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日子”來了!消費意願普遍降低,商超也要解鎖“活下去”難題

導讀:報復式消費根本是胡扯,下雨天就沒有不會溼的鞋,現在全球一盤棋,中國也難獨善其身。商超企業理應做好銷售下滑的準備,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苦日子”來了!消費意願普遍降低,商超也要解鎖“活下去”難題

“又只有5000多!”,這是林羨(化名)復工後領的第二筆薪資,她很是無奈,“與疫情前相比,就是實打實的腰斬”。

按理說,一個月5000多元的薪資放在三四線城市算不錯的了,但對北京這樣高消費的一線城市來說,交了房租(2000元左右)和還了花唄後,再加上其他剛需性消費,幾乎就剩不下錢了。“以前每個月還可以存些錢,現在就只夠維持日常開支。”林羨有些無奈地說道。

像林羨一樣,眼睜睜看著錢包癟下去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指著工資生存的工薪階層更是如此。特殊時期,他們大都縮減日常消費,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看這形勢,指不定下個月領的工資又更少,甚至就索性被裁,一分都沒有。”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接觸的很多在京年輕人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恐慌。

面對接下來的諸多不確定性,他們秉持著“少花多存”的原則,以期精打細算地將日子過下去。相關調查報告顯示,89.3%的消費者不會報復性消費,反而會增加儲蓄——有72.4%的消費者表示會增加儲蓄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同時,基於對國內消費形勢的判斷,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預測,2020年中國實際GDP增速為3.3%,相較2019年6.1%的GDP增速明顯下降。

隨著預期收入的減少,人們的消費意願普遍降低。“在當前疫情形勢日趨複雜、不明朗的情況下,人們消費意願的降低勢必引起企業銷售額的下滑,即便是為人們提供日常必需品的商超企業也不例外,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影響,只是程度大小而已。”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說道。

01

現狀:消費低迷 銷售下滑

“報復式消費根本是胡扯,下雨天就沒有不會溼的鞋,現在全球一盤棋,中國也難獨善其身。大形勢不好,人們收入下降了,企業的銷售肯定會有所下滑。”見福便利店董事長張利告訴記者。

據張利介紹,目前全國復工率很高,但復產率低,也就是說銷售低迷,不容樂觀。疫情爆發至今,大多數的見福便利店都堅持營業,其中部分門店縮短了營業時間,但仍有近千家門店保持著24小時營業。“疫前,我們每家門店日均銷售能達到1萬多元,現在就只有8000元左右了。”

“苦日子”來了!消費意願普遍降低,商超也要解鎖“活下去”難題

據悉,截至2020年3月,見福門店數累計為1705家,主要分佈於福建省內,並佈局江西、四川兩省。受疫情影響,今年見福的開店計劃也有所收緊。“原本今年年底我們的門店數量預計達到1800-2000家,但現在業務員不可能出去跑業務,沒有辦法找店。”張利表示此外,原計劃於去年年底全面投入使用的見福鮮食工廠也同樣擱置了下來,往後延。

日前,區域中小零售企業聯盟螞蟻商聯發佈了一份關於疫情期間成員企業經營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來自我國23個省市的49家區域零售企業絕大多數銷售同比增長25%以上,最高增長達39%,最低增長18%。從記者瞭解到的內部數據來看,超市業態成為疫情期間活得最好的一個行業。

但是,進入4月,商超業績暴增的態勢有所反轉,如昨日東逝水,一去不回。經營數據顯示,在河南濮陽城區和鄉鎮均設有門店的綠城超市,因受疫情期間封村封路以及最近復工潮的影響,綠城超市城區店和鄉鎮店呈現出迥異的銷售增長。

“綠城超市城區店2月份同比增長60%-70%,鄉鎮店同比增長20%-30%,進入3月份,城區店增長放緩至20%左右,而鄉鎮店增長達40%左右。”綠城超市董事長田建忠曾公開表示。與綠城超市類似,在成都勢頭十足的伊藤洋華堂3月中旬環比增長亦呈下降的趨勢。

