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英國女王送走的首相之丘吉爾


女王與首相的關係應該如何呢?

最好應該像伊麗莎白二世與丘吉爾一樣吧!

丘吉爾在二戰這個全世界的至暗時刻,成為英國戰時首相,許多人認為他拯救了國家,因此,他的威望也是歷任首相中最高的。

那些年,英國女王送走的首相之丘吉爾

每當有人問起伊麗莎白二世與哪位首相會面最愉快,女王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溫斯頓(丘吉爾),因為每次會面都很有趣。”

有著豐富政治經驗的丘吉爾總會給年輕的女王提供很多獨特的見解,畢竟,他是那樣的高瞻遠矚,能夠看見別人看不到的背後深層次的事物,並對於未來有著先見的預知。

第一任首相,又如同父親般溫暖,再加上丘吉爾的睿智與卓越見解,在女王相處過的歷任首相里,他牢牢佔據了第一名的位置。

有媒體報道女王與丘吉爾是一對“完美搭檔”,對於年輕的女王來說,如父親般的丘吉爾忠誠裡也透露著威嚴;對於丘吉爾來說,女王年輕卻又身份尊貴。兩人相處甚好,丘吉爾對王室忠心耿耿,是女王的良師益友,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精神導師。

二戰之後的英國,百廢待興。工黨剛剛接手破落的政府,作為只存在名譽作用的女王。

女王能為這個國家做什麼?

貌似什麼都不能吧!畢竟她還那麼年輕,雖然參加過二戰,但是毫無政治經驗。

全國人民都在懷疑伊麗莎白二世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將頹廢的英國拯救出來。

但是,偉大的丘吉爾又一次站了出來,用鐵腕手段將戰後困頓的英國重新凝聚到了一起,老牌帝國重新又煥發了青春。

對年輕的女王而言,丘吉爾是她生命中莊嚴敬畏的存在。

幾乎以一己之力拯救英國的人,在女王的眼中,就是魄力的存在。

那些年,英國女王送走的首相之丘吉爾

其實兩人也不是沒有過不愉快,不過,很快就被化解了,畢竟兩人都是重大局的人。

當伊麗莎白的父親喬治六世逝世不久之後,丘吉爾就命令女王和菲利普親王搬離克拉倫斯宮,當時的女王剛即位,也很年輕,所以沒辦法反駁強勢的丘吉爾。

理由是在過去的幾百年裡,英國的國王們都住在白金漢宮,雖然歷屆國王都不喜歡住在那裡,但是沒辦法,那裡就是王權的象徵。

最後,女王含著淚搬離了那裡,雖然她並不情願,可她卻再一次聽從了鐵碗首相丘吉爾的話。

那些年,英國女王送走的首相之丘吉爾

女王當年含淚搬進白金漢宮,當下新冠又匆匆逃離,是否象徵了某種輪迴?

丘吉爾和女王丈夫菲利普親王“相處不睦”,也並非空穴來風。

當時,強硬的丘吉爾甚至反對女王丈夫菲利普親王成為海軍大臣的夢想,菲利普當時在海軍的表現非常優異,有機會成為海軍第一大臣,但是強勢的丘吉爾和貴族們都反對,無奈的菲利普只好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為了不讓丈夫難過,女王接連為菲利普親王找了好幾份差事,但都被丘吉爾否決了,因為他覺得“親王是希臘人,不是出身良好的蘇格蘭人”。

那些年,英國女王送走的首相之丘吉爾

多年之後,當菲利普談及此事時,淡淡地說:“我本以為可以在海軍謀得一職,但根本沒戲。我沒有什麼選擇,事情就這樣定了。你得作出讓步,這就是人生,我得接受,但還得要努力做到最好。”

媒體嘲諷菲利普親王是“長得好看的草包”,相比能夠給予女王政見的丘吉爾,他似乎只有默默站在背後的份(雖然這也是他的職責)。

其實呢,女王有時候也強硬地反抗過。比如她希望通過電視直播自己的加冕禮,但是丘吉爾又一次強烈反對,女王還是堅持要直播,丘吉爾到最後不得不作出讓步。

那些年,英國女王送走的首相之丘吉爾

彼此尊重,但又彼此遷就,兩人亦師亦友的關係持續多年。對女王來說,丘吉爾是她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一位人物,不可或缺。直到1955年丘吉爾卸任,女王給他寫的親筆信中強調了他對自己的重要性,感謝他的英明領導讓自己輕鬆度過了執政初期。

女王很感謝生命裡有這樣的良師益友,如同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幫女王照亮了未來的路。

1965年丘吉爾離世,按照王室規定,無論出席誰的葬禮,即使是國葬,女王也只能最後一個到場。可是伊麗莎白二世無視這個規定,早早就到達葬禮現場,去送這位故友最後一程,足可見她對丘吉爾有多重視。

那些年,英國女王送走的首相之丘吉爾

遙想英國眼下抗疫的混亂局面,不知道女王心裡是否在感慨,如果丘吉爾還在世,一定不會這樣。

《王冠》裡面,有句女王嘲諷首相的臺詞“被選出來的廢物”,不知道用來形容當下這位號召全民免疫的首相大人,是否合適?

逝者已去,特殊時刻拯救英國的人,下一位丘吉爾到底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