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程序員抖音爆火,K12教育上演生死之戰


釘釘程序員抖音爆火,K12教育上演生死之戰

文丨袁浩



6天吸粉43.7萬,3月27日,釘釘程序員在抖音上傳了第一條26秒視頻,視頻中他調侃自己是全網最狠的程序員,全國1.2億學生最想battle的男人。隨後的視頻中他稱釘釘背後有阿里強大的技術支持,可以快速擴容,小學生們還是要安心上課。短短几天內,抖音播放破千萬,吸粉50萬。

釘釘程序員抖音爆火,K12教育上演生死之戰


3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提出了各地各校的三項開學標準。開學之後,線上教育的熱潮還能繼續火下去嗎?此前多家媒體爆料稱,K12教育線上線下對於生源的搶奪早已經開始。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教育行業迎來了一場生死淘汰賽。


2020年,K12教育迎來了決勝之年。3月31日,在線教育機構猿輔導宣佈近期已經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騰訊、博裕資本和IDG資本等跟投,投後估值78億美元,被外界稱為教育行業有史以來最大一次融資。


高瓴資本的入局,讓在線教育的爭奪戰快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此前,精銳教育創始人張熙說:“未來 1-2 年,頭部在線教育企業會清掃戰場,至少 60% 的在線教育公司會倒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說到,“5月份左右,會有一批中小教育機構因發不出工資和拖欠家長的學費而倒閉。”


清科創投執行董事何豔在接受每經頭條採訪時表示,

本次疫情的特殊性是在寒假期間爆發,在線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強化,線下的春季班在線上釋放。此次帶來的機遇主要是給到優質在線機構,用戶用腳投票,表現出來的衡量標準是時間,而不是金錢。


疫情之後,不管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都面臨著洗牌和挑戰,誰才是長期收益者?


01


再過一個月,我將面臨失業


王濤見到我們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再過一個月,我可能就要失業了。”


王濤所在的教育機構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全國重點名校“北京四中”的分校就建在這裡,此外,還分佈著幾所中學。


2017年,在朋友的介紹下,英語專業畢業的他辭去了五年的銷售工作,在課外教育機構做了一名專職英語老師。這是一個由12位老師、一名財務和一個前臺組成的小型課外教育機構。在王濤所在的機構旁邊,還散落著三四家屬性一樣的小型課外教育機構,人員配比都不超過20人。這些機構的所有生源全部依託於附近的學校。


1月27日(大年初五),王濤冒雪從石家莊的家中開車回到了北京,此時正是新冠疫情的爆發期。學校(教育機構)原定是初七開工,這兩天陸續接到了家長的諮詢電話,也有退費情況發生。為了提前應對,校長(機構負責人)讓在職的12個老師全部在初五到達北京。


王濤向我們介紹,他所在的這所教育機構成立不到3年,校長(機構負責人)是做建材生意,在北京有幾家分店。機構的學生數量大概有200人左右,他自己帶了不到30個,學生年齡分佈分別是從小學到初中。因為機構體量小,老師也兼職銷售角色,但沒有具體的KPI。附近只有3所學校,大概有幾千個孩子,而周圍的教育機構就有三四家,所以平均下來每家教育機構最多也就是幾百個生源。畢竟機構的體量也在這,生源多了也承受不了。目前他們的主要任務還是把服務做好,用自己的口碑讓家長轉介紹。


針對這次疫情,王濤一開始覺得就算持續一段時間,自己也不會受到太多影響,一方面,機構的體量很小,抵抗變化時會顯得很靈活。而且,從17年開始到現在,生源一直算穩定,期間也有不少家長從別的課外機構轉介紹過來。另一方面,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自己一直在帶的,他了解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和家長也建立起了信任關係,週末他還有自己的兼職。


變化是從2月中旬開始的,1月29日,教育部下發了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此後,不少學校陸續開始讓學生在家上網課,學生反映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課表,和平時在學校上課一樣。而且還有大量作業要完成。


疫情剛開始時,王濤的所在的機構也和家長溝通將線下的課程轉移到線上來。據王濤回憶,當時家長的反應分三個階段,最開始是排斥的,大家都本能抗拒上網課,也有部分家長要求退學費,覺得上網課效果會差很多,而且對孩子視力會有影響。後來就是僵持,家長之間都在觀望,最後大部分還是將之前的課程轉到了網上,但續費下降了很多。


王濤告訴我們,很多家長的心理預期是,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多的優惠。這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不管是上網課還是線下教育,家長都希望花一學期的錢讓孩子得到兩個學期的課外輔導。從那時開始,王濤開始隱約不安起來。


到二月底時,王濤帶的學生有一大半停掉了網課,機構的續費率出現斷崖式下跌,他的兼職也沒有了。課少的時候,王濤只有3000元的底薪,但每月固定的房貸和車貸就要5000元。此刻,他才清楚的認識到,他即將面臨失業的風險。


王濤告訴我們,現在中小型的教育機構全部都是賠錢在做,盈利至少要在三年後。以房山區為例,300平左右的場地一年租金要70萬,裝修+水電+器材至少50萬投入,所以前期投資是120萬。這種體量小的教育機構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老師,以一節課120元為例,老師要抽取50-70元,如果在北京市裡,課時費在150-200元左右,老師會抽取的更多。如果一家機構的生源在200左右,每個學生的學費一年控制在1萬元,一年的流水在200萬,除去房租,老師工資,各種費用外,一年只有二、三十萬的盈利,至少三年才能把成本收回來。