在賴陽看來,與疫情初期相比,商超業績增長必將趨於平緩,環比會有所減少,但同比來看銷售還是有所上升的,這與其為人們提供三餐必需品相關聯。但他也提醒到,短暫的業績增長不能衝昏長期戰略思維,也許看似一片大好的局面,背後卻是因為在特殊階段下,消費者恐慌消費和集中消費帶來的特殊增長,而這種增長對長期主義經營理念的零售企業而言並不是一種好現象。

與此有著相同感受的還有黑龍江比優特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孟繁中,他表示,全球疫情還有很大的變數和不確定性,零售業尤其是區域零售企業,要做好長期“作戰”以及銷售下滑的準備。

正如螞蟻商聯一位成員企業老闆說的話:“我現在很擔心下半年,該怎麼活。”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現在的增長只是因為疫情特殊時期的消費帶來的增長,而不是常態下規律性的新增。接下來的2至3季度,商超企業到底應該怎麼做?

02

舉措:收縮業務 削減成本

沒錯,是“生存”不是發展。

套用張利的話說就是,“活下來是最重要的”。他表示,現階段,商超企業要做的就是顧好眼前的門店,做好收縮準備,而不是盲目擴張,搞壞現金流。目前,見福旗下的1700多家門店依據商圈不同,實現差異化管理。譬如,景區門店一律關閉,學校附近的則是復學後再開,而社區周邊實行24小時全天候經營制。

為了更好的活下去,張利認為,首當其衝的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經營好現有的存量門店。還有就是練好基本功,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石。細化來講,就是適時調整商品結構,比方說加大生活日用品的排面,以及從社區居民需求的角度出發,增售果菜;其次,客流少也就意味著員工工作時間或強度降低,那麼可以多安排些培訓,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此外,也可增加外部招聘的次數,及時吸納因疫情待業在家的人才。

在疫情面前,背靠阿里資本,發展勢頭強勁的盒馬鮮生也慢了下來。4月15日,北京林奧店、紅星美凱龍店先後開業,盒馬鮮生北京再落兩子。近一個月,北京、上海、長沙、武漢連開6家盒馬新店。“與其他企業相比,我們的開店速度算是快了,但對我們自己來說,還是沒能如期完成開店計劃。”盒馬一公關告訴記者。

“苦日子”來了!消費意願普遍降低,商超也要解鎖“活下去”難題

位於北京北四環的盒馬林奧店開業

近段時間,東北因境外輸入病例劇增進入緊張狀態,管控加嚴。大本營位於黑龍江哈爾濱市的比優特的正常運行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對於接下來的持續經營,孟繁中表示,首先要考慮的是保障良好的現金流,優先把現有的門店經營好,謹慎投資;其次,就是要做好銷售下降的準備,提前擬定一系列維穩經營的舉措。

孟繁中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維護好顧客在家做飯的習慣,為顧客提供更好、更便宜的食材以及增加半成品的銷售,讓顧客更簡單地把飯菜做好;二是“就近取材”,優化供應鏈。考慮與原本專供國外的廠家進行合作以及在運輸不暢的情況下,提前準備能替代進口商品的產品,比如幫助供應商和農民把商品品質提升上來,保障就近供應;三是結合國情,不斷完善精細化管理,比如更科學的商品汰換與更新的頻率。

“做好眼前事,讓心靜下來。”北京超市發董事長強調道。他認為,現階段,零售企業應該“一手防疫情,一手抓經濟”。“經濟不能等,我們應該進行總結和反思,尤其是企業的掌舵者,一定要基於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市場的情況和變化和顧客需求,來提升企業自身的應變能力。”

在他看來,零售企業應該著重進行兩方面的反思和改善:第一,加強對突發事件以及貨源的把控能力,比如,疫情突襲之下,很多企業連員工的口罩都沒有預留,企業不得不閉店,導致市場出現波動;第二,注重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反思我們平常對待供應商的態度,零供關係中始終蘊含著生意人需要講究的“誠”、“信”二字。

