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以下文章来源于格总在人间 ,作者格总

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前几天,看到网上有人议论,说这届大学毕业生大概是“史上最惨一届”。


可不是嘛,疫情之下,企业纷纷裁员,这帮孩子的工作可怎么找呀。


我这个职场号,后台也有大学生粉丝留言,问格总,“新冠时期”找工作,有哪些建议没?


应届生找工作,跟社招是不太一样。


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我不敢乱写,约了三位朋友做电话采访,他们都是大学老师,且常年负责学生就业工作。


担心人家有顾忌,我隐去学校信息,只简单说下他们背景:


J老师,在某全国Top10的综合性大学负责学生工作,坐标一线城市;


T老师,某“211”理工科大学负责学生就业,坐标二线城市;


M老师,在某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任教,坐标二线城市。


我把他们的观点提炼成5个建议,正在找工作的你,一定要认真看完哦。


1、要快一定要快!


“211”理工科大学的T老师,和高职的M老师,专门提到一点,就是这届毕业生找工作,一定要快。


为什么?因为竞争更加激烈呀。


T老师说了三个原因。


一个是因为疫情,许多职位减少了,僧多粥少比往年更突出;再一个,企业招聘推迟,所以2020届学生的春招末段,就会和2021届学生秋招重叠,


所以这届毕业生面临的,会是跟同届同学,和2021届师弟师妹的双重竞争。


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还有就是,疫情必然导致一部分留学党取消留学计划,他们的加入,又会加剧春招竞争。


M老师也说,高职学生会有半年的“顶岗实习”,因为疫情,许多实习名额被推迟或取消,学生们只好重新开始找实习岗位。


所以,一定要快。


这一点上,J老师倒是挺佛系,我问为什么?


他说,我们学校很多学科排名都在全国Top10,去的都是国企央企,或者政府机关,即使有疫情,也基本不愁就业。


即使好学校,竞争也是有的吧,他凭什么不担心?我很奇怪。


于是我查阅了智联招聘2月份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行业人才大数据分析》,数据就不列举了,直接说里面一个结论:


疫情之下,规模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更加脆弱,面临更严峻的经济压力和人才挑战。


就是说,企业越小,受疫情冲击越大,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觉。


而好学校的毕业生很少去小公司,所以境况还好;学校层次越往下走,学生就业竞争越激烈。


现实真是残酷,同学们,要抓紧啊!


2、自我定位清晰,比乱投简历重要100倍


这一点,T老师就着重说了,与其到处投简历,不如把自我定位搞清晰,再来出击。


我觉得,我就有发言权。


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那会儿,知道自己搞技术肯定不行,所以,考虑从一些低门槛的工作开始。


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所以,各个科研院所、军工企业什么的,我根本不考虑,那都是人家学霸去的地方,别耽误时间瞎凑热闹。


而从行业来看,我是学通信。


于是把华为中兴大唐,还有北京一家做路由器的公司,叫锐捷网络,当然还有爱立信摩托诺基亚什么的,反复研究了个遍。


我通信方面的技术虽然渣,但相比其他专业的同学,这点技术够用了吧。


果然,投了这几家的销售岗位,最终如愿以偿。


这个就是自我定位清晰,尽可能避开自己的弱势,发挥优势。


自我定位,还不光这一点,她还谈到就业的城市选择,我觉得吧,话说到这份上,人家T老师可真是掏心掏肺了:


大城市肯定比小城市好,这个不用我说。


但是北上广深竞争太大了,你当然可以去,但去了也可能坚持不下来。


杭州,成都,重庆,苏州这些强二线城市,为什么不考虑呢?


我们都鼓励学生有雄心壮志去大城市,同时也要正确评估自己有几斤几两,刚毕业受打击太大,其实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3、“网面”流行,所以“网感”一定要好


刚才提到,找工作一定要快。


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加紧培养远程面试的“网感”。


三位老师都提到,因为疫情,用人单位纷纷采用电话,或者远程视频面试,替代了传统的面对面方式。


很多同学完全没准备。


要么是网络信号不好,画面老是卡顿掉线,面试官感觉很差;要么是没有提前调试,硬件软件各种问题;


甚至连登录的平台都没搞清楚,特别狼狈。


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还有就是着装。


M老师介绍说,曾经出现过有人图省事儿,上身西服,下身运动裤拖鞋参加视频面试。


以为人家不会发觉,结果面试官找了个借口请他起身,直接就穿帮了。


除此之外,J老师特别提到,线上面试的时间不会像线下那么充裕,三五分钟就要表达清楚,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


所以,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这样的基础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


总之一句话,疫情之下,“网面”流行,培养“网感”就成了当务之急。


大家一定一定不要忽视了。


4、先上车,再找目的地


其实这个,就是国家一直提倡的“先就业,再择业”。


这一点,J老师讲得特别好,他说:


越是优秀的孩子,越容易犯这种错误,就是目标定得太具体,自己把自己捆住了。


比如想去某个心仪的单位,人家一年就招那么几个人,你再优秀,也有可能去不了。


那你说受打击了,就不就业了,这其实不好。


可不可以先进入这个行业呢?同行业也有不错的其他地方,你真是适合这个行业,做出成绩是迟早的事。


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而像格总我这样,换过不止一个行业的老家伙,想得更开,所谓第一份工作,不过就是找个窗口观察社会,也通过跟社会的碰撞来认识自己。


同学们,职场之路是一场修行,认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职位得不到就放弃所有机会,就跟嫌游泳池的水太冷,不愿意跳下去一样。


你连水都没碰过,自己擅长蛙泳还是仰泳都不知道,挑什么水冷水热呢?


管他坐票站票,先上车再说吧,沿途一边看风景,一边挑选目的地。


没准儿你下车的时候,已经换成卧铺了呢?


5、学习,真的是一辈子的事


三个电话打下来,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三位老师都提到“终生学习”这个概念。


他们的学生,那些发展得好的,离开学校后都一直在主动学习、不停成长。


很多人在学校时,就能看出以后混得怎么样。


比如M老师提到他之前一个学生,每年上半年都有一个全国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大赛,我教计算机,之前有个学生要参赛,有一天她跑来问我,有没有关于SDN(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资料,其实SDN我上课时只简单提过一点,建议大家了解下。


看完这5条找工作的建议,我希望自己也是应届毕业生


我就发给她了,没过几天她发我一个自己做的东西,问做得对不对,你看,人家自己就跟着SDN的课件走了一遍了。


后来这个学生发展得很好,工作没多久就成为骨干。


J老师也说,除了自己本专业,现在跨学科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


能不能把之前学的调动起来,找到需求点,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设计并且能落地,是每个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一点。


而这些,全靠自己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终生学习。


这三个电话,差不多每个人都聊了一个多小时,信息量真是不小。


这里,我想感谢三位老师,这段时间你们都是在家办公,其实事情一点没少,谢谢你们抽出宝贵时间,给了这么好的建议,疫情还没结束,一定要注意安全,多多保重。


而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同学,怎么样,这5条建议对你有没有帮助呢?


别说你了,听完他们的建议,我都有点希望自己才刚刚毕业了,哈哈。


这篇文章,如果你身边也有朋友正在找工作,请转发他们。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吧,来自戏剧家易卜生。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刻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祝一切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