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All in直播帶貨,究竟靠不靠譜?

毫無疑問,淘寶直播成為了當下熱門的風口。

自2016年5月淘寶直播正式上線以來,僅僅不到四年的時間,由淘寶引導的成交額就超過了2000億元,連續三年增速在150%以上。

成為近三年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商形式!

面對如此強勁的發展勢頭,各大企業自然是蠢蠢欲動。


01

企業All in淘寶直播


什麼是趨勢?

面對人流量不斷下滑、租金成本不斷提高的線下生意,加碼線上被視為品牌的政治正確,尤其在直播電商的賦能下。

更何況,還有淘寶的持續加碼。

企業All in直播帶貨,究竟靠不靠譜?


3月30日,淘寶直播發布年度戰略:


未來一年將為生態夥伴提供百億級資源,幫助10萬個月主播實現月入過萬的目標、打造100個年銷售額過億的MCN機構,讓所有的線下商家都能夠0門檻、隨時隨就能夠開播,打造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直播平臺!

也就是說,淘寶直播有意扶持中小主播,致力於縮小與頭部主播的“流量鴻溝”!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很多企業都表示想All in直播。

不過,外界也有一些負面的消息。


比如,擁有幾十萬粉絲的主播,帶貨能力不如一位普通門店的銷售員;比如,擁有數百萬微博粉絲的明星,卻也賣不出去一件貨。


那麼,就順著直播的風口,從“人、貨、價格”三個層面來解讀,看企業All in直播究竟是否靠譜?

02

流量的背後

關鍵是人設的塑造和直播內容的專業度

為什麼同樣是帶貨直播,李佳琦能夠讓消費者“買買買,停不下來”,但是像李湘這樣的明星在直播的時候,真正下單的人卻很少?

最為關鍵的是人物的設定!


企業All in直播帶貨,究竟靠不靠譜?

提到李湘,你會想到什麼?大概率會想到網絡上關於其炫富的新聞,或者關於其娛樂方面的八卦新聞。總而言之,很難將其與賣貨聯繫到一起。

再說李佳琦和薇婭。

儘管大家都知道作為頭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婭賺錢的能力超強,但是在消費者眼裡,他們在賺錢的是同時,也在為消費者爭取最大化的折扣。也就是說,在消費者看來,在李佳琦和薇婭那裡,“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

但是,如果換成李湘的話,很多人會覺得她是消費者和商家兩邊通吃,只有送錢的人才會去買。

另外,主播還需要體現出專業度。

首先,你得是一名銷售;其次,你又不僅僅是銷售。因為,傳統銷售一般是一對一、面對面,但是主播是一對多、隔著手機屏幕。

也就是所謂的“網感”!

而“網感”的形成,既需要時間的錘鍊,更需要主播本身具備綜合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也就是說,如果是內部培養的話,那麼週期過長成本過高;如果外部聘請的話,又面臨人設和專業度的問題。

更何況,在具備強大的帶貨能力後,主播們也未必會聽命企業的安排。

03

侷限於自家產品

難以擺脫銷售員的固有痕跡

對於很多喜歡美妝的女性消費者來說,相信對幾年前的陳歐體中“我為自己代言”還留有很深的印象。但是,

“直播帶貨”不是為自己代言,而是為其他產品代言。

怎麼理解呢?

無論是李佳琦還是薇婭,亦或者羅永浩,他們的帶貨模式其實都是一樣的,即讓團隊在琳琅滿目的產品中替消費者嚴選好貨,在談妥好價格和相關服務後,再推薦給消費者。


企業All in直播帶貨,究竟靠不靠譜?


正因為此,才能避免“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保證儘可能的公平和客觀!

回到企業直播上。

企業開通直播後,勢必只會兜售自己的產品,而不會從第三方的角度替消費者嚴選好貨。儘管說,作為電商銷售的補充,直播能夠更加直觀、多視角的展示產品,並且通過主播的操作讓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有更深的認識。

但是,這隻能服務於那些已經進店的消費者,以及原本就對該品牌有關注、準備下單購買的消費者!


這與薇婭、李佳琦的直播帶貨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在於,企業直播的主播更像是線上銷售員的角色,而薇婭和李佳琦才有機會被冠以“全球好物推薦官”、“產品體驗官”的稱號。

具體來說,企業直播的特點決定了其只能滿足目的性明確的消費需求,而不能像薇婭、李佳琦那樣,“哪怕你現在不需要,也可以買些屯著”,刺激消費者的感性消費神經,以達到只要你光顧直播間,總覺得必須買點什麼東西才行。

換言之,企業直播只能服務於店內的客戶,而無法走到外面招攬客戶。

04

渠道不穩固

並且導致品牌喪失溢價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儘管李佳琦和薇婭作為頭部主播,有長期且固定的合作伙伴。但是,我們也很少看到他們頻繁的推薦某一個品牌旗下的某一產品。


這到底是為何?

因為,好物推薦官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其必然在千千萬萬的商品中遴選好物。結果這就導致,任何試圖寄希望於頭部帶貨主播作為其銷售渠道的想法,都是不靠譜的。


企業All in直播帶貨,究竟靠不靠譜?


那麼,如果是企業直播的渠道呢?

首先,企業直播的搭建尤其是主播的培養,並不容易;其次,即便企業直播能夠建立起來,與傳統的線下渠道和線上渠道相比,企業直播的渠道更加的脆弱。

一方面,企業的經營週期都會比主播的“生命週期更長”,這就勢必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無論是線上渠道還是線下渠道,經過長期的耕耘後,所帶來的流量都要比企業直播更加的穩定。

對於大企業來說,企業直播帶來的影響比較微弱,而且更多是替代關係,消費者只是換了個購買渠道而已;對於小企業來說,則很有可能陷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陷阱之中。

另外,企業直播還有潛在的風險。

消費者為什麼樂於看直播?除了主播的人氣和對其“好物推薦官”身份的信賴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價格真的很便宜,非常的便宜!

以芝華仕的一款懶人沙發為例。

官方旗艦店的正常銷售價格一般在2000元以上,但是在促銷活動的時候,銷售價格可以降低700元至1599元。然後,薇婭直播間的價格只要899元。

作為消費者的你,會不心動?

企業All in直播帶貨,究竟靠不靠譜?


因此,品牌必然是矛盾的心態。

如果品牌一開始衝著曝光度和打造爆款產品的目的,那麼賺不賺錢無所謂,銷量和人氣更為重要。但是,如果從盈利的角度來說,在剔除掉坑位費和抽傭之後,品牌勢必面臨巨大的虧損。

也就是說,企業直播如果按照網紅帶貨那樣操作的話,勢必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


給消費者折扣,不僅會造成對渠道的衝擊,而且也會導致企業利潤的嚴重損失;不給消費者折扣,又有什麼理由說服消費者守在直播間呢?

05

結語

在這輪疫情影響下,各行各業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面對這樣的困境,企業迫切想找尋出路。尤其當電商直播成為風口,加上淘寶平臺的不斷加碼。

於是,極有可能陷入“病急亂投醫”的陷阱之中!

正因為此,需要特別跟企業強調的是,切勿盲目而行。另外,就像前面提到的,打造企業直播絕非易事,短時間內更不實際。

這就意味著,遠水救不了近火,All in企業直播帶貨,並不是很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