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在中国的齐鲁大地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富甲一方、为我国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民族革命战争以来为国捐躯近万人,仅淮海战役就牺牲了666位先烈的家族——

牛山孙氏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牛山孙氏宗祠

峄阳牛山孙氏宗族是枣庄市乃至苏、鲁、豫、皖临界区域较大的族群之一,其始祖于明永乐初(1403年至1416年间)由山西平阳府(现临汾市)迁居山东峄县牛山南麓(现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至今已逾600年,繁衍24世,族众48万余人。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

牛山孙氏历史文物保护成就斐然

“孙氏宗祠”是鲁南苏北唯一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宗法章制建筑。宗祠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初为草堂,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为庙,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扩建为规模祠堂,依从太原中都(平阳)孙氏堂号为“映雪堂”。孙氏祠堂虽历经战乱,经世代族人守护仍完整如初。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倡导族人对宗祠进行保护性修缮,修整恢复了宗祠广场、祖林牌坊等多项历史遗迹原貌,成为当地古迹游览景点之一。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孙氏宗祠(老照片)

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积蕴深厚

数百年来持续开展以修谱为主体的族群建设活动,年年进行以宗祠祭祀为主体的文化道德教育活动。家乘初创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历史上曾七修谱牒,先后排定从12世至51世的40字辈序,使全族世系分明,族脉清晰。每年春举行祭祖大典,宗祠成为传承孙氏文化、维系宗族团结统一的中心。世代族人谨遵祖德祖训,以勤奋耕读为本,以仁义孝悌立身,公正和谐处世,涌献出诸多报效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更有获清乾隆亲赐御碑表彰者、“任大夫之职者,罗将军之封者”。乾隆四十三年,峄县令张玉树为宗祠题赠“恪遵世德”的匾额,以褒扬良好家风。尤其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斗争中,牛山孙氏宗族作出卓越贡献,仅淮海战役一役,牛山孙氏奉献祖林古柏树760余株5000立方,抢架韩庄运河大桥,666位牛山孙氏烈士铭刻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乾隆圣旨碑

牛山孙氏一世泗祖明初由山西曲沃迁至峄县牛山,初始务农。二世贵祖;三世圯祖均善置产业,泗祖卒时,已经比较富裕。祖茔的选址、营造很有讲究,茔取壬山丙向,座枕圣土山脉黄峰岭,东连牛山,西接巨山,两端相照应,绵延一脉,势成半环,结穴于祖茔地。祖茔的大规模营造,当开始于四世祖逵祖后期。因孙氏家族当时没有高官显宦,仅为平民土葬,所能做到的就是划出林地栽植树木。初定林地三十八亩,新栽树木尽为侧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扩为五十八亩,除继续栽植侧柏外,又栽了二十二棵毛杨树。因为列祖均为平民,墓中没有重器,又兼每年三月三日祭祖的定例从未间断,所以虽然明清朝代更迭及后来的兵匪祸乱祖茔墓和树木一直未被损坏。1936年六修族谱时特拍了一帧照,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七百六十四株柏树,树龄最长的四百多年,最少的也在三百年左右。树径最粗者4人合抱,虬枝伸展,松涛飒飒,周围数里柏香幽隐。二十二株青杨挺拔傲岸,运河沿岸、微山湖畔都能看到其高大的身影。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孙氏祖茔(老照片)

淮海战役中,牛山孙氏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展开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峄县、枣庄、薛城、韩庄、临沂、台儿庄、郯城等广大地区已经解放,国民党军队败逃到韩庄运河以南,与解放军隔河对峙。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将韩庄铁路桥烧掉,当时解放军所调集的军用物资和数以万计的支前民工,齐聚运河北岸。而韩庄运河只有一座用门板搭成的临时浮桥,难以承受浩大繁重的运输任务。当时韩庄隶属于阴平区,峄县县委派孙景德去韩庄兵站工作,韩庄兵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架设韩庄铁路桥以保证淮海战役物资人力需要。鲁南一带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末民初军阀混战不断。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和1946年到1947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使本来已十分贫困的鲁南一带更是雪上加霜。架铁路桥物质极度匮乏。中共峄县县委决定采伐牛山孙氏祖茔上的林木以供架桥之用。历时一个月才伐完,取材五千余立方。同时还伐了宗祠前的两株大杨树。用木轮车运送,从孙氏祖茔至韩庄运河北岸,运木材的车队首尾相接二十多华里。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祠堂里面的银杏树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牛山孙氏先祖

孙景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阴平一带坚持对敌斗争。老林树被伐,在族内引起震动。二十多名族人找到他,见面后全都跪下了,说:『咱老林上的树不能伐呀!』孙景德晓之以大义说:『我们牛山孙素来爱族更爱国,这是咱为国家做贡献的最好机会。淮海战役是咱们同国民党反动派生死存亡的大决战,用咱老林上的树修这座桥,千人走万人行,胜利了,咱们牛山孙氏多光荣!咱们的老祖宗九泉有灵也会高兴。』在场的首长历本元见此情景说:『国民党倾家荡产要消灭共产党,咱砸锅卖铁给他拼,你们连老林树都贡献上了,桥修了,大军和支前物资运过河去,咱们的胜利就算有保障了。』

淮海战役胜利后,支前司令部欲表彰牛山孙氏家族的牺牲精神,被孙氏家族谢绝。生长四百多年的老林树也为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淮海战役中,牛山孙氏子弟壮烈牺牲六百六十六人,自民族革命战争以来为国捐躯近万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牛山孙氏祠堂丨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树修建运河大桥支前

牛山孙氏族谱

后附牛山孙氏12世至51世40字辈序

毓肇葆承茂,景晋钟启延。

秉则淑以慎,昭虔尚新传。

桂兰德裕厚,光辉业继先。

繁盛恒思本,运华树正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