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治癒者遭遇“歧視”咋辦,心理專家給出建議

得了新冠肺炎治癒出院了,親戚朋友都躲著;好不容易千辛萬苦從國外回來了,鄰居卻避之不及;小區裡出現了確診病例,自己明明沒啥事,到了辦公室也被人繞著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很多與疫情“沾邊”的人都覺得自己遭遇了不一樣的待遇,甚至是“歧視”。如何來面對這種“歧視”,如何能不“歧視”別人?北京回龍觀醫院主任醫師楊甫德說,只有各方都換位思考,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加理解度、接受度和容忍度。

新冠肺炎治愈者遭遇“歧视”咋办,心理专家给出建议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最近一段時間,在國外疫情持續蔓延的大背景下,有些境外人士準備回國。楊甫德說,有些人主張“關上國門”,換位思考,如果自家有個小孩子在國外留學,非常無助,是不是願意讓孩子回到自己的身邊。“如果能換位思考,至少面對他人情緒不會過於激動,行為不會過於偏激。”當然,對於境外抵京人員以及武漢回京需要居家隔離觀察的人員,也要做到自律。“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嚴格自律,有自律才會有自由。”隔離人員應該嚴格遵守隔離期間的相關規定,出現任何不適症狀,不要瞞報,而對於別人的迴避,如果換位思考,也能理解。

在疫情防控期間,楊甫德建議每個人都要做高情商的人。所謂高情商,就是善於駕馭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有管理情緒的能力,能夠平和地應對複雜局面。高情商還意味著不隨意給別人貼標籤,不走極端,不偏激,不固執。能夠從容應對國際上瞬息萬變的疫情防控局勢。

如果遇到“歧視”,楊甫德建議要保持“暫時享受自我”的狀態。“不論是康復者、隔離者,不妨在這段時間專注自我,享受孤獨。”享受自我的本質是更多關注自我,不過多關注別人。“越關注別人,越會放大別人對自己的感覺。”楊甫德說,專注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如果一個人每天的生活就是砍柴、燒水、做飯,做不到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砍柴時會想著燒水,燒水時會想著做飯,一天的生活特別忙碌;如果能夠做到專注,同樣還是這三件事,砍柴時只想著砍柴,做飯時專注於做飯,每一樣事情都能做得特別好。“保持專注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之一。”疫情期間,不僅僅是可能會遭遇歧視的人要專注於自我,其他人也同樣如此,只有這樣,才能在逛街、購物、聚餐等社會活動明顯減少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