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在育儿中我想说身教言传

言传身教,出自《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成语解释为: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

该词的语法为联合式。那么,问题来了,在育儿中,言传和身教哪个在前?

我们整天苦口婆心的教孩子,却经常被孩子嫌弃“唠唠叨叨”!有时被气急,也会用短平快的办法,大喝一声:我数三个数,你赶紧过来,1、2......可是这办法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还是不见成效,甚至搞得亲子关系紧张。

记得以往给成人学员们培训,做过这样一个小测试:“同学们,下面请听老师的指令,跟着一起做啊!首先,请伸出右手并握拳,然后伸出拇指、再伸出食指(呈八字状),好的,现在请按照指令做——将你的手势放到脑门上(讲到此处,我一边说一边将手比划在下巴上)”,结果奇迹发生了,课堂上80多人,几乎都和我一样将手放在了下巴上。我重复道:“请将手放到脑门上。”但我的手仍然在下巴上不动,这时有一小撮人开始左右观望,其中少数几人犹豫后将手放到脑门上,当我重复第三次,班上仍然有一多半的人还是保持着原有姿势。

“言传身教”,在育儿中我想说身教言传

此外,作为路盲的我,还曾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快走到十字路口找到一位男士问路(在我看来,男士们的方向感一般都比较好)。只见这位大哥,一边对着微信说话,一边伸长手臂往右一指,接着放下手机对我说:“看到红绿灯没?往左拐一直走就看到了!”说完匆忙地离开了,我本能的点点头,接着开始蒙圈:这大哥告诉我看到红绿灯往左拐,可是他的手势明明是往右边指的啊!同志们,如果此时你是我,你会往哪个方向走?我果断选择了他实际行动指引的那个方向(至于,走错路的事,我就不想说了)!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乎!

由于疫情,这个假期特别漫长,一家人只能谁都不嫌弃谁,日夜地厮守在一起。前期还沉浸在春节的作息习惯中,每到晚上各种催促让孩子们睡觉,可是当孩子们躺下熄了灯安静下来,总还是会找各种理由出来,一会上厕所,一会饿了想吃东西,孩儿爸问:怎么还不睡觉?!孩子振振有词,你不是也没睡吗?

相反,当我们都安静的或坐在书桌前,或坐在阳台上椅子上看书,孩子们不需言语就会乖乖地来到各自房间学习或阅读。

春节前,有一天晚上带着孩子出门取快递,不远处两个男士面对面在谈话,一会小宝离开我,跑向两位男士,我正诧异他要做什么,两位男士同样奇怪看着小宝,只见孩子走过去,用力地踩着一位男士刚刚扔到地下,还未熄灭的烟头,接着蹲下身捡了起来,扔到旁边的垃圾箱里,然后向我跑回来,还不忘回头对两位男士说:叔叔,这下就安全了!

我们常说,生而为人,你要善良,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妈妈会把女乞丐带回家里,为她洗头梳头,然后包好饺子给她吃,那时物质还很匮乏,我们姐仨看着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妈妈却说:等她吃饱了你们再上桌!

“言传身教”,在育儿中我想说身教言传

很多品质和终身受益的习惯,正是在儿时父母的身教言传中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第五伦传》中写道:"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从而引出这样一组名言: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说身教胜于言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