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皮囊》:就算刘德华作了序,这本书也让我失望至极

就算刘德华作了序,这本书也让我失望至极

评《皮囊》:就算刘德华作了序,这本书也让我失望至极

昨天上厕所的途中往公司书架瞥了一眼,发现一本《皮囊》,二话不说就借走了它。

蔡崇达的《皮囊》我早就有所耳闻,有许多大V都做过推荐,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看过,但我一直没有机会好好读过这本书。

今天闲着没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大概花了3个小时,读后感四个字:失望至极。

评《皮囊》:就算刘德华作了序,这本书也让我失望至极


1.

打开这本书,第一页是韩寒的编者按,写得挺好,后面是刘德华的序。

一开始没有看到落笔,觉得这篇序写的稍有些晦涩难懂,后来突然看到刘德华三个字,en?刘德华的序?好呗,这本书挺神奇的。

第二个序是李敬泽老师写的,看完整本书我觉得这篇序写的非常中肯。


2.

我们再来说说书吧,一共囊括了14个小故事,第一个点题的“皮囊”,讲的是阿太的故事,她告诉黑狗达“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但从后面父亲的故事可以看出来,肉体还是拿来伺候的。

起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第一感觉“嗯,很有道理”,也没有多考虑这句话出自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也许她不普通吧,我们暂且不深究。

第二个故事“母亲的房子”,这是我对作者三观产生怀疑的地方。

当时父亲病重,主人公家里经济情况可以说并不好,而母亲还是执意要造房子。后来房子都要被拆了,母亲还要造。

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有这样的长辈的。

我的老家有许多年长的人为了面子上光彩,宁愿花钱将房子外墙砌好,也不愿将房子里收拾得舒舒服服。

所以说作者这样描写母亲想要房子的心理也挺真实的,不过或许后面作者自己发现将母亲写的过于虚荣了,就刻意在情节里穿插了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比如门前刻着父母名字的对联,意欲将这一切自私归结到伟大的爱情中。但?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再怎么为了爱情母亲确实是自私的。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对这本书的评分已经很低了。


3.

再来说说后面几个故事里出现的所谓的朋友吧,在作者的描述里,这些人更像是衬托主角有多成功的一面墙。

比如拥有相反个性和追求的厚朴,死了;出生在更高起跑线上的香港阿小,落魄了;本来比自己优秀的天才文展,被大城市排挤。只有作者自己仿佛高高再上,混在帝都。

这些该叫做朋友吗?作者一路写下来,都没有描写对这些所谓的朋友提供任何帮助,只是一味比较,特别是当收到香港阿小来信的时候还特意跑去拿给隔壁阿小炫耀,这是个什么操作,我看不懂。


4.

李敬泽在序里说,“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就失踪了”。

作者主张非虚构,关于文中父亲的故事,我觉得重症室这篇写的特别好,文笔也好情节也好。但老是扣着父亲的事情不放,难道是身边也就这么个可以感天动地的故事了吗?

另外贯穿全文的“神学”概念,我姑且觉得有一种“作者写完故事发现立意过浅,所以搞一个信仰的概念比较高级”的感觉。

而张美丽、政府领导这些桥段,也给人一种“碰瓷”的味道,就像咪蒙那样,扣读者痛点。一点都不文学,倒像个商人写的。

但看了很多书评,有不少读者表示有代入感,但让他们有代入感的竟然只是属于闽南人的一些回忆、风俗,而不是故事本身。

用地域差异来博取“共鸣”的文章,它还能算是文学作品吗?

综上,今天看了这本《皮囊》,我很不开心。来自一位普通的读者。

文 | 叩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