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戰略上的最大缺陷,劉備和諸葛亮因此愁眉不展

千古奇文《隆中對》,為當時窮途末路的劉備點燃了希望之燈,同時,也為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戰略上有一個最大的缺陷。

當時,劉備屏蔽左右和諸葛亮兩個人談,劉備開口就問:“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隆中對”戰略上的最大缺陷,劉備和諸葛亮因此愁眉不展

劉備的提問,歷來不太被人注意,但是問得非常有價值。“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漢王朝這個政權已經很危險了,曹操這個奸臣掌握了國家的政權,而我們的皇上實際上是在落難。這段話劉備是必須說的,這是他的身份決定的,因為他是所謂“帝室之胄”,必須表明自己的心繫王室、心憂天下的政治立場。

接下來劉備訴說自己一直寄人籬下,顛沛流離,成不了大事,該怎麼辦?諸葛亮開篇就給劉備吃了一個定心丸,指出了劉備當時的問題關鍵所在,就是劉備必須有一塊自己的根據地,才能實現個人的理想。

隨後,諸葛亮又以“今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為由,勸說劉備萬不可與曹操爭鋒。而“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江東的孫權只能作為盟友,不可圖謀。

那麼劉備可以打主意的地方是哪裡呢?兩個地方,第一個是荊州,當時荊州當時號稱七郡,它的北面是漢水和沔水,南面是現在的廣東、廣西,東面是現在的江蘇、浙江,西面是現在的重慶、四川,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英雄用武之地,這是個好地方。更好的是“其主不能守”,這個地盤的主人他守不住,所以諸葛亮說:“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隆中對”戰略上的最大缺陷,劉備和諸葛亮因此愁眉不展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益州,當時的益州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和陝西南部的一部分,就是漢中、巴郡、蜀郡等等這些地方都在益州範圍之內,尤其是漢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這兩個地方諸葛亮說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當年高皇帝劉邦就是在漢中平原發跡的,所以諸葛亮說益州也是一個好地方。益州屬於劉璋,漢中屬於張魯,這兩個人都不是好領導,所以這兩個地方的人叫做“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都盼望著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去領導他們。

雖然諸葛亮說得如此誘人,但是劉備難道沒有自知之明嗎?他當時一直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憑藉什麼才能實現自己恢復漢室的夢想呢?

“隆中對”戰略上的最大缺陷,劉備和諸葛亮因此愁眉不展

諸葛亮開導劉備說:以將軍您的聲望,“信義著於四海”;以將軍您的身份,“帝室之胄”;再以將軍您的號召力,“總攬英雄,思賢如渴”。有這個身份,有這個名望,有這個號召力,你只要拿下荊州、益州。

當有了穩固的地盤後,再聯合孫權,一旦天下有變,您就派一位上將軍從荊州北上,取道宛城,進攻洛陽,將軍自己從益州出發,取道秦川,進攻西安,那個時候天底下的老百姓還不拿著酒、拿著菜、拿著飯、拿著肉夾道歡迎將軍您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番話說得劉備是醍醐灌頂、如夢方醒、恍然大悟,原來所謂霸業或者帝業就是這樣實現的。但是,實現這個目標有一個前提,叫做“天下有變”,這是隆中對戰略上的缺陷。北方曹操那邊要自己出亂子,隆中對的最終目標“興復漢室”才能實現。

“隆中對”戰略上的最大缺陷,劉備和諸葛亮因此愁眉不展

那麼如果“天下無變”呢?劉備和諸葛亮面面相覷,茫然無措。天下無變,則漢室無法復興,只能成就霸業,在荊州和益州割據一方。

並且,諸葛亮“隆中對”在當時還是空頭支票,因為其中有個忌諱。諸葛亮設計的方案第一步是拿下荊州,荊州是劉表的,劉表跟劉備宗室,而諸葛亮和劉表是親戚。諸葛亮再怎麼了出謀劃策,也不能攛掇劉備將劉表給滅掉,這話是不能講的,劉備也下不了手,所以他們都要等待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