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個人工作感悟

薛娜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個人工作感悟


指縫很寬,時間很瘦,它悄悄從指尖溜走,不知不覺已經入職半年,不禁感慨白駒過隙。遙想當年與法律結緣是因為央視的一套的《今日說法》欄目。每天中午放學回家,一定是邊吃飯邊看這檔節目,《今日說法》就這樣成了我的法律午餐,如果不能按時收看,午飯也食之無味了!由此,漸漸地形成了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初步認識,又漸漸地對法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至今我為自己能夠在感興趣的領域從事工作而感到慶幸,更幸運的是,能夠遇到王立正庭長這樣一位像老師一樣的領導。起初,我對程序上的工作沒有足夠重視,然而程序上的工作多且繁瑣,包括順序、步驟、方式、期限等方方面面,需要的正是細緻和耐心。他通過講述親見或親歷事例告訴我程序工作不容小覷;他能夠不遺餘力地把對訴訟主體的調解貫穿始終,庭審中對案情的把握,對法律關係的研判,對裁判文書的字斟句酌,都能讓我感受到當代法官對公平正義孜孜不倦的追求,這種對工作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的嚴謹態度,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深感差距。

陸游論學詩時曾言: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作詩如此,處理案件也是如此。法律的生命不僅在於邏輯,更在於經驗。法律世界浩如煙海,案件紛繁複雜,法律能提供指引,但它終究不是公式,面對紛繁複雜的案件往往需要創造性地進行理性思辨和研究,看似一起簡單的案件或許需要的往往是民事、商事、訴訟法等實體性、程序性法律及新法新規和司法解釋的整體把握,同時又需研讀優秀裁判文書、優秀調研文章,還要通曉法理學、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裁判方法學等裁判理念,更要有意識地廣泛汲取經濟、金融、邏輯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還需要通曉人情世故,快速掌握當事人的真正訴求,非一精多專難以較好勝任助理工作。因此,我對我的工作充滿敬畏,也深感壓力,又因為興趣,所以有源源動力。

說到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的多,不如落實到行動裡,由表及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掌握審理案件的技巧、努力提升閱讀和理解案件的能力,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做好總結,循序漸進。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相信自己也能綻放風彩!

(供稿:河北衡水市冀州區人民法院 薛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