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重重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時光荏苒轉眼間香港已經迴歸祖國20多年了,在過去的20多年裡,香港經濟繼續繁榮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也更加穩固,並且和祖國大陸聯繫也更加緊密。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以及國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香港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雙方圍繞香港問題,卻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的外交談判。

困難重重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美麗的香港維多利亞港

香港分為三部分,即: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首先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規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後來在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規定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即今天香港界限街以南的地區。最後在1898年英國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這就是英國人提到的所謂香港問題的“三個條約。”

按照當時簽訂的條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已經是英國的領土了, 97年真正迴歸的只有租期為99年的新界。而我國是不承認西方列強強加給我們的不平等條約,主張把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全部收回,而英國卻想極力保留對香港的統治和影響。

困難重重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香港三部分地區歷史

在經濟上,雖然現在我國GDP已經遠超英國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在1980年的時候,我國GDP只有2000億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12位,而英國的GDP高達6000億美元左右,是我國的3倍,位居世界第五位。內地和香港當時也有很大的差距。當時的英國政府以及香港許多人擔心香港迴歸後就不能繼續保持繁榮,甚至還有一些香港人想要移民國外。繼續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對我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困難重重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1980年世界各國GDP數據

在軍事方面,當時的中國在海空軍方面是無法和英國相比的,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擁有多艘航空母艦搭載鷂式艦載機以及數量龐大的驅護艦艇,而我國海軍水面艦艇嚴重缺乏只有魚雷艇可以近海防禦。空軍主要是殲-6和殲-7戰機。另外,在1982年4-6月,英國在英阿馬島戰爭中戰勝阿根廷士氣高漲。如果中英雙方發生衝突,即使我國獲勝也將會付出巨大代價。

困難重重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我國殲7戰機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在北京舉行了歷史性的會面。撒切爾首先強調“三個條約”是有效的要求中國必須遵守。鄧小平針鋒相對,重申新中國不承認近代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鄧小平闡明中方關於香港原則:“主權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談判的題目只有一個:歸屬問題。”這使撒切爾夫人想要在1997年後英國人能夠繼續治理香港的美夢破滅了。鄧小平又強硬的回答:“如果我們願意,今天晚些時候就可以收回香港。”聽了這話,在國際上有“鐵娘子”稱號的撒切爾夫人愣住了。其實撒切爾夫人也曾經考慮過最壞的解決方案,但在和國防大臣商議後放棄了。

困難重重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關於香港問題談判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過:“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不變的利益”但是在香港問題上,英國卻始終無法獲得他們想要的利益。後來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意外摔倒,不知道是不是寓意大英帝國在香港問題上栽了跟頭。

困難重重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摔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