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五种思维方式,学会这样思考,人生才能破局

《易经》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它的思维方式之中,《易经》思维的特征是从具体的客观存在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按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分类,共有如下五种:一是直观思维方式,是指对客观存在的感性认识,在《易经》中的卦爻辞,大多是前人处理生活中所遇事的经验记录,只是属于个人的体验,而不是一般的事理与原则。

《易经》的五种思维方式,学会这样思考,人生才能破局


《易经》的作者们 将这些体验汇集起来,经过筛选和编辑,作为后人判定事物和推测未来的比照范例,这就是《易经》直观思维方式的表现。
《易经》直观思维方式举例:履卦“”的卦辞是:“履虎尾,不咥人。亨。”意思是指踩了老虎的尾巴,但没有被虎咬,故为亨通。按照卦爻辞是算卦者算卦及体验情况记录的说法,此卦表明,有人行事之前用筮法求吉凶,得“”卦之后,外出行事,路经草野之地,无意中踩了老虎的尾巴,可是老虎没有伤人;事后将履卦象“”及行事验证的情况一起记录下来,以示履卦为吉利的象征。这种思维方式,纯粹是以卦辞为卦象的验证结果,以此卦卦象为此卦卦辞的先验征兆,作为后人求得此卦时预测凶吉的比照例证;这种把记录的验证情况作为一般的,带有普遍可比照性的事例与卦爻象相应。将直接体验转换成相关卦爻象的内涵展示,与此相连,也变成了算得相应卦爻者预见未来事件的参照标准。由此可见,在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条判定事物的思路:为了判定事物而算卦,由算卦获得卦爻象,再由卦爻象找到相关的卦爻辞所记录的直接体验,最后直接判定所要判定的事物。这种思维的基本原理是用了相似事物,应用相似办法去判定与处理。


一、《易经》特别重视形象;认为形象之中具有深刻的蕴意,这些含义中有的难以用言词表达出来,只能体会,不可言传,因此形象比言词具有更强的蕴意和表意功能。
形象有两类,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的形 象;二是人们用以表示事物的形象符号,如卦爻符、河图、洛书图等等皆为形象符号。

《易经》的五种思维方式,学会这样思考,人生才能破局


《易经》用形象去表达意念和义理,并在发展过程中,将形象思维推向新的层次的是《易经》的一些图象,如《卦气图》、《河图》、《洛书》、《太极图》等,它们打破了原有《易经》的卦爻象的符号系统,用图象去蕴涵和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从而在《易经》形象思维中演绎出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形式,那就是《易图思维》,这种形象思维,是指图的不同部位、不同符号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想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导致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思维方式。
例如“太极图”,是在一个圆圈中卷缩着两个黑白有别,首尾相衔,环抱一起,充满圆圈的鱼,而每个鱼的眼睛也是黑白不同,其中也充满上述的两条鱼,以此类推,以至无穷,这个图蕴含了人们的丰富想象与意念。它可表示图的外圈是整个宇宙:由于宇宙混沌一体,无边无际,极而复返;循环无端,只有用圆去表征,圆中黑白两色可以表示天地分明,阴阳有别,一中有二,一分为二:鱼眼中又是一个太极图,以此类推,以至无穷,把外圈当作最大的太极。这样以来,二鱼环抱一体,大头细尾,相 衔相接,给人以首尾交替,游动不息之感受,可以展示宇宙内部天地,阴阳运行不息,循环交替,如此等等,以一蕴万,以静制动。如果人们循其图象引发思考,会生出各种体会和感受来,这正是《易经》形象思维的特征,这一思维方式对近代科学的研究。也是十分有用的。


二、是“象数”思维方式,这是《易经》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以象(符号)和数字(严格说,也是符号)为媒介,去认识、推断或预测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与形象思维不同,在于它借助形象思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数的变化与关系,用象数合一的观念去考察事物的变化过程与规律。我国古代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是遵照数的变化程序进行的,数的变化程序标志着事物变化的趋势和结局,对此,人们称“气数”。因此,推测事物变化方向与趋势,则可通过数的演绎去进行。
《易经》以象和数相互转换去解释爻卦象与事物变易的过程和法则。《易经》中既有象,又有数的表示很多,例如“河图”、“洛书”这两个图象,皆有数字与其相应。如河图的图象在各个方向皆配有数字描述:一与六在一方,为一六共宗而居于北;二与七为 朋而居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于中。
《易传》对《易经》之数变引起象变,象变引起对天下事物推测变化的关系做了概括,并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见《系辞》)认为《易经》揲蓍形成的数变化,阴阳之爻所在卦位的交错变化反映出天下事物的变化,因此数变的结果造成象变,而象变又象征着天下事物的变化。

《说卦》曰:“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这说明《易经》既说象又讲数,象和数是统一的,例如奇偶之数与阴阳爻象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所谓“阳卦奇,阴卦偶”就是指偶数为阴数(如,2,4,6,8皆为阴数),阳数即奇数(如1,3,5,7,9皆为阳数)。《易经》中对从象数两个方面去揭示事物变化的法则,《易传》称之为“极深研究”、“探赜索隐”。
《易经》对象数进行推广之后,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从自然到人类社会,都有象数两个方面,既有可感知的性质,又有数量的规定性。例如明清的方以智说,“虚空皆象数”,认为只有认识其象和数,也即事物的信息和度量,方能了解 与控制其变化过程。再如,利用《易经》的象数思维,还可制出卦气图,按一年360日去划分四季寒暖之象,人们由日数之增加和象的变化可以知道寒暖变化规律。 北宋有一个名叫刘牧的人,他提出“象由数设”说,认为“河图”、“洛书”显示天奇地偶之数,圣人观天地之数而画八卦之象,卦象出于天地数变的法则,非圣人任意而为。他将圣人观象解释为观天地之数,将圣人画卦说成是“画其数”。在刘牧看来,有天地奇偶之数才有五行生成之数,尔后才有八卦之象。正因如此,故奇偶之数及八卦之象表征着天地,及一切事物的性质变化。南宋的大学者朱子又依爻位的变化提出量变引起质变的理论,将这一理论用于人事,提出了防微杜渐说。总之,卦象说,认为象是一类事初的特征。

