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張玉濤花費上百萬元買藏品,開辦紅色展館免費開放!展品涉及紅軍大刀、長矛、日本間諜手繪的長沙地圖等

在阜南縣地城鎮楓柏崗景區裡,有家新建的紅色展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這裡,有老畫像、報紙、書籍,還有戰爭年代紅軍的大刀、長矛、電話機、軍用汽油票,及解放初期的自行車票、縫紉機票,琳琅滿目。
更奇怪的是,基地裡的解說員、保管員、門衛等,全部是當地農民張玉濤一家。
作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紅色收藏愛好者,張玉濤20多年來收藏了上萬件藏品,共100多個品種,大部分是紅色藏品。
近日,恢復開放後,記者走進基地,探訪那裡的故事。

農民張玉濤花費上百萬元買藏品,開辦紅色展館免費開放!展品涉及紅軍大刀、長矛、日本間諜手繪的長沙地圖等

展館裡,全家齊上陣
“這是紅軍使用過的長矛大刀。當時條件艱苦,革命前輩就這樣跟敵人做鬥爭”“這是日本間諜手繪的長沙地圖,是侵略我們的重要證據”……疫情趨緩,不時有群眾三三兩兩前來參觀,張玉濤和妻子、弟弟等人迎來送往,為大家解說紅色展品背後的故事。
“我共收藏了1萬多件紅色藏品,因為條件有限,加上人手不足,目前展出的有3000多件。”張玉濤介紹,目前紅色基地從運營到維護、解說,全部由他家人負責,“無論是看大門,還是解說員,維護員,都是我和老婆、老母親一起做,有時弟弟也來幫忙。”
“以前她們都反對,嫌我亂花錢,但現在都很支持,認為我這個做的很有意義,能給子孫後人留下點有意義的東西。”張玉濤說,從去年10月份對外開放,除去期間防疫關停兩個多月,這個紅色展館已經對外免費開放快4個月了。

農民張玉濤花費上百萬元買藏品,開辦紅色展館免費開放!展品涉及紅軍大刀、長矛、日本間諜手繪的長沙地圖等

安穩後,“紅色情結”又泛起
今年49歲的張玉濤,是阜南縣龍王鄉人。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張玉濤聽著紅色歌曲,看著紅色電影長大。無論是“東方紅,太陽昇”等紅色歌曲,還是《地雷戰》《地道戰》《渡江偵察記》《上甘嶺》等,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都深深地感染著他,讓他深深地愛上了紅色文化。
家裡人口多負擔大,張玉濤初中畢業後,就在跟隨父親在街頭幹起維修自行車的生意。修車掙不到什麼錢,幾年下來沒攢下積蓄,他開始謀劃起將來的發展。
1997年,張玉濤來到北京打工。起初,他到建築工地上跑業務,銷售馬桶、水龍頭、浴缸等高檔潔具用品,月工資2000元。幹了一段時間後,有了一定工作經驗的他成了一家潔具公司作銷售管理人員。
兩年後,張玉濤在北京市大興區首付1.7萬、銀行按揭10萬元買了60平方米的房。妻子在同一個潔具公司上班,兒子上幼兒園。
生活漸漸穩定下來,張玉濤的紅色情結又開始泛起。期間,他在北京古董市場閒逛時,結識了當時不少紅色收藏家。一來二去,他們漸漸熟絡起來。在對方的感染下,張玉濤決定,把精力轉移到紅色藏品上來。


農民張玉濤花費上百萬元買藏品,開辦紅色展館免費開放!展品涉及紅軍大刀、長矛、日本間諜手繪的長沙地圖等

買瓷盆,花了大半月工資
1998年的一天,有次張玉濤在古董市場閒逛時,意外發現了件寶貝——紀念1921年中共第一次黨代會的鐵質瓷盆。
雖說這個紀念臉盆生產於上世紀60年代,但因為數量少,在收藏市場相當受歡迎。當時,賣家要價特別高,張玉濤沒買成。


可回到家後,他滿腦子都在想這個瓷盆,“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連去三次,他最終還是咬牙花去1200多元把瓷盆買回來,而這相當於他當時大半個月的工資。
“買個破瓷盆有啥用?咱家每月要還房款1000多元,孩子上幼兒園也需要錢。”看見張玉濤如獲至寶的樣子,妻子很是不滿。張玉濤卻不為所動,在他看來,這個臉盆當時生產的就不多,意義大、價值高,很有收藏價值。
從那以後,張玉濤還一發不可收拾。
2000年,張玉濤費了很大周折,跟賣家談了大半年時間,最終以1萬多元的價格從蚌埠請回一尊1.2米高的石膏主席塑像。前年,有人慾出資10萬元請走主席像,被張玉濤婉拒。
這些年來,只要一有空,張玉濤便全國各地跑,收藏了大量有意義的紅色藏品。20多年來,張玉濤為此花了100多萬元,目前共收藏了上萬件藏品,共100多個品種。
剛開始,家人都對張玉濤對紅色藏品的愛好持反對態度。“在他們看來,這又不能吃,又不捨得賣,純粹浪費錢。”張玉濤說,經不住自己對紅色藏品多年如一日的痴迷,以及對家人日復一日的“洗腦”,漸漸他們也轉變了態度,“現在的這個紅色展館,沒有家人的傾力支持,根本開不起來。”


農民張玉濤花費上百萬元買藏品,開辦紅色展館免費開放!展品涉及紅軍大刀、長矛、日本間諜手繪的長沙地圖等

辦展館,免費開放
地城鎮楓柏崗景區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已連續兩年舉辦荷花文化藝術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鄉村美景,吸引著大批遊客。
期間,人們品美食、泛舟荷塘、觀看民俗表演等,去年底開始,這又多了項新景點——張玉濤的紅色展館。


2018年,張玉濤就想著把紅色展品對外開放,就從北京辭職回到老家阜南,“想在家裡辦個展館,把紅色藏品免費向群眾開放,讓青少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這才是我從事紅色收藏的初衷。”
經過多方奔走,在縣裡牽頭下,景區專門為張玉濤開闢了一處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展館。
張玉濤前期投資了10多萬元裝修後,把藏品分成歷史陳列館、抗日戰爭館、解放戰爭館、阜陽英模館、雷鋒紀念館、大國重器館六個展區,將包括畫像、像章、報紙、書籍、大刀、長矛、電話機等3000餘件紅色展品陳列其中,免費向群眾開放。
在張玉濤看來,自己收藏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物件,更是一種愛國、愛黨的情懷,“義務開辦紅色展館也不圖回報,就想讓年輕人感受濃郁的紅色文化和愛國情懷,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激勵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潁州晚報記者 任剛/文 通訊員 田鋆生/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