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尼什骷髏塔建於1809年,由952名塞爾維亞人的頭骨堆成。

那一年,他們在對陣土耳其人的戰鬥中慘敗。這也是綿延近百年的土塞紛爭中的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歷史上骷髏塔復原

自文明伊始,建築一直是人類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從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到埃及的吉薩金字塔,建築展現了其建造者的燦爛文化。

而對於尼什骷髏塔,它承載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歷史。

十九世紀初頁,奧斯曼帝國在戰勝了塞爾維亞的敵人後樹立起這座由952具頭骨組成的建築,以警示殘餘的叛亂分子。

歷史上,這場戰鬥頗為可歌可泣。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塞爾維亞為尋求民族獨立進行了近百年抗爭

當塞族人意識到土耳其人已經將他們逼近懸崖之時,一名叛軍指揮官點燃了軍械庫中的火藥,意圖與敵人同歸於盡。

然而最終,塞爾維亞部隊全軍覆沒,但僅僅帶走了幾名與他們不共戴天的仇敵。

為了給那些蠢蠢欲動的叛亂者上一堂血淚之課,土耳其人將塞族人的頭骨嵌入一座5米高塔的牆壁上,將其稱之為骷髏塔。

兩個多世紀之後,曾經的骷髏塔已經被改建成了一座博物館,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如今的尼什骷髏塔已成為一座博物館

骷髏塔在塞爾維亞語中寫作Ćele Kula,由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將軍赫爾希-帕夏下令建造。

這是土耳其軍隊的一項傳統,為敵人豎起一座紀念碑,以震懾那些執迷不悟的殘餘勢力。

自1804年至1817年,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塞爾維亞人開啟了民族覺醒之路,但革命遭受了一系列慘烈失敗。

1809年,第一次塞族起義遇殘酷鎮壓,反叛軍被一網打盡。

面對36000名帝國衛隊的進攻,兩千名塞族人想要竭盡全力死守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城市尼什。但他們很快發現自己寡不敵眾,一切都陷於徒勞。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塞族獨立運動首領辛德里奇

指揮官斯蒂凡-辛德里奇並沒有選擇逃亡或投降,而是決定與土耳其人同歸於盡,以避免自己的部下遭到奧斯曼帝國的俘虜和酷刑。

在尼什城邊的塞加爾山上,辛德里奇向一個堆滿火藥的房間開火,讓所有人灰飛煙滅。

帕夏對辛德里奇的做法感到極度憤怒。他命令手下逐一搜尋叛軍屍體,割下他們的頭顱,並用稻草充填紛飛散落的一塊塊皮膚。

塞族人的遺體隨後被送往伊斯坦布爾的宮殿上,以宣揚奧斯曼帝國在這次戰鬥中的勝利。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十九世紀的伊斯塔布爾

同時,952個頭骨被用來建成了這座寬4米高5米的骷髏塔,矗立在尼什城的入口處。

這些骷髏共排成56行,每行17個,最頂部中間位置正是辛德里奇。這是塞爾維亞人為追求獨立而付出的代價。

如果你現在前往那裡參觀,只能見到59具頭骨。其他的絕大多數已經被死者家屬移走。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大多數頭骨已被移走

儘管1809年的戰敗給塞族人帶來了重創,但他們很快從陰霾中走了出來。

直到1878年,塞爾維亞人終於成功反抗奧斯曼帝國,獲得了民族獨立。

塞爾維亞政府並沒有摧毀這座恥辱之塔。相反,他們將其視為追求獨立解放的紀念碑,並於1892年圍繞著骷髏塔建起了一座教堂。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1878年的骷髏塔照片

直至今日,辛德里奇的頭骨仍然被陳列其中。

尼什骷髏塔每年都有三萬名遊客前來拜謁。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著名詩人阿爾封斯-德-拉馬丁在參觀後寫道:

“我看到一座塔聳立在平原之上,白得好似大理石築成。我走近後才發現,那是一排排規則的人頭骨。一陣風吹過,還有些許頭髮像地衣一樣飄舞。”

“願塞爾維亞人保留這座紀念碑!它將永遠教會孩子們民族獨立的價值,向他們展示父輩為此付出的代價。”

952具頭骨堆成的尼什骷髏塔,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尼什古城牆入口

兩百多年過去了,骷髏塔仍然矗立在尼什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