眼下,王濤只盼著疫情能夠早點結束。


02


疫情之下,我拿到了A輪融資


“疫情之後,我們會加速收割三四線城市的流量”


“從人均幾百的DAU(日活躍用戶量)突然上升到了幾千,最高時已經突破了一萬。很多學校也找到了我們要展開合作”採訪時,回憶疫情期間的流量紅利時,周航難掩心中的興奮。他告訴我們,最近他們剛拿到A輪融資。


周航是福建一家OMO(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教育平臺的聯合創始人,2015年,他和另外兩個創始人創建了現在的公司。之所以做OMO模式,周航認為,目前的K12互聯網教育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場景、內容與行為的進一步優化配置與融合,是下一步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方向。雖然線上資源相對豐富,但是線下場景更真實,行為管理更為高效,為充分發揮線上線下各自的優勢,如何找到OMO模式中的M點最為關鍵。


目前周航公司規模在100人左右,課研和技術團隊佔了一大部分,他們是通過開發軟件,和地方機構合作的的方式來推廣自己的產品,實現教育的線上線下結合。據曾航透露,在新冠疫情之前,產品的DAU(日活躍用戶量)在幾百人左右,從1月底開始就漲到了幾千的日活,最高峰值已經過萬。在特殊時期,在線教育迎來了流量紅利。


周航認為,針對於線上教育,學生的體驗和內容的適用是最為重要的。線上的模式重點在“資源豐富”及“學習數據化”,可隨時通過軟件進行學習,而且他們把線下的細節通過大數據分析也轉移到了線上,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特質,及學習場景,進行產品的二次開發。


“疫情之後,流量肯定會回落,但對我們的影響不會很大。我們本身的模式是和地方的教育機構實現嫁接,推廣我們的學習產品。學生重新回到課堂,我們的流量始終都是存在的。後續我們將加快收割三四線城市的流量。”


周航向我們透露,在疫情的特殊環境下,加快了在線教育市場的下沉。以前三四線城市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到在線教育,在教育資源短缺的城市,一些線下教育機構會形成壟斷。


但在疫情期間,線下課堂受阻,把學生、老師和家長都逼到了線上,大家對在線教育的認同會提高,等疫情結束後,他們在線上學習的習慣會保留。而且,在線教育會補足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


目前,周航所在的公司已經拿到了A輪融資,估值在7000萬左右。去年,他的團隊在教育資源相對落後的西北地區進行了試點佈局,這次收效明顯。今年他們會在華北地區的三四線城市繼續擴大布局。


03


家長已經接受孩子上網課 放棄線下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全國教育培訓機構停止線下教學,同時教育部宣佈2020年春季開學延期,並提倡“停課不停學”,鼓勵學校和培訓機構將教育教學轉移至線上場景,而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已經早就開始把孩子的線下培訓班、輔導班轉移到線上。


曾明有一個十一歲的女兒,他說,原先孩子一年在校外培訓機構的花費大概在十萬左右,除了語、數、英等輔導班外,還有戲劇培訓等興趣班,去年開始,他已經把基礎學科的輔導班,都轉移到了線上,效果一樣,但花費減少了一半。


他說原來線下的輔導班,一個班學生十幾個人,孩子被提問到的機會還比較高,但是後來班級的人數增加到到二十人、三十人,孩子被提問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而且原來陪著孩子上輔導班時,他會一起幫著孩子記筆記,課後繼續再輔導一下。但他最終還是沒有堅持下來,孩子上課時他就刷起手機了。轉為線上上網課後,聽不懂、沒記住的地方,可以反覆的再看視頻,這個方便很多。


當然,由於線上上課的學生人數更多,被提問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他說孩子在戲劇培訓等興趣愛好方面的培訓,需要一對一講解的,還是需要線下進行,但是基礎學科他都選擇讓孩子上網課。


和曾明一樣,現在輔導班上孩子們的家長,已經從70後,向80後甚至90後過渡了,這些家長都是隨著互聯網一起成長的一代人,他們對於網絡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而在線教育也從最初的錄播課、O2O演化到現階段的線上直播課,也許這都是線下教育機構正面對的正面衝擊。


2020年的疫情將是線下教育機構的一場大考


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日漸成熟、用戶習慣向線上大規模遷移的背景下,我國在線教育行業近年來呈現出持續升溫的局面,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不斷增長。


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同比增長幅度持續降低但增長勢頭保持穩健,預計在2022年其市場規模將達5433.5億元。用戶對在線教育的接受度不斷提升、付費意識的覺醒以及線上學習豐富度的完善等是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而線下教育機構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梧桐樹資本投資總監董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


從小學四年級到高考的階段,K12教育的核心需求是提分和符合高考的訴求,所以一二線城市目前是一個競爭白熱化的狀態,不管是線下的參培率還是行業的巨頭,目前初創公司的機會都不是特別大。


三四線城市面臨著名師和巨頭下沉不易的問題,基於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模式,好的教師供給可以逐漸進入三四線城市,比如說雙師、在線大班課等模式就是很好的切入方式。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王濤、周航、曾明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