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又割肉了,局勢有變?我們也該賣了麼?

昨天看了個消息,說巴菲特又割肉了,不過這次割的是銀行。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週五公佈的文件顯示,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於4月7日和8日賣出紐約梅隆銀行86.9萬股股票,價值約3,000萬美元,出售價格在35.31-35.83美元。出售後,使其在該銀行的持股比例從約10.4%降至9.8%。


按照伯克希爾哈撒韋提交的信息披露報告,巴菲特是在3月3日完成對紐約梅隆銀行的增持,彼時,其增持923.49萬股,按照平均每股40美元左右估算,可能斥資了3.8億美元。


現在在35美元左右賣出,粗略計算,這筆減持交易股神約虧損263.3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54.20萬元)。


老馬失蹄了麼?


巴菲特又割肉了


一直以來,巴菲特都十分偏愛銀行股,他曾表示:“如果你不在資產端做蠢事,銀行基本是個好生意。我們持有的銀行股每年利潤率在12%到16%之間,相較於長期債券2%的利息,這個利潤率很可觀。”


此外,截至到2019年年底,巴菲特持有的銀行股市值總和達2480億美元,在其2019年的十大持倉中,有六隻是銀行股。


在買入銀行股之後,巴菲特還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此次因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大跌所導致的危機,危害比不上2008年。”此外,他還表示,他一直感覺會在某個時間爆發大流行病,但最終不會阻止國家或世界的進步。


但天有不測風雲,股神也有估算錯誤的時候。在3月3日完成對紐約梅隆銀行的增持後,3月18日,紐約梅隆銀行股價在暴跌中低觸及26.40美元,較巴菲特增持價一度下挫超30%。而截止4月9日收盤,該股價報於37.14美元,也較40美元下跌了7%。巴菲特相當於“抄在了半山腰”。


出了銀行股,巴菲特之前也割肉了航空股。


美東時間4月3日,巴菲特以每股26美元左右的價格割肉,據粗略計算,巴菲特減持達美航空的股價距離其逆市增持時縮水接近50%。與此同時,巴菲特還拋售了美國西南航空股票。


至於為啥割肉航空股,美國媒體稱是因為4月2日,油管上一則ALPA(美國民航飛行員協會)領導層的內部討論視頻爆出猛料,說達美航空管理層刻意隱瞞其飛行員新冠性病毒檢測為陽性的消息,更坑的是,達美航空並沒有公佈哪個航班檢測出現陽性。


這類操作,真的讓受創的航空業雪上加霜。


不過這或許不是最終原因,有記者試圖採訪巴菲特秘書,人家回答的很謹慎:

一切都等到5月股東大會才能揭曉。


賣出三原則


想到股神也有割肉的時候,廣大人民群眾又覺得和股神的距離接近了那麼一點點。


但巴菲特這兩次割肉,在於業內人士看來,其實再正常不過了。因為這涉及到交易中一個最經典的問題:


什麼時候應該賣出。


大家最喜歡問好買哥的問題就是,我虧了多少多少,能不能賣出了/我賺了多少多少,是不是應該賣出了?


這樣的問題,在暴跌的時候,尤為多。


後面和大家聊了一下,發現很多人不是因為暴跌而賣出,而是因為暴跌而覺得後市還要下跌,才賣出。


在暴跌中感到恐懼是人之常情,但也是不理智的行為,打個比方,就好像很多人在山頂上萬丈懸崖,不覺得害怕,而蒙上眼睛向下滑,越往下越因為加速度太大而感到恐懼。


所以要判斷何時賣出最適宜,其實最好的就是迴歸“價值投資賣出三原則”:邏輯變了,價格太貴了,發現更好的了。


邏輯變了,是對錯誤買入的糾正;價格貴了,是對公司價值的判斷;發現更好的,是不同公司之間的比較,這實際上是換股,而非單純的賣出。


大家發現沒有,沒有一個原則讓你在暴跌/虧損賣出,所以,經常提問的那些都不能成為賣出的理由。


巴菲特其實持股時間都有非常長的週期,可口可樂從上世界80年代一直到現在依舊持有;比亞迪從2008年一直持有到現在,幾乎很多重倉股,巴菲特都能數十年如一日的拿著。


而這次短時間內出手航空和銀行又割肉的案例,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巴菲特認為買入的邏輯變了。


巴菲特之所以敢於在疫情恐慌導致市場暴跌的時候去抄底銀行股,其中最大的一個失誤是對疫情形勢嚴重程度的預判估計不足,就如美國多數機構此前普遍認為一樣,以為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僅是一次較強的流感,只是短期的流行後會很快被消滅,因此美國經濟面不會出現太大風險。


但後面發現,新冠病毒並不是流感,它給全世界帶來的連鎖反應遠遠高於巴菲特團隊的估算。


截至3月份,全球經濟是什麼情況呢?我們來總結一下:


- 供應鏈斷裂(美國70%仿製藥來自於中國,蘋果大幅下調盈利預期);

- 需求萎縮(美國餐廳收入銳減95%;全美電影院三月前兩週收入二十年最低);

- 嚴重失業(美國逾1千萬人失業,失業率堪比1929年大蕭條);

- 股市崩盤(沒有活人見過這麼多次熔斷,盤面之慘烈堪比1929大崩盤);

- 石油危機(油價單天暴跌30%,80年代以來最深);

- 債券崩盤(投資級債券單天暴跌20%,史無前例);

- 貨幣市場破淨(美聯儲不得不保證貨幣基金,類似08年);

- 潛在的房地產市場危機(美國兩房只能堅持不到12周,準備繼2008年之後再次要求美國政府救援)。


無疑,這些變化和巴菲特之前預計的“美國經濟面不會出現問題”相悖,所以老爺子自然跑了。


說到最後,其實還有一個關鍵信息:很多投資者都喜歡把整個市場的漲跌作為買賣的依據,但其實從頭到尾,你們要判斷的是你們個股的價值/個基的情況,而不是整個市場的漲跌,除非你擁有的是指數。


所以我們不能夠用對市場漲跌的判斷去指揮自己買賣的操作,就好像你要吃雞蛋,不到市場上買現成的,卻買個老母雞回家養著每天下蛋。


那麼,關於“何時賣”的小分享今天就到這啦,希望能幫到大家。


祝大家週末愉快喲~


好買商學院專注基金投資以及專業的基金知識分享,系統且全面,如果你也對基金投資感興趣,就關注好買商學院,加入好買商學院投資圈子!
並且私信我,免費領取理財大禮包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