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梯云独架人梯



青春,梯云独架人梯

张人彪和孩子们在一起


●本报尤溪记者站 陈 杰 通讯员 郑梅珍 肖登超 文/图


3月29日上午,尤溪县联合镇东边村东边小学老师张人彪,从学生小曾家辅导完出来,赶往其他4名学生家里。这样的走教,年后张人彪每周都进行一次,“每次都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备好练习资料,怕孩子长时间在家没有学习,知识淡忘了。”

受疫情影响,这个只有5名学生的小学,因孩子家里没有网络,家长多用老人机,无法像其他学校那样开展线上教学。张人彪用走教方式,为孩子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一校一师五生乐


东边小学建在千年层层叠叠的尤溪联合梯田脚下,是一所只有一名教师坚守的单人校。张人彪从2018年9月1日开始,成为这里唯一的老师。因为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一旦撤去单人校,孩子们有可能失学。

提起为何回乡教书,张人彪说自己早早就与教育结下了缘。

90后张人彪是尤溪县联合镇联合村人,他深知父母务农供孩子读书的艰辛。2011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后,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愈发爱读书。从大一开始,他早上到校园的湖边、教室晨读从不间断;大二时,张人彪的助学金、奖学金全用在购书上,毕业后工资也多用于购买书籍。

2015年,通过“三支一扶”政策,张人彪回到家乡联合镇,开始两年的基层服务工作。下班常到联合中心小学打乒乓球,那时五六年级的孩子常加入对打,有一次,张人彪问孩子:“你们平时不懂的题我教教你们怎么样?”就这样,张人彪常给这里的孩子辅导课业。当时联合中心小学校长温有文得知后,还邀请他参加学校的青少年宫活动,于是,张人彪经常在周四下午出现在青少年宫活动课堂上,给孩子上起他喜欢的篆书课程。

2017年,服务期满,在沙县、福州学习一年后,张人彪回到家乡。“东边小学缺老师,你想去吗?”温校长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张人彪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这所学堂,开始了他的乡村教师生活。

“当上一年级课程时,二年级就先预习,抄写课后字词;给二年级上课时,一年级就自主复习。”张人彪介绍,因为是一二年级混合班,他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刚来执教时学生最多时8人,现在只有5人。孩子父母多在外务工,因为年龄尚小自理能力有限或家庭经济压力大等,只能选择就近就读,三年级后孩子会转去镇上的中心校。

“我也是乡村出来的,能体会到乡村学生求学的不容易,所以我愿意留下。”张人彪说,自己兼顾着语文、数学、德育课程,还兼任校长,让他满意的是学校的教学条件不错,多媒体、电脑、打印机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他还细心布置,“学习园地”、黑板上写上的报警电话、学生礼貌用语等细节让教室充满温馨……

乡村教师生活,周围同龄人很少,平时跟长辈聊聊天,张人彪多和孩子打成了一片。“即使有时比较孤独,但能给孩子关爱,是值得的。”张人彪说,有时会把孩子留下辅导,和孩子共享一顿简单的午餐;平时还一起玩游戏、写书法,丰富课后生活。“常常我午饭还没做好,孩子就来学校陪我。如果我还能上音乐、体育课就更好了。”张人彪笑道。

小曾平时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他知道去了中心校就是别的老师授课了,“希望张老师一直能教我学习,他比较温柔,方法很多,我可以学得更好。”

“辅导孩子作业很困难,老师每次来讲解都特别细心。”陈熙塔是班里两名孩子的爷爷,因为疫情,孩子的父母没能回家,有了张老师的上门辅导他很放心。

“希望早一点开学,和孩子们重聚课堂。”这是张人彪现在最期望的事。


自筹书屋暖村童


张人彪深知,相比城市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乡村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少了,一直想办法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特别是从事基层工作时,我走遍家乡各村,发现村里农家书屋并不多,甚至一家像样的书报亭都很少见。”那时筹建一个书屋的想法,在张人彪心中萌生。并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积攒书籍。

2018年2月8日,张人彪在自家楼下办起“源底书屋”,对书友特别是孩子免费开放。经过不断积累扩充,现在书屋已初具模样,从刚开始的500多册,目前藏有各类图书约3000册。“我的愿望是藏有量5万册以上。”张人彪说。

“我常想自己小时候如果学习环境能好点,有更多的书可以读就好了。”他还积极策划如“书声暖春”乡村传统文化学习等公益活动。

因为藏书多为圣贤典籍,来书屋的多是低年级的孩子,张人彪又购买了许多注音版本的书籍。他还把具有教育意义的古文打印出来让孩子诵读,“现在孩子只能先熟读,他们太小有些不太能理解,但以后他们再读到时或许就有新的体会。”他说如《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段他就打出来让孩子们诵读过,希望孩子能通过圣贤典籍启迪心灵,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由于书屋中藏书都是张人彪自己自费购买,已经花费十多万元。为了书屋能增添更多书目,他希望更多人能参与进来。4月1日,一笔来自堂叔的2000元书屋购书捐款让张人彪很受鼓舞,“希望书屋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张人彪也希望家长能来书屋,共同参与孩子学习,因为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