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務樂村:產業組織化探索農業新路子

掌上曲靖訊 在宣威市得祿鄉務樂村黨總支的牽頭引領下,該村成立宣威市樂惠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雲南申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戶為社員,構建貧困戶與合作社、合作社與公司的利益聯結機制,將黨組織建在脫貧產業鏈上、黨員聚在脫貧產業上,形成“村黨組織+合作社+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黨建與脫貧增收雙促雙贏。

宣威务乐村:产业组织化探索农业新路子

今年以來,務樂村產業扶貧特色農業示範基地集中流轉土地200畝,帶動連片1100畝,帶動部分自己種的農戶56戶,壓茬種植水果玉米、甜毛豆和甜脆豌豆等3種蔬菜,通過與雲南申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訂單收購協議,形成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可帶動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土地流轉收入,戶均增收800元,帶動56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0戶) 連片種植,戶均增收可達3000元, 新增貧困人口季節性用工崗位3000人次,務工收入可達42萬元,基地產值可實現120萬元,合作社可實現純收入12萬元。

宣威务乐村:产业组织化探索农业新路子

在得祿鄉務樂村樂惠種養殖合作社的基地裡,村民們正在忙著種植水果玉米,大家鼓足幹勁,耕地的耕地,施肥的施肥,澆水的澆水,忙得不亦樂乎。今年5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董金樹也積極的在合作社地裡勞作著,只見他手一揮一個坑,幹得非常有勁。他說:“現在我年紀也大了,出去打工人家不要,這個地方他們轉包,我們可以在這裡打工,對比以前還可以翻兩個倍,家務所屬也可以照顧。”和董金樹相比,李林華年齡稍小一些,他正熟練的使用機器耕作著,雖然天氣炎熱,但也不影響他的幹勁。劉美花說:“我們以前自家種800塊一畝,除了成本和各方面勞動務工,苦不到這點收入,流轉給他們,從經濟上也改善了我們百姓收入,有這個經濟收入,生活水平自然提高了。”

今年是務樂村樂惠種養殖合作社建設的第二年,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村民們的土地以每畝800元的價格流轉到合作社中,然後讓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有勞動能力的人群到基地打工,不僅解決了村裡年紀稍大的村民,外出務工難問題,也解決了村裡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務樂村黨總支書記董光聰說:“他們到基地以後,每天男工我們是100元,女工80元,每年人均可增收5000元左右,整片基地涉及貧困戶51戶,163人,每次跟著打工的高一點每年可以做到80個工,低一點30個工左右。”

務樂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 81 戶 514人,已脫貧 154戶457 人,未脫貧 27 戶 57 人。務樂村將圍繞黨建促脫貧,以鞏固“基層黨建紅旗村”為抓手,繼續探索“村黨總支+合作社+農戶”、“培訓+就業”等扶貧模式,同時駐村工作隊實地督促項目建設進度,完成村檔案、戶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組織開展好幫扶工作,以確保幫扶貧困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幫助貧困戶做好“五淨四有一規範”,充分發揮黨總支的組織、引領、帶動效應,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繆豔華 桂俊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