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百詠:女皇書法家武則天和《昇仙太子碑》


歷代皇家書碑銘,

無非謳世頌其功。

則天太子昇天碑,①

如水緱山夜月明。②

翰林百詠:女皇書法家武則天和《昇仙太子碑》

大周皇帝武則天

1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幷州文水縣(現成山西文水縣東),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後自立為武周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女性皇帝。神龍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2 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河南緱山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碑文表面記述了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為碑石之首創。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鍾紹京之手。所以,歷代書法愛好者


翰林百詠:女皇書法家武則天和《昇仙太子碑》

武則天《昇天太子 碑》局部


(武則天《昇仙太子碑》局部)

翰林百詠:女皇書法家武則天和《昇仙太子碑》

武則天《昇天太子碑》碑額飛白

都視《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

武則天此碑書採用草體,多用側鋒,尚存一定古雅之氣。《宣和書譜》評武則天書法:"後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家藏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書有丈夫氣" 。當代大書法家、文物專家啟功先生有詩論及此碑,詩曰:"草字書碑欲擅場,羽衣木鶴共徜徉。緱山夜月空如水,不見蓮花似六郎"。啟功這裡對武則天立碑的目的及內心世界予以考證說明,應該有其眼光獨到之處。對《昇天碑》的特色,啟功先生曰:"草書入碑,前此沒有,以碑文所以昭示人,草書人不易識,乃失碑文之作用,然於此碑,具非所論也"。啟功先生這裡不僅對武則天太子昇天碑進行了考證,而且對太子昇天碑碑首開飛白及草書入碑的實踐作了肯定。

翰林百詠:女皇書法家武則天和《昇仙太子碑》

女皇武則天的書法

武則天太子昇天碑在書法史上有著一定的地位和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