他舉例說,超市發在跟供應商做一季度銷售回顧的時候,提到了商品的退貨問題,疫情期間,酒類、乾果銷售出現停滯,這些商品是退還是打折?這就要及時跟供應商進行溝通,另外,即將進入飲料的銷售旺季,商超要和供應商保持溝通,共享信息,才能促進雙方共贏。

螞蟻商聯報告中提到,“短暫的爆發式增長對於零售企業而言並不是好事,反而是壞事。這種現象這種現象不但破壞了零售經營者對市場的預判和分析,更是破壞了零售企業供應鏈的穩定性。成員企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門店臨時缺貨比長期無貨對消費者的不良影響更為巨大。” 因此,螞蟻商聯做出一個判斷:零售企業現階段的業績增長大概率是提前透支了未來經營所得。

螞蟻商聯建議成員企業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速自有品牌開發、提升聯合採購規模;二是重視全渠道業務的發展,尤其是生鮮品類的到家業務;三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尤其是在耗材設備方面的控制;四是加強學習和培訓落地性。

03

機遇:健康食品、自有品牌、數字智能 ……

稻盛和夫說過,蕭條是企業的機遇。

就像非典時期脫穎而出的現如今電商巨頭阿里和京東一樣,可以說,無硝煙的戰爭對很多行業來說,就是一次洗牌重整的好時期。“疫情也是一場考試,把一些隨波逐流的企業盪滌掉的同時,一些優秀的企業也會漸漸冒出頭來。”張利說道。

據李燕川介紹,超市發正在打造一個到店、到家、到點相結合的模式,通過與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合作實現“到家”,今年又順勢而為,增加了“到點”業務,即超市發開闢出一個小程序,顧客在小程序上下單後,由超市發將商品送到指定的自助櫃。“這次疫情湧現出很多的機會,線上線下的融合即是其中之一。”

此外,李燕川認為,下一步不管是實體店還是線上渠道,商品結構都應該要朝著健康食品轉化,把健康的概念帶進超市,從而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信任感。

“經由疫情的催化,未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健康的關注度必定會顯著提升,而價格影響反而會弱化。”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表示。

此次疫情對於零售企業最大的挑戰體現在供應鏈的供給能力。疫情期間做到“有貨賣和好貨不貴”,是考驗零售企業供應鏈的基本標準。從日本和歐美市場的經驗來看,越是經濟危機,自有品牌扮演的角色越加重要。在螞蟻商聯的認知裡,自有品牌(包括生鮮產品和加工品)開發和銷售的過程,不僅僅只是為零售企業提供商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通過自有品牌加強對供應鏈上下游的瞭解和掌控。

一不願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疫情過後兩三年之內,國內自有品牌整體銷售佔比有望達到10%或以上。他認為,自有品牌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3點:一是差異化,定好位,擺脫價格戰;二是價值化,以消費者為導向,按照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來進行商品開發;三是專業化,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相應步驟的操作,涉及生產、品牌營銷以及供應鏈運營等。

“今後幾年,凡是跟5G、網絡、人工智能相關的數智化企業,都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也會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新商機,零售業亦是如此。”據洪濤介紹,零售業數字智能化涵蓋很多場景,包括線上業務、智能中臺、大數據應用、數字營銷、智能貨架、產品追溯等等。

為何數字智能化進入加速度?洪濤對此的解釋是:“因為疫情的發生促進了線上化、數字化,因為食品安全、商業信用,需要區塊鏈技術,因為國家經濟的發展需要新基建刺激,需要數字化基建、智能化基建,所以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都需要大力推進數字智能化。”

未來還有無限種可能和機遇,重要的可能就是當下如何去做?正如張利所說的,靜心耕耘已有基業,一切都終將遠去,不必過分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