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今天國家統計局發佈了相關一季度相關經濟數據,具體數據整理如下。總結來說一句話:宏觀經濟不好,物價上漲,工資下降、收入減少,消費下降。用網友的話說:我太難了!

很多人看到季度豬肉大漲122.5%,都在感嘆:通貨膨脹又來了,你存的錢又縮水了。但是,有專家卻說:疫情之下,最危險的其實不是通貨膨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其實,從短期來看,通貨膨脹壓力確實很大。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對於通脹,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物價上漲,一季度CPI綜合漲幅4.9%,這是通脹最明顯的表現。

其次,根據央行數據,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大增10.8%,這些新增的貨幣是通脹的潛在推手。通貨膨脹,畢竟跟貨幣寬鬆是分不開的。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通脹壓力巨大,為什麼還有專家提升說:要警惕通貨緊縮風險呢?比如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說:拿掉豬肉,都是通縮。如果從發佈的數據分析,其實不難發現:疫情之下,通脹壓力是短期風險,通貨緊縮才是潛在的最大危險。為什麼這麼說呢?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第一、從一季度的數據看,CPI在上漲,但是相比於1、2月份,3月的漲幅明顯回落。前期的物價上漲,與運輸不暢、復工復產不足、恐慌情緒下的搶購囤貨等因素密不可分,導致的結果就是:供給不足、需求旺盛,供需關係的失衡必定引起物價上漲。但是,3月份隨著供需關係的改善,物價漲幅放慢在情理之中。而且,除了豬肉和食品,其他物價漲幅度很小。通脹,也只是結構性的小通脹,風險可控。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第二、在CPI上漲的時候,我們要看到PPI數據是在下跌的,也就是說企業的生產成本整體是下降的。這樣隨著復工復產的加快,企業供給增多,即使需求不變,物價也將進一步回落。而且,隨著對外出口的下滑,大多企業庫存壓力增大,出口轉內銷,這會加大國內供給,可能會造成物價的大幅下降。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第三、復工復產、出口轉內銷售,導致供給增多;相反,居民工資下降、收入減少,會大幅縮減消費需求,這樣一來,內需會受到很大打擊,所以政府前期才會出臺的一系類刺激消費的措施(如消費券),提前防止出現通縮風險。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為什麼說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更加危險?打個比方:通脹,就像是帶著泡沫的繁榮,雖然危險,但是可以慢慢控制;而通縮,卻是赤裸裸的經濟衰退,要想控制很是困難,比如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拋開數據,我們簡單做個總結:

1、當前環境下,通脹壓力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帶動的,並非整體物價的普遍上漲,遠未達到惡行通貨膨脹的地步,基本可控,風險較小。

2、長期來看,通貨緊縮導致的經濟衰退風險更大,刺激消費、增加需求迫在眉睫,通縮是暗藏的最大風險。具體風險傳遞過程如下:

復工復產——企業要賣東西、出口轉內銷——居民收入下降、消費不足——企業要生產,打折也要賣——物價下降、通貨緊縮——企業利潤下降——沒利潤,企業不幹了——經濟蕭條——沒人生產了,供給不足——物價上漲、惡性通貨膨脹


物價上漲、工資下降,通脹壓力山大?任澤平:拿掉豬肉,都是通縮


理解這一點,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CPI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央行還要不斷地降息降準,釋放貨幣,政府大量發放消費券。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企業活下來,寧願短期部分物價上漲,也不要經濟蕭條、惡性通貨膨脹。要知道,要控制豬肉價格,可以通過增加豬肉利潤,刺激養豬的積極性,但要使企業在蕭條之下重新投資建廠,卻是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