三、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形式逻辑的法则进行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形式逻辑的法则很多,《易经》的形式逻辑思维主要有三类,一是分类,二是类推,三是思维形式化。
分类,在《易经》中已有表现,例如爻象、卦象、爻辞、卦辞各有自身的功能,相互之间存在固定界限,分别成为一类,进而在爻象、卦象、爻辞、卦辞内部又分为吉、凶、悔、吝等不同的类别。发展到《易传》,不但用类观点去观察与分析《易经》,而且将这类思维方式总结出来,形成自觉概念和观念。例如,睽卦《象传》说:“万物睽而其事类”,乾卦《文言》传说万物“各从其类”,《系辞》传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见矣。”其意是指,万物相别,而其运动变化却有同类者;万物各自都顺从其类;天下之物同类相聚,以群相分,从而显示出吉凶祸福。
这就是说,天下的事物尽管各有各的特性,但是又具有相同之处,相同的事情相聚为一类;类与类又有区别,各自根据本类事物的属性和境遇展现出凶吉与祸福等不同的趋势和结局。这正是《易传》对推断事物趋势和结局的依据,这里 的依据就是事物的类属性和境遇,它将类属性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而将境遇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在条件。

《易传》确认类是事物之所以相互沟通的纽带,不同事物本来相互区别,所以从事物的名称到事物的性质都各守其界,不能逾越,但从同类角度看,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又相互沟通,可以逾越,因此,可由一事物旁及另一事物,推断出另一个事物。这就是形式逻辑分类方法在人的理性思维过程中,具有启智发蒙的作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形式逻辑的另一个方法(面)是类推;类推是指把一个事物的类属性推及同类的另一个事物上,以求对另一种事物有所认识的思维形式,它是分类的一种深化和继续。
《易经》的占卜早已用到了类推思维方式。例如,《左传》所载周史用“观”卦六四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去推测陈侯后代有国而朝于王。《易传》对类推概括为;“夫易,彰往而察 来”,“春之德园而神,卦之德方以知”,“神以知来,知以芷往”。“往”;指卦爻辞所记述的过去事,即往事,“来”则指将要发生之事,也是算卦要求问之事。算卦是依据以往验证之事来判断未 来之事;以往之事所以能作为依据去推断未来求问之事,是根据预卜之事与过去经验之事皆属同类事物。同类事物异中有同,故可以从一事物的类属性推出另一事物的类属性。朱子将此方法叫“推类旁通”。

四、《易经》形式化思维,在算卦方法的解释中表现得很清楚。《易经》算卦遵循“彰往而察来”的类推方法,但要使类推有效,“往”,“来”两事必须同类,如果将《易经》中卦爻辞所记载的事作为一个具体的事,则难以与求问之事一一对应,划为同类。为了将求问之事纳入卦辞,爻辞所记之事的同类中,就须将卦、爻辞所记载之事抽象化,视其为预测来事吉凶的公式。只有如此,方能赋予其无限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才能对所问主事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基于这一道理,宋代学者程颐说:“不要拘一,若执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遗书》)卷十九)所谓不拘一,就是指不要就事论事,把卦辞、爻辞所记之事当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使之具有与任何求问之事都相照应 的功能。于是,爻辞与卦辞所记之事便成了一个形式、记号,成了不涉及具体事物内容的一般公式(模型或框架)。因此,朱熹曾言道:“易只是个空底物和事”,也即《易经》的卦辞,爻辞仅只是一个空套子,可以套在任何有关事物的上面,从而进行类推。鉴上所述,《易经》绝对不是供算卦用,但是从其卦的结构中,可以找出许多有价值的科学思维方法。这一点单从思维形式这一点就可看出,人类思维形式化,是人类对自己思维进行自觉研究的基本趋势,是形式逻辑的基本特征。形式化的结果,形成了人们正确思考问题必须严格遵守的诸多逻辑法则或逻辑规律,如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等等。这些共同法则与规律,由于脱离了具体事物的内容,所以具有一般性,但只是规范人们的思路,而还不能起到保证所思考事物符合实际情况。这一点由错误前提可推出错误结论,即可说明。总之,逻辑思维,在《易经》中,是把分类、类推与思维形式化三者结合在一起,一起构成形式逻辑的三个不同层次。这种思维形式对近代科学发展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易经》的五种思维方式,学会这样思考,人生才能破局

五、是辩证思维方式,所谓辩证,是指以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易经》中,蕴含最为突出,最为系统,最为丰富,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变易思维,这是从变化的观点去考察一切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易经》是为模拟大自然,模拟事物变化而创造的,自身充满了变化。“易”的含义,就是变化之意,因此变易之内涵也在此意义之中。《易经》的变易观念有三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指卦象与爻象的变化:二是爻变与卦变引起的象征的人事的凶吉变化;三是卦辞、爻辞借以表征自然现象之变化:(1)卦象、爻象变化在《易经》中,卦象是可以依据爻象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在八卦中,乾卦卦象,下面一阳爻变为阴爻后,乾卦卦象则变成巽卦卦象。

如此可以看出,八卦虽然各有所代表不同的事物类象,但是她们相互间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关联。这种关联是通过爻的变化而来,从而反应了天地间事物的变化与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