區。他們沒有固定的地盤,糧食物資極其匱乏,看到相鄰的袁軍糧草兵器充足,輕重車輛數以千計絡繹不絕,心中就羨慕無比。現今呂布提出如此誘人的優厚條件,正好投合了他們的慾望,二人眼睛一亮,立即盯住來使的臉追問道:“呂將軍此話當真?”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來使斬釘截鐵地說道:“絕無戲言!二位將軍如若不信,可以把我留下來做人質!”

楊、韓二人正想說的就是這話,於是接口說:“那就要委屈您了。”當下二人便覆信一封,同意與呂布聯合,反攻袁軍,並將具體行動計劃擬就,派自己的親信送入下邳城中。

第三天清晨,還矇在鼓裡的張勳、橋蕤,如約點起手下兵馬,擔負主攻任務,殺向下邳的南門;而楊奉、韓暹的一萬多人,則緊靠袁軍的右側前進,按照事先的分工,他們將進攻下邳的東門,以分散城中守軍的兵力。只見泗水北岸的原野上,旌旗飄舞,刀槍閃耀,再加上馬嘶聲,戰鼓聲,確實動人心魄!

就在聯軍距城還有不足兩里路時,忽然下邳城樓鼓角齊鳴,響徹雲霄,同時南城門大開,一彪人馬箭上弦,刀出鞘,浩浩蕩蕩出城迎敵。為首十多員將領,簇擁著一位全身披掛騎一匹紅色駿馬的主帥,他手提鋼矛,背插雕弓,英姿勃勃,殺氣騰騰。張勳、橋蕤在馬上望見,知是飛將呂布來到,連忙傳令:全軍暫停前進!

二將為何要中途止步呢?這倒不完全是畏懼呂布,而是覺得事情有些奇怪。按照他們事前的估計,呂布的人馬在數量上居於絕對劣勢,必將會憑藉堅城深塹,在城中固守。如今呂布反倒帶領數千人馬主動衝出城來,這會不會有什麼花招呢?他們決定先停下看看再說。

觀察了一會兒,張、橋二將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此時,呂布已揮兵推進到與他們不足一里的距離之內,並且再度敲起戰鼓,開始發起衝鋒。張、橋二將欺他人少,隨即傳令全軍壓上迎擊來敵。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兩軍即將接觸之際,位於袁軍右翼的楊奉、韓暹,突然把手中的令旗往左面一指,部下的一萬多人馬橫著就朝袁軍的側背殺去。袁軍猝不及防,登時死傷了一大片,陣形轉眼亂成一團。

張勳、橋蕤發覺後面的動靜不對,回頭一看,不禁驚得叫出聲來。二人整頓隊伍的命令還未發出,後面的呂布又揮兵殺到。呂布拍馬使矛,帶領幷州鐵騎在袁軍的亂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張、橋二人見勢不妙,率領衛隊轉身就走,袁軍兵敗如山倒,紛紛丟下武器,脫掉鎧甲,往南奪路奔逃。

呂布與楊奉、韓暹合兵一處,繼續向南追擊,一直追到泗水的北岸邊,袁軍死傷不計其數,屍體遍佈原野,鮮血染紅了河流。這一場惡戰,袁軍有十員統兵官陣亡,士兵損失在兩萬人以上,以呂布大獲全勝而告終。

馬踏淮南

呂布信守諾言,把袁軍丟下的一切都分給了楊奉、韓暹。二人得到堆積如山的糧食、財物、兵器,部下士氣大增。呂布也收兵回城,擺設酒宴犒賞將士。狂歡三日之後,呂布又約同楊、韓二將,乘勝南下,直搗袁術的老巢壽春。二將已經飽嘗甜頭,立即欣然同意,於是三人合兵南下,殺往淮南。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十來天后,聯軍渡過淮河,進入袁術的根據地九江郡,在鍾離縣(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境內安營紮寨。這鐘離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聯軍一到,便在縣內搶財物,抓壯丁,擄掠婦女,倒把那直搗壽春的原定目標拋到一邊了。

等到搶夠了,抓夠了,擄掠夠了,軍隊也就喪失了鬥志了。呂布看著那堆積如山的財物,數以千計的俘虜,知道包袱太重,這個仗是無法再打下去的,再者他又得到偵察兵的報告,說是袁術已經親自帶領看家的五千精兵,從壽春城北上,要來拼命。於是他與楊奉、韓暹決定,立即撤軍退回徐州。

鍾離縣城北的淮水渡口立時熱鬧起來。幾十只渡船來往穿梭,把人員,馬匹、物資、糧食、車輛、兵器等一批批運往北岸。第二天,呂布帶領騎兵衛隊,最後一批上船。船工正要解纜搖櫓離岸之際,卻突然被呂布止住。原來,望著那滾滾東去的浩渺煙波,他不禁胸中豪情激盪,竟然想留下一封信嘲笑袁術的無能。他立即叫來隨從的文書,就在那秋江之上,口述了一封致袁術的信。這封出自殺人如麻的大老粗之口的信件,不可不讀,其文曰:

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想消滅呂布),每抑止之耳(我常常制止了他們)。”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都在哪裡)?足下喜為大言(愛說大話),以誣天下(欺騙天下的人)。天下之人安可盡誣?古者兵交,使在其間,造策者非布先唱也(我們二人交兵不是我呂布開的頭)。相去(相隔)不遠,可復相聞(可以再通信聯絡聯絡)。

文書筆錄完畢,念給呂布聽了一遍。呂布很滿意,覺得把袁術譏嘲夠了,足以使對方羞死了,這才命文書把信封好,用小石頭端端正正壓在渡口的大路旁,面帶笑容乘舟北去。


沒想到吧——喊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竟然是“莽夫”呂布!

袁皇帝在侍從的簇擁下剛來到渡口,前鋒部隊的指揮官便把拾到的呂布信件呈送上來。這一看,他氣得臉色發白,鬍鬚直抖,立即命令手下尋找渡船,他要立刻殺過河去活捉呂布。就在南岸袁軍四處找船的時候,北岸的呂軍已鑿沉所有船隻,準備上馬起程。鍾離渡口一帶的淮水河面並不太寬,所以對岸人的動靜歷歷在目,對岸人的高聲喧譁亦清晰可聞。高坐在赤兔馬上的呂布,在臨行前還要把袁術羞辱一番。他估計對方已經看到自己留在渡口路旁的“傑作”,便以其中的句子編成口號,命令幾百騎兵對著南岸齊聲喊道:“

袁術強盛,喜為大言;我軍無勇,虎步淮南!”每喊一遍,接著便哈哈大笑一陣,如是重複多次,那喊聲與笑聲便不斷傳向南岸。

立馬南岸的袁術,最初還沒有聽清楚對岸的人在喊什麼,待到他聽清楚之後,頓時氣得差一點跌下馬來。此時,兵士們好不容易找來幾條破船,袁術急令前鋒渡河去抓呂布。等到一百多名敢死隊員艱難渡到北岸,呂布的騎兵早已消失在天邊。

這一幅真實存在的歷史場景,不知道讀者諸君是否覺得有一點熟悉?不錯,這個場景後來被《三國演義》接收了過去,移花接木,虛構到諸葛亮的身上,成為“孔明二氣周公瑾”一回當中,孔明兵將高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的情節。情節雖然生動,可惜純屬羅貫中忽悠後世的“盜版”。真正的“原版”主人公,其實是呂布,而非孔明。可見天下的事,廣為流傳的,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能否撥開雲霧看到真相,全看你是否有一雙慧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