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生氣用“打”發洩情緒?三點,引導小孩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今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樣,帶著小寶到樓下去走走玩玩,走到半路碰上鄰居的小朋友小程程也在那,就跟著小程程去了他們車庫玩,起初兩個小夥伴玩得挺好的,鄰居的爺爺也在車庫坐著,玩了沒多久,小程程看到他奶奶曬在門前的蘿蔔乾,就隨手一扯,所有的蘿蔔乾都撒了一地,小程程爺爺看著就一個勁地啊啊,小程程奶奶看見了,順手拍了幾下他的手,結果小程程就拿了個掃帚就直接往爺爺身上打,爺爺因為是半邊癱,不會說話,只會一個勁地“啊 啊 啊,啦啦啦”打過去的時候,爺爺一直都是啊 啊 啊,啦啦啦 然後用他沒多大力氣的手從他孫子手上搶過掃帚,他爺爺怎麼使眼色,還是無濟於事,小孩又開始拿起棍子打,反反覆覆的,後面他奶奶強行把他拉開 ,才停止不打了,他奶奶說小程程在家裡也經常打他爺爺,有幾次他爺爺還被打哭了。

小孩生氣用“打”發洩情緒?三點,引導小孩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像小程程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隔壁的一個小男孩也是,現在兩歲多了,由爺爺奶奶帶大,父母不在身邊,他一不開心了就用手,拿凳子,石頭砸她的奶奶,一不依著他就會大發雷霆,有一次還把她奶奶的手咬了口子,像這樣的例子見得也比較多,聽說的也比較多。可能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是被寵壞了?還是膽子大了?

其實很多大人是不能容忍一個小孩去欺負自己,或者長輩的,一旦小孩做出這種行為,很多人都會說沒大沒小的,一點規矩都沒有,或者暴躁如雷把小孩訓一頓或者揍一頓,你怎麼能這樣等等

小孩生氣用“打”發洩情緒?三點,引導小孩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下,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們為什麼會去打大人呢?

01孩子為什麼會打大人

一歲左右的小孩打人,有幾種原因

|第一,可能是無意識的覺得打很好玩,或者是打人可以引起大人的關注

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她根本都意識不到她是在打人,也不知道打人是種不好的行為,覺得就是跟你在玩,而更有些小孩覺得你們都在忙自己的,沒人跟我玩,在她起初打人的時候,你的反應過大或者有些情緒上的波動,她有可能會下次還會繼續,她繼續這樣做,能成功的引起大家的關注,他也就達到了她的心理需求。

|第二,大人從小沒有很好的引導如何看清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小孩情緒的發洩如果不能及時發洩的話,容易產生暴躁的脾氣,甚至是暴躁的行為。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可能還無法理解或者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是帶人的負責人沒發覺到她的情緒,只是看到她表面的暴躁,所以也就不能及時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導致他不能認清到自己的情緒。

|第三,小孩從小處在一個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環境下受到影響.

比如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三觀不合經常用這種方式來處理問題,或者是在小孩做了點錯事,大人經常性說打,一種語言性表達,傳達到孩子腦海中了,小孩在這樣的環境下被薰陶了,模仿了大人的行為。

小孩生氣用“打”發洩情緒?三點,引導小孩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遇到小孩把脾氣遷怒於人,動手打大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我們不妨去傾聽他內心的情緒,內心的想法,幫孩子說

比如,我們可以問他你在憤怒什麼呢?你在為什麼生氣呢?用平和的語氣跟他溝通,這樣可以幫孩子打開了他的話匣子。在他看來那麼多的不公事件都從嘴裡滾滾而出。說完這些,他的情緒立刻會平復很多。幫孩子說,是引導孩子處理憤怒情緒的重要一步,他也能體會到你的關心。

第二,當孩子的憤怒情緒過於激烈的時候,一定要允許孩子可以通過吼叫、大哭等等方式去表達和宣洩情緒。

我家有個四歲多的大寶,我經常會給她讀《蘇菲生氣了》《不要隨便發脾氣》等等繪本故事。

《蘇菲生氣了》這繪本很經典,繪本里的主人公:“蘇菲跟姐姐搶玩具,她沒有搶到玩具很生氣;然後菲菲跑出家,來到樹林;菲菲爬上樹,心情好多了,最後菲菲回家了。它表達了孩子生氣的樣子,怎樣自我調節情緒。

我們可以喊叫,奔跑,但是蘇菲並沒有通過跟姐姐打架,或者打媽媽的方式來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第三,訓練寶寶調節情緒,不同年齡段用不同的訓練方法

發洩情緒的事情要在很小的時候開始訓練。不管哪個階段,我們可以嘗試用到共情去體會她的情緒:

一歲半左右的寶寶發脾氣,我們需要抱抱他,安慰他,然後幫他說出來:“寶寶是不是害怕了?”“寶寶是不是生氣了?”

而不是說:那個桌子惹你生氣了,打它。或者說:爸爸太討厭了,打爸爸。

2歲到3歲左右的寶寶,當孩子學會攻擊人的時候,我們也一樣要理解並接受孩子的情緒,也要給他設立界限,比如“媽媽理解你,但是打人是不對的。”引導孩子用一些沒有傷害性的方式來宣洩情緒,比如用出氣沙包等等


小孩生氣用“打”發洩情緒?三點,引導小孩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我們也不用擔心這樣對待孩子,會讓他越來越玻璃心,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可怎麼去表達、能夠被接納的時候,他就會慢慢懂得“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會慢慢學會和自己的情緒相處。慢慢地會懂得怎麼樣發洩自己的情緒。

有心理學家指出,如果父母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不理解他行為背後的情緒,他會感到困惑和憤怒,壞的感受也會不斷累積。而孩子的感受和行為有直接聯繫,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壞的感受,就會有壞的行為。

一個人的情緒好壞,是否能夠更好地把控,很重要,小時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成年後可能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補得上。

小孩生氣用“打”發洩情緒?三點,引導小孩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留言和我一起討論學習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