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皮囊》:就算劉德華作了序,這本書也讓我失望至極

就算劉德華作了序,這本書也讓我失望至極

評《皮囊》:就算劉德華作了序,這本書也讓我失望至極

昨天上廁所的途中往公司書架瞥了一眼,發現一本《皮囊》,二話不說就借走了它。

蔡崇達的《皮囊》我早就有所耳聞,有許多大V都做過推薦,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看過,但我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讀過這本書。

今天閒著沒事,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大概花了3個小時,讀後感四個字:失望至極。

評《皮囊》:就算劉德華作了序,這本書也讓我失望至極


1.

打開這本書,第一頁是韓寒的編者按,寫得挺好,後面是劉德華的序。

一開始沒有看到落筆,覺得這篇序寫的稍有些晦澀難懂,後來突然看到劉德華三個字,en?劉德華的序?好唄,這本書挺神奇的。

第二個序是李敬澤老師寫的,看完整本書我覺得這篇序寫的非常中肯。


2.

我們再來說說書吧,一共囊括了14個小故事,第一個點題的“皮囊”,講的是阿太的故事,她告訴黑狗達“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但從後面父親的故事可以看出來,肉體還是拿來伺候的。

起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第一感覺“嗯,很有道理”,也沒有多考慮這句話出自一位普通的農村老人,也許她不普通吧,我們暫且不深究。

第二個故事“母親的房子”,這是我對作者三觀產生懷疑的地方。

當時父親病重,主人公家裡經濟情況可以說並不好,而母親還是執意要造房子。後來房子都要被拆了,母親還要造。

現實生活中其實是有這樣的長輩的。

我的老家有許多年長的人為了面子上光彩,寧願花錢將房子外牆砌好,也不願將房子裡收拾得舒舒服服。

所以說作者這樣描寫母親想要房子的心理也挺真實的,不過或許後面作者自己發現將母親寫的過於虛榮了,就刻意在情節裡穿插了父母之間的愛情故事,比如門前刻著父母名字的對聯,意欲將這一切自私歸結到偉大的愛情中。但?沒必要,真的沒必要,再怎麼為了愛情母親確實是自私的。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心裡對這本書的評分已經很低了。


3.

再來說說後面幾個故事裡出現的所謂的朋友吧,在作者的描述裡,這些人更像是襯托主角有多成功的一面牆。

比如擁有相反個性和追求的厚朴,死了;出生在更高起跑線上的香港阿小,落魄了;本來比自己優秀的天才文展,被大城市排擠。只有作者自己彷彿高高再上,混在帝都。

這些該叫做朋友嗎?作者一路寫下來,都沒有描寫對這些所謂的朋友提供任何幫助,只是一味比較,特別是當收到香港阿小來信的時候還特意跑去拿給隔壁阿小炫耀,這是個什麼操作,我看不懂。


4.

李敬澤在序裡說,“自70後起,在文學書寫中父親就失蹤了”。

作者主張非虛構,關於文中父親的故事,我覺得重症室這篇寫的特別好,文筆也好情節也好。但老是扣著父親的事情不放,難道是身邊也就這麼個可以感天動地的故事了嗎?

另外貫穿全文的“神學”概念,我姑且覺得有一種“作者寫完故事發現立意過淺,所以搞一個信仰的概念比較高級”的感覺。

而張美麗、政府領導這些橋段,也給人一種“碰瓷”的味道,就像咪蒙那樣,扣讀者痛點。一點都不文學,倒像個商人寫的。

但看了很多書評,有不少讀者表示有代入感,但讓他們有代入感的竟然只是屬於閩南人的一些回憶、風俗,而不是故事本身。

用地域差異來博取“共鳴”的文章,它還能算是文學作品嗎?

綜上,今天看了這本《皮囊》,我很不開心。來自一位普通的讀者。

文 | 叩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