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戴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清楚?

為什麼戴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清楚?


有些聽力不好的朋友在剛開始佩戴助聽器時發現:想聽清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什麼?怎麼辦?有什麼解決方法?
  一:聽力測試結果是否準確。在選配助聽器前,每個人都要先進行聽力測試;聽力測試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助聽器的數據增益,從而讓助聽效果有好有壞;當聽力結果準確時,助聽效果有保證。萬一聽力測試不準,戴上助聽器後無論怎麼調試,仍會聽不清楚。
  解決方法:重新測聽,重新調試!
  二,助聽器的性能是否適用於常用環境。 實際上助聽器的價格有高有低,所擁有的功能隨價格增加而越齊全,適用的環境越複雜;反之,價格便宜的助聽器高端功能沒有或比較少,適用的環境相對簡單。如果常用的環境比較複雜,而只選配低端的便宜助聽器,聽不清楚是正常的。
  解決方法:重新驗配性能適用於比較複雜環境的助聽器,價格貴一點也是物有所值。
  三:聽力損失的類型。不同的聽力損失類型,對助聽器的要求不一樣,助聽效果也有所區別。
  常見的三種聽力損失類型:如傳導性聽力損失,助聽效果是好的,對助聽器的性能要求不高;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助聽效果不好,對助聽器性能要求高;混合性聽力損失,助聽效果與對助聽器性能,處於前二者之間。不常見的聽力損失類型,如中樞性聾,即使是最高端的助聽器,助聽效果非常差。如此,就必須先弄明白聽損類型,才好對症處理。

四:適應期是否正常通過。

第一次佩戴助聽器的人,需要有一到三個月的適應期;適應期的長短與使用者的聽力損失長短有關,聽力損失年限長的人,適應期更長。適應期使用的環境與時間,有規律可循:從安靜的地方慢慢過度到吵雜環境;佩戴的時間從每天短時間使用慢慢過度到長時間使用。
  如果多年聽力損失後才選配助聽器,卻在第二天就戴著它們去複雜的環境,除了覺得吵,還聽不清,是正常的。
  解決方法:認真遵守適應期的規則,一步一步循序漸進; 有問題及時向聽力師反饋,解決。
聽力損失程度與類型,是選擇助聽器的重要參考,需認真對待。助聽器選擇對了,通過適應期後,才可以聽清楚的。適應期需要家人與朋友配合與支持,才能更順利地通過;更換助聽器也有適應期。期望值:助聽器無論多高端也代替不了真耳,助聽的效果多好,總會比真耳聽的